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载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的混合胶束可改善药物溶解性混合胶束——新型注射给药载体

2011-08-15

科技传播 2011年5期
关键词:蓟宾胆盐溶性

最近,中国的一组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显示:磷脂-胆盐混合胶束体系(the phosphatidylcholine-bile saltsmixed micelle system,PC-BS-MMs)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可以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性的注射剂载体。研究人员先将模型药物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再将其包裹于磷脂-胆盐混合胶束中,该制剂在水中溶解度、载药量、粒径、电位、形态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表明:该磷脂复合物混合胶束不仅显著提高了主药水飞蓟宾在水中的溶解度,其制备成注射剂后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和曲线下面积也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以上结果提示我们: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很有潜力成为注射剂的新型载体。

长期以来,活性药物成分(API)的溶解度一直是制剂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因为不足的水溶性可能妨碍其发展为注射给药产品,并限制其生物利用度。为解决该类问题,成盐、纳米粒、脂质体、环糊精包合等策略都被广泛研究,然而由于生理相容性、稳定性等问题鲜有用于注射给药的载体。

具有“生理去污剂”之称的胆盐由肝脏合成并贮存于胆囊中,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磷脂酰胆碱同时具有亲水性与亲油性基团,乳化能力很强,并可中和胆盐的溶血性。二者形成的混合胶束不仅显著增加了其溶解药物的范围和能力,还由于其在体内的生物可降解性而备受关注。

尽管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可以显著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包裹的药物需要有一定的脂溶性,因此如何将水溶性不佳、脂溶性亦不好的药物(如水飞蓟宾)包裹在该混合胶束中依然是个很大的挑战。研究人员通过将模型药物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增加其脂溶性,继而包裹在混合胶束中并注射给药,最终成功解决了模型药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

这篇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中国药理学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1: 32]上,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张志荣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并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小组以水飞蓟宾(Silybin,SLB)作为模型药物,通过将其与磷脂酰胆碱制备成磷脂复合物而增加其脂溶性,再将该磷脂复合物包裹于磷脂-胆盐混合胶束中形成注射剂(SLB-PC-BSMMs)。研究小组通过一系列处方筛选,SLB制备成混合胶束后在水中的溶解度由40µg/ml提高到10mg/ml,其载药量可高达14.4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该混合胶束为球形。光子相关光谱(PCS)显示其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30 nm和-39 mV。在大鼠的体内研究表明:SLB-PC-BS-MMs在体内的循环时间(MRT)和曲线下面积(AUC)均较对照药物增大,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磷脂复合物与混合胶束共同作用的结果。除此以外,研究人员还提出了磷脂-胆盐混合胶束增溶磷脂复合物的理论模型,为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张志荣教授的研究小组表示,该研究证实了磷脂-胆盐混合胶束体系在解决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中的潜在价值,将溶解性能不佳的药物制备成磷脂复合物的技术拓宽了混合胶束的应用范围。所获得的混合胶束显著提高了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加之其优良的生物可降解性,是非常有前景的注射给药载体。

猜你喜欢

蓟宾胆盐溶性
乳杆菌在胆盐 MRS 培养基中的传代稳定性
Ligilactobacillus sp.BD7642关键胆盐水解酶的发掘
提高乳酸菌耐胆盐能力的研究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水飞蓟宾处方前研究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水飞蓟宾通过降低MEK/ERK途径依赖的MMP-9蛋白表达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机制的实验研究
水飞蓟宾联合顺铂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549凋亡及机制
水飞蓟宾对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