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农新闻的角度选取

2011-08-15王英瑞

科技传播 2011年1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角度受众

王英瑞,刘 驰

厦门市同安区广播电视台,福建 厦门 361100

提起新闻,许多人都知道,“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①”,那么,只要在新闻报道中如实、客观的反映事实本源,不就可以了吗,还需要角度吗?是的,新闻报道,同时也是一种人的活动,事实的反映,往往就要通过媒体工作者,以文字、图片、甚至的视频来展现,才能成为新闻,既然有了人的活动,新闻难免会受到个人的观点、喜好的影响,于是便有了新闻角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则新闻,往往会因为记者的不同,出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结果。

笔者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涉农宣传,在涉农新闻中,角度的选取尤为重要,一篇新闻的产生,如果撇开受众群体的特点,就无法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接下来,笔者就涉农新闻的角度选取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1 从农民受众的利益出发,选取新闻角度,让新闻更贴近农民

新鲜、新奇的新闻角度,是不少新闻工作者在采制新闻时苦苦追求的目标。因为好的新闻角度,在满足受众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引导受众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新闻事物,激发受众的兴趣,让新闻获得更好的宣传效益。体现在涉农新闻,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兄弟能够接受你所采制的新闻,对报道的内容感兴趣。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涉农新闻采制过程中,能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去充分挖掘新闻的内涵,选取新闻的角度,让农民感兴趣的东西在新闻中体现出来。

笔者曾经报道过一则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现场共有4家媒体参加,在同行彼此交流中,笔者发现,同一事件,大家角度各有不同,有的单纯从现场会的议程进行报道,有的从现场会所在镇村的林权改革试点情况进行报道,有的则介绍我市林权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笔者最终决定选取这样一个角度,即“某某镇林权改革模式将在两年内推广全市”。报道从农民的角度,介绍了这一林权改革模式对农民的影响。从林业部门的反应来看,新闻播出后,不少农民十分关心这一林权制度改革模式,特别是他们看到试点村村民现身谈体会的画面后,都真心支持这一改革模式。

人们常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不能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来报道新闻,那么,你的新闻就肯定没有生命力,因此,农民关心什么,农民想知道什么,新闻就要反映什么,这就是新闻活力所在。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起到教育农民、启发农民、引导农民的效果。

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这是涉农新闻采制过程中最大的原则。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其实就是群众性原则,“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指的是新闻工作于群众密切联系的程度②”,而群众性原则的内涵,首要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涉农新闻,其群众性原则就是要为广大农民服务,因此,新闻角度的选取,就必须从农民的利益出发。

2 结合三农不同阶段的新特点,来选取涉农新闻的角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任何时候的新闻报道,都应结合时代的特点来进行,文革期间的新闻要又红又专,80年代要唱响改革开放,因此,涉农新闻的报道,在角度选取上要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新闻吸引更多的受众,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笔者供职于县级电视台,对此颇有体会。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一直是记者报道较多的题材,但是,不同时候,笔者选取角度都会有所不同,90年代末,大家更提倡的是向农民推广农业种植新技术,因此,当时记者曾报道过《一种作物两种收成 科学种田收益明显》等新闻报道,并在当时获得省市级新闻奖项,这说明,在当时这样的新闻报道角度,是符合时代特点的,但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工业经济的繁荣,笔者所在的地区处于沿海地区,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过去的农田,纷纷被工业区所取代,农业经济正逐步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此时,再去渲染大力发展农业,可能不切合实际,但是,以三农为主要内容的宣传,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要题材,但此时,记者的报道角度就有所不同,比如笔者发现个别农民开辟无土栽培技术、观赏农业等新科技、新品种,同样是新科技、新品种,但记者的报道角度立即配合城市化、工业化的特点进行报道,采写了《无土栽培推动都市农业发展》、《观光农业在我市悄然兴起》等一系列新闻报道,同样受到了不少农民朋友的欢迎。

