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小食心虫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1-08-15郇鲁玲
郇鲁玲
(山东青州市林业局,山东 青州262500)
1 引言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简称 “桃小”,是为害果树的重要害虫。被桃小蛀食的果实,果面凸凹不平出现畸形,果肉虫道纵横,形成木栓不堪食用,一旦防治不当,即会造成重大损失。据观察,近年来桃小为害又有所回升,多因喷药时机不当。喷药次数不少,却未能阻止桃小幼虫蛀入果实。桃小蛀果时间常因年内自然降水状况及浇水量的不同,老熟幼虫出土时间也极不一致,当然幼虫孵化蛀果时期也参差不齐,这就给防治造成一定困难。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果园病虫防治来防治,必须根据桃小老熟幼虫每年不同的出土高峰及羽化产卵高峰情况调整喷药时期。
2 桃小食心虫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桃小以老熟幼虫结绿豆粒大小的扁平小茧(冬茧)在果树根颈附近约5cm深的土层中或地堰石缝等处越冬,以晚熟品种根颈处生有根蘖苗或凹陷的地方往往较多,翌春在青州市5月下旬土壤含水量达14%~15%时,越冬幼虫便开始出土,据笔者连续4年观察,出土高峰约在6月下旬~7月下旬。
第1年观察约有2次出土高峰,约在7月中旬和8月初;第2年观察也是2次高峰,约在7月上旬和7月下旬;第3年观察比较集中,约在7月中旬;第4年观察约有3次高峰,约在6月下旬、7月上旬和7月下旬。可见出土延持时间之长,形成出土高峰值之多是难以预料的。幼虫出土后多集中于阴湿地方,并在树干附近爬行,在适宜地方结纺锤形外粘土粒的“夏茧”,并在其内化蛹,蛹期一般为11~13d,后羽化交尾多产卵于果实萼洼处,卵期6d左右,孵化的幼虫先在果面爬行,多在萼洼处及顶部啃皮蛀入果实,1~2d流出乳白状小泪珠,后变为蜡粉。幼虫先在浅层皮下串食,后入深层,粪便不排出,经20d左右的为害,幼虫即老熟,多从胴部咬一小孔脱果坠地。据观察凡在8月中旬前脱果落地的幼虫都结夏茧化蛹,再变成蛾子继续发生第2代的为害;8月中旬后坠地者,多入土结冬茧越冬。
3 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要点分析
(1)抓住直接杀死出土幼虫的关键环节。据调查1只雌成虫一般可产50头左右的卵,杀死1只雌出土幼虫就可减少50只左右初孵幼虫蛀果。因此,在防治上首先要抓5月下旬~6月上旬的雨后,在树干根颈30cm为半径的范围内撒5%辛硫磷颗粒剂或喷500倍辛硫磷液,然后用锄头锄翻土壤,使辛硫磷埋于土下,尽量减少辛硫磷见光分解失效的损失,这样可直接杀死出土幼虫,有很好的效果。另据研究表明,在桃小食心虫越冬代出土期和第1代脱果期,采用白僵菌(19.5kg/hm2)和对硫磷微胶囊剂(3kg)混合液各喷洒地面2次,虫果率仅有0.75%,比单用对硫磷微胶囊剂或辛硫磷乳剂各7.5kg/hm2,虫果率分别降低66.1%和93.2%。其杀幼虫效果好于单用药剂的防治效果。
(2)抓住卵孵化后蛀果前后的刹那时期进行喷药防治,这一点必须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方能奏效。桃小趋异性强,可利用这一特性在果树树冠背阴面近外围处、离地面高1.5m悬挂水盆,盆内可加5%的洗衣粉以减少水表面张力,在离水面0.5~1.0cm的水盆中心,悬挂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芯,每亩果园可挂5个水盆即可,以诱杀雄成虫,每天早晨观察水盆内诱捕成虫情况,并作好记录,当水盆内成蛾突然增多,表示已到羽化高峰期,可推后7~10d树上喷药,再间隔3~5d连续喷2~3次通杀多种虫态的生物农药,如菊酯类农药2 000~2 500倍液25%,青虫菌6号1 000倍液等有良好效果;灭幼脲3号1 000倍液对低龄幼虫防效较好。也可在老熟幼虫出土高峰后15~20d喷药,会有同样的效果。常用农药有30%桃小灵2 000~2 500倍。同时及时清除园内落果。7~8月份,第1代幼虫所蛀果将会出现大量落地现象,这时要做到天天清扫落果,发现树上虫果,应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掉,能有效减少第2代桃小食心虫的危害。
(3)地膜覆盖树盘。在越冬幼虫出土前,用宽幅地膜覆盖树盘地面,并把树干周围的地膜扎紧。阻止越冬代成虫飞出产卵,避免果实受害。同时可提高地温,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对果树生长发育有利。
[1]陶 训,冯建国,庄乾营,等.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技,1994(5):39~42.
[2]杨承建.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J].中国果树,2000(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