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周山区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1-08-15

科技传播 2011年17期
关键词:古蔺县基肥玉米

黎 凯

四川省古蔺县农业局,四川泸州 646521

玉米是C4高光效作物,喜温、喜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是宜粮宜畜作物。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在农业、畜牧和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玉米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对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古蔺县的基本情况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地域呈半岛形嵌入黔北,西与叙永接壤,东南北三面与贵州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五县(市)毗邻。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41′~28°20′,东经105°34′~106°20′之间;辖26个乡镇(其中民族乡3个),269个行政村,总人口83.3万人,境内居住有汉、苗、彝、回等13个民族,是全省杂散居住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海拔330m~1 473m,属于赤水河流域,立体气候明显,常年平均气温度27.8℃,无霜期267d,年降雨量300mm,素有“打不湿的古蔺”之称。气候条件差,春季气温上升缓慢,昼夜温差大,秋季气温下降快,秋雨连绵。全县幅员面积3 182km2,耕地面积4.87万公顷,常年玉米播种面积3万公顷。虽然杂交玉米种子已经普及,但由于栽培管理差异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关键技术不到位,生产水平较低,单位面积产量不高,技术措施有待提高。

2 现状

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播种时间把握不准,肥料施用不当。病虫防治方法不当等问题。

3 对策与建议

3.1 适期播种

如何安排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应考虑种子发芽所需的环境条件:

玉米播种适期应根据当地历年的气象资料,根据气候和灾害发生的规律,坚持把玉米成熟期安排在伏旱之前,把玉米需水关键期安排在降雨最多时段,山区还要避开生育后期的绵雨低温,播种应避开倒春寒气候。玉米能否获得高产,合理安排适当的播种时期已是一个关键环节。所以,古蔺县盆周山区玉米播种应根据海拔高度,并结合天气预报的气候变化确定播种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是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还需要采取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才能确保玉米播种的适期。

3.2 科学用肥

玉米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养分平衡,肥料养分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作用因子。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P、K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有施用基肥的情况下,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N、P、K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N、P2O5、K三者的近似比例为3:1:3为宜。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Zn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ZnSO4·7H2O。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和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1)4叶~6叶时早施苗肥,达到壮苗大穗;2)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玉米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肥料利用率高,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坚持以肥促根、以肥调水、以水调肥的原则利于增产。

3.3 壮苗移栽

育苗移栽具有增加密度,提高产量;解决前后作物矛盾;利于抗旱改种;保证大面积苗齐、苗壮的作用。移栽的玉米苗株矮茎粗,根系发达,穗位下降,抗倒力强,能避开伏旱而增产。

3.4 综合管理

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叶面积最大,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同时要进行开花、授粉、授精、灌浆等,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为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粒增重,田间持水量应达到70%~80%,土壤墒情差应人为补充水分,多雨季节应清沟排水,以防受涝,茎、叶发黄早衰,影响灌浆结实而减产。

另外,采人用工授粉和改善水、肥管理可以预防玉米秃顶、缺粒和空秆的发生。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满足雌穗所需花粉,增加结实粒数。在全田玉米1/3的果穗开始吐丝,每天上午9时~11时露水干后,高温之前用丁字架推动植株2次~3次辅助授粉。

3.5 玉米病虫害防治及方法

3.5.1 玉米大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1)病菌是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病残体或以菌源体潜伏于病株残体中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次侵染来源。第二年在玉米生长季节,当条件适宜时,病株残体内的菌丝体复活产生分生孢子及头年越冬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温、湿度适宜时,孢子萌发产生芽营,然后从寄生表皮细胞直接侵入或由气孔侵入,侵入后7天~10天表现症状;受侵部位产生大量孢子,又借风传播,侵染病害在田间扩大蔓延。严重时植株提早枯死,田间一片枯樵,损失很大,一般减产15%~22%,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

2)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推广抗病杂交品种,合理布局;(2)实行轮作减少菌源,防止病菌积累,减少侵染来源;(3)加强栽培管理,做好中耕培土,施足底肥,增施P、K肥,促进正常生长健壮,增加抗病性。在发病初期病叶率达20%,摘除基部病叶,集中处理,可减轻发病。推广育苗移栽,适期早播,做到合理密植。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落叶,以减少初次侵染源;(4)施药防治。一般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喷药为宜,每7天喷一次,连续2次~3次,每亩喷药液75kg~100kg。

3)药剂:(1)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1000倍喷雾;(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3)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喷雾。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因地制宜、选用良种、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中耕除草、综防病虫等科学管理,才能使盆周山区的玉米获得丰产,达到农业增效的目的。

[1]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作物病虫防治学》、(CIP)全国玉米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114-119.

猜你喜欢

古蔺县基肥玉米
不同基肥对湿加松生长的影响*
收玉米啦!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书籍《古蔺花灯》
我的玉米送给你
古蔺县林业产业发展的出路
古蔺西部地区杉木育苗造林技术
不同基肥对地笋某些农艺性状的影响
有机无机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