选取新闻角度,必须顺应时代的特征,因为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新的涉农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而媒体的作用,就是要在这些政策措施出台时,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进行配合宣传。不仅如此,角度选取,除了要考虑时代特点,也要根据不同发展过程,选取不同角度。同一新闻主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往往要根据其特点,选取不同的新闻报道角度。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我们的报道就要配合这些内容来选取角度宣传,从促进新农村建设、保护农民权益的立场来进行宣传。笔者每年都要策划当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道,每次报道之前,都会与农办等部门沟通,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农民关心的议题等,然后,根据这些议题,来选定角度。如新农村建设初期,笔者一般会侧重新农村规划蓝图的报道,或通过地区间的交流,来展现先进地区的新农村面貌,为接下去的新农村建设护航,到了建设初期,笔者会侧重拆迁补偿方面的报道,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广大农民,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

换言之,不同的阶段,涉农新闻的角度选取就要有不同,只有这样,涉农新闻的报道才能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只有这样,你的涉农新闻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新意。

3 结合农民受众的特点,从通俗化、趣味性入手,选取新闻角度

新闻报道,往往要考虑受众的接受度,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受众的知识面、喜好特色,结合这些特点,来选取角度,让受众在收听、收看新闻时能充分了解新闻内容,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而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涉农新闻上,农民作为一个群体,他也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喜好特色,因此,选取涉农新闻角度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笔者曾经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本地区的涉农人口进行普查,结果发现,目前从事农业的人员主要集中在35~65岁之间,文化程度方面,初中文凭人员约占28%,高中文凭占67%左右,文盲及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不到5%,相对城市人口,显然,从事农业的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其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相对较差,因此,笔者在新闻采访中,往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来选取角度。

笔者曾经参与推广龙眼高接换种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要对笔者当地的龙眼进行品种更新,推广一批商品性好、适合新鲜销售的龙眼品种,改变原来当地龙眼单纯依靠加工销售的局面,开辟新鲜销售渠道,确保农民增收。对这一新技术的报道,单纯从技术角度来报道,显然无法让广大农民朋友接受,因为,中间涉及到的嫁接技术、时令术语,都属于农业科技范畴,而且,实施高接换种技术,当年的龙眼会出现颗粒无收的情形,那么,如何让广大农民接受这一技术,主要申请实施高接换种呢?这就必须用一种通俗、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农民知晓高接换种的好处。

笔者最后选了题目,名曰《高接换种:舍得丢芝麻,才能抱西瓜》,笔者撇开了高接换种的技术过程,角度放在关注高接换种的结果,一名果农虽然舍去了一年的农验收成,却在来年获得丰产,而且,龙眼价格比原来的品种翻了三番,笔者同通俗的方式,在电视屏幕上“晒”起了这名果农的账单,用简单的方式来说服其他果农,很快,当地不少果农纷纷申请实施龙眼高接换种。

这则新闻在角度选取上,不仅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还考虑到了农民受众群体的知识面、接受度,用通俗、简单、易懂的方式选取角度,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也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在选取角度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受众群体的接受度,特别是影音媒体,不像平面媒体那样,以文字、图片方式驻留纸上,让受众可以细细品味,慢慢理解,影音媒体的稍纵即逝特点,要求其新闻工作者本身就必须让自己的新闻主题、结构、角度具有浅显易懂的特点,特别是面对广大农民受众群体,就更是如此。

三农工作,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当前,农民仍然占据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因此,加强涉农宣传,为三农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显得尤为重要,毕竟,“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③”,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在采制涉农新闻时,必须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结合三农工作各阶段的特色,领会相关方针政策,采用农民群众易接受的方式,来选取角度,使播出的涉农新闻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进而推动三农工作向前迈进。

[1]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2]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原则.

[3]中外新闻知识博览.新闻社北京分社主编.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角度受众
神奇的角度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角度不同
人啊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