APP下载

侗族鼓楼的社会文化意义探讨

2011-08-15高家双沈守云廖秋林

绿色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鼓楼寨子村寨

高家双,沈守云,廖秋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00)

1 族人的精神支柱

在侗族社会里,族人依然保留着原始社会的遗风,保留着对祖先的记忆和对龙蛇图腾的崇拜。鼓楼的主要用材是杉木,要通过侗寨老人们的斟酌选材。当然,杉树在当地也被认为是一种“神树”。侗寨《进寨歌》里说:“在我们冷剩定岑昂……有一株九抱大的水杉……是保佑寨子的神树[1]。可见鼓楼是侗族侗寨人们心中的“神树”。侗族在建寨选址时,通常在基址的中央竖一根杉木作为建筑地标志。在没有鼓楼的地方,为了春节期间踩歌堂,则临时砍一棵杉树,并立于场坪中,当做“鼓楼”,人们围着它进行传统活动。族规里讲,鼓楼建成后,私人住房高度不准超过鼓楼高度。以上这些都说明侗族人的这种“中心柱”情节和原始柱崇拜有着某种联系。这种中心柱不仅代表着当时村落的社会活动中心,它还象征着一种能够庇护村寨的神力。

鼓楼不仅是侗族人内心深处的精髓栖身之所,同时还体现着一种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在侗族《祭祖歌》中有提到:“未置门楼,先置地土。未置门‘寨门’,先置地‘萨柄’”。将“楼”与“萨柄”相提并论,也就是说侗族村寨中的“萨堂”与“鼓楼”相对应。萨堂是供奉萨神之所,它反映着侗族人民对女性的崇拜。在侗族鼓楼中,虽然没有摆放祖先牌位,但是“楼”(中柱)的“竖立”则应该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着男性的生命符号。“在各个时期和大多数文化中,中心的未置常常用来给神力或一些其他的崇高力量以视觉表现”[3]。

2 家族的标志

现存的600多座鼓楼,遍及通道、龙胜、三江、从江、黎平等县较古老的侗族村寨。侗族村寨是以“斗”这个具有血缘联系的单位构成的,较大的村寨一般有几个“斗”组成,那么每个“斗”都会有自己的鼓楼。如果一个寨子只有一座鼓楼,那么就说明了这个寨子当中生活的都是同一姓的人,或者很大一部分是同一姓的族人。当寨子中出现大量不同姓的人,则要各自修建本家族的鼓楼以示区别。也就是说,有一些建寨较早而人口较少村寨几个“斗”共建一个鼓楼的比如贵州从江高增乡占星村,全寨仅有一座鼓楼,作为村寨的象征。

鼓楼被视为家族的象征,作为侗族人集体荣誉感的象征。就是这种原因才促使侗族人竭力去建筑属于自己的鼓楼。有时候仅仅通过鼓楼的建筑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个家族的兴旺或者衰微。在侗族地区有“腊卡”、“腊更”寨的区别。“腊卡”寨指的是较先定居某地的群体,而“腊更”则是后来迁入的或者投靠在“腊卡”寨的人群,他们得到了“腊卡”寨的容留和无偿的接济,所以履行各种义务,给“腊卡”世代送礼,并且永尊“腊卡”为长辈。鼓楼的外在形式以及规模则表现出了这种等级关系。处于“腊更”地位的寨子,其鼓楼的规模大小、鼓楼的层数以及装饰程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贵州从江县往洞乡的牙现寨,其鼓楼形式就受到信地寨鼓楼的限制。牙寨鼓楼是六边形九重檐攒尖顶,各层翼角均无起翘和装饰,而信地鼓楼则是八边形十三重攒尖顶,飞檐翘壁。这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侗族鼓楼不仅村寨的象征,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家族或者村寨的地位的象征。再比如从江县高增村,从外在来说,该寨子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这个寨子又可以划分为3个小寨子,而且都分别建有作为自己标志的鼓楼。杨姓家族是最早定居在高增的,他们则居住在上寨,他们的鼓楼也是最高的,被称作为“父”。而居住在下寨的吴姓家族来到寨子的时间稍晚些,他们的鼓楼则相对低矮一些,被称为“母”。住在寨子中间的坝寨,这个寨子则是新分离出来的新寨,因而鼓楼的高度必须低于其它两座鼓楼,这被称为称为“子”。由此可见,鼓楼的外在形式也表现着这种主次关系。

3 鼓楼的认同文化

侗族村落作为一个小群体社会,受到原始崇拜的影响。在血缘族姓观念生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成自然的种种文化规范。在表层生活现象之下,潜在的是村民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念和由相通的个人感受所构成的集体认同意识。这种集体认同意识,对鼓楼的含义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对个人之属于村落的认同仪,最先开始于某个人的命名仪式,也是新生者的重要人生礼仪。婴儿满月时在鼓楼进行第一次命名活动取奶名。当此人成长到11岁或13岁时,要在鼓楼里全“斗”人的面前进行第2次取名,这次命名久称为“鼓楼名”。在其他地方的取名不被“斗”内人所承认,也不承认另外的命名场所。在这种类似于“成人礼”的鼓楼取名仪式表示着他(她)被社会正式接纳。社会对个人的认同还表现在丧葬仪式上,比如按侗族习俗,凡年满60岁以上正常去世的人,或者有名望但未到60岁的正常死亡者,按照习俗都可以享受灵枢摆设在鼓楼和在鼓楼坪上举行隆重葬礼的待遇。

建筑的地位象征性地转化为一个人在寨中的社会地位,而建筑物的主要部件主承柱也成为村寨人的荣辱标志。比如代表村寨胜利的斗牛牛角被挂在主承柱上,则表达一种喜悦与自豪的情绪,斗输了的斗牛牛角也被挂在主承柱上,是一种悲惨与荣辱的标志。再比如大铁钉钉入主承柱则表示着斗与斗、寨与寨之间的重大事情已被决定,永不翻悔。就这样,通过在鼓楼内进行的一些习俗仪式向个体表达着这种集体认同,而礼仪所使用的场所空间——鼓楼也因此成为了有活力的传承着集体认同意识与发挥功能的有机体。那么,在鼓楼中所进行的各种民俗文化事项,使村落成为了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

4 侗寨鼓楼功能分析

4.1 仪礼休闲场所

鼓楼的名称及功能,如吴浩先生研究所述发生演变:氏族社会——称“堂瓦”,为氏族成员公共居处,也是氏族祭祖之所;亦称“百”,为氏族长居住之所,也是众人祭祀和议事之所。款制社会——称楼或鼓楼,即是祭祖、仪式、迎宾之所,也是款组织击鼓聚众和断案之地。近代社会——沿称鼓楼,是村寨或族人祭祖、仪式、迎宾、娱乐之所。

侗寨鼓楼有许多种用途,其中最重要和最严肃的恐怕要算聚众议事和排解纠纷了。鼓楼通常为男人活动场所,女人只有祭祖、集会、迎宾或对歌时才能进鼓楼。南侗地区,村寨中一般建有两座公共建筑,一为鼓楼,一为堂萨。堂萨是供奉萨神之所,它反映侗民对女性的崇拜,是母权的象征。如今各地保存下来的较为古老的鼓楼,门楼的门槛一般1m高左右,这门坎就有隐含有“女人不入楼”的意思,因为妇女都穿裙子,跨过楼门很不雅观。每逢重大节日,村民在鼓楼坪举行对歌,女歌队所占的位置通常靠近堂萨的方向,而男歌队则靠近鼓楼。由此也可以看出侗族社会中母权和父权的对立和共存。鼓楼作为村寨的文化活动中心,其功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娱乐的中心。每逢佳节,侗民们都会聚集鼓楼进行大型的欢庆活动。吹芦笙、踩歌堂、唱侗族“大歌”、迎宾送客都在鼓楼和鼓楼前的鼓楼坪进行。每年的春节,从初一到初八,侗族各村寨相互拜访,鼓楼便成了幸福和快乐的海洋。

(2)重大仪式举行的场所。如祭祖、葬礼仪式等多在鼓楼举行。

(3)具有公益功能。村民们如果捡到失物,不知主人是谁,就会将物品放在鼓楼,以便于失者认领。村民们还会在鼓楼柱上挂上草鞋,供过路需要之人使用。

(4)村民们平日休闲的场所。闲暇之时,村民们便会聚在鼓楼,夏天休憩纳凉,冬天烤火取暖,聊天解闷。

4.2 击鼓传信——鼓楼

侗语称鼓楼,至今没有统一的名称,“楼”、“百”、“堂瓦”、“堂卡”,均没有鼓的含义,早期的“鼓楼”是否已立楼悬鼓,不能妄言。

明万历三年本《尝民册示》中,始有“鼓”与“楼”一齐出现。而将“鼓”、“楼”并称的时间见诸于文献的就更晚了,大多于清代至民国年间,如清乾隆年间《玉屏县志》和清嘉庆李宗昉《黔记》中的“鼓楼”,和《沅州厅志·艺文志》张扶翼《鼓楼记》所述:“邑治旧有鼓楼,创自弘治年间,规模宏壮,巍然为一,现多久倾颓。“那么,“楼”中置鼓,即在“罗汉楼”、“聚堂”的基础上,增设“长鼓”,就演变成现在的鼓楼。而且增加了一项新的社会功能:击鼓传信。姜玉笙因此说广西平原流的地方“村南通黔,村北通楚,各建鼓楼一座,取戍鼓戍之遗制也”。“鼓楼”的基本性质依然是聚会的场所,只不过是悬挂了长鼓,以利召集众人,所以楼中无鼓的的鼓楼亦广泛存在(至于鼓楼有登高眺望作用一说,不足为信,原因是有的鼓楼层数低矮,无法眺望,而体形高大的鼓楼又重演密集,视线不佳)。鼓楼作为村寨的政治中心,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2方面。

(1)聚众议事功能。大约从原始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开始,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侗族社会一直处于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款组织社会。鼓楼是“款首”订立款规、解决族内纠纷、评议生产、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4]。

(2)击鼓报警功能。侗族有个习俗,一般居民(即使是有钱有势的富户居民)其房子不能高过鼓楼。因此鼓楼是侗寨里最高的建筑物,楼内放一面大鼓,作为传讯报警的工具。如遇到急事、大事,登楼击鼓,寨民闻声而至。击鼓报信根据鼓点的轻重缓急不同有警报和喜报之分,村民可以通过鼓声分辨是警还是喜。

5 结语

鼓楼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侗族人民理想的化身,也是侗族传统文化中最闪光最具魅力的一部分[5]。鼓楼的社会功能随着村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鼓楼需求的不断增多,鼓楼不仅在建筑艺术方面得到了发展,其社会功能方面也日益发生了变化。从最早作为氏族首领居住或聚众议事场所,发展到“罗汉楼”青年男子唱歌夜宿、祭祖、聚款、歌舞娱乐、迎宾送客的场所,直至今天,鼓楼在结构和形式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个具有多重社会功能和文化内涵的民族象征。

[1]杨秀绿.侗族鼓楼美学探幽[J].贵州民族研究,1989(3):49.

[2]冯祖贻,朱俊明.侗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3]刘 锋,龙耀宏[侗族].贵州黎平县九龙村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杨春风.广西侗族民族建筑及色彩文化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1(11):62~65.

猜你喜欢

鼓楼寨子村寨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鼓楼颂
鼓楼颂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锅巴粥
寨子
寨子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