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投掷铅球时常见的错误与分析

2011-08-15张海龙吕慧敏张合明

科学之友 2011年9期
关键词:滑步左臂持球

张海龙,吕慧敏,张合明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1 研究目的

铅球对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项目,同时也是《国家体育标准》所规定的考核项目和高中体育会考学生的选考项目。铅球运动能锻炼上肢肩背肌肉韧带和下肢肌肉韧带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发展力量素质和协调性,同时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铅球运动是我国引进较早的一项运动,青少年的成绩普遍较低,技术水平发展较慢。其主要原因是:在投掷铅球教学和训练中,首先是学生和青少年运动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投掷姿势、盲目仿效一些优秀运动员,而没有切合实际,根据自己的身体形态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投掷姿势;其次是没有掌握基本技术和不了解规则的内容;再者青少年运动员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味追求铅球的远度的训练,没有将身体力量练习和跑跳投等辅助练习运用到铅球的训练过程中,导致青少年运动员只得到专向发展而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最后某些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了追求达标、考核及格率和比赛成绩的远度而导致练习者没按照规则要求中的正确动作去完成,造成了技术动作不成熟、身体不协调和运动员的伤病问题。

运动员的一些外部条件(遗传、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智商、情商等)都可以影响铅球的成绩。但重要的还是看其技术的合理性,错误的技术动作直接影响铅球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成绩的增长;薄弱的身体力量也会阻碍青少年铅球成绩的提高,所以应该探究在铅球训练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应该对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深究,从而找到科学训练的方法,以便青少年练习者更准确、更容易的掌握推铅球的技术,提高铅球的投掷成绩。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田径书籍中铅球章节的有关资料;查找有关铅球运动训练方面的书籍和期刊和文献、网上关于铅球技术动作的电子书籍;翻阅大型田径比赛的铅球竞赛规则以及其它有关铅球比赛的相关规则资料。

2.2 调查询问法

向周围有经验的教练员和年轻的教练员、有大型比赛经历的运动员和刚刚走向比赛场上的年轻运动员、平时上课的体育教师、从事铅球运动很多年的青少年和从事其他体育项目的青少年、普通在校的学生讲解他们所理解和认为正确的铅球技术和动作,以及相关铅球在大型比赛中的相关规则。

分别采取问卷调查法和口头记录的方法,对一些高中和初中随机抽出的投掷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5份,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可信度为0.9,说明问题所获得的结果可信程度高,效度为88%,经有关老师审核,认为问卷的结构合理、内容恰当。本问卷了解了他们对铅球技术动作的基本理解和对铅球训练时的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处理情况。结果在练习的过程中有90%的运动员不能很好的讲明白一些基础的铅球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有89%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在最后用力时,技术掌握上存在着以下问题:肘关节下降,并由此带来持球手离开锁骨窝使出球的手形变形等薄弱环节,为了要改正错误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在寻找解决的好办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持球动作不正确

铅球是单手将球从肩上锁骨窝处推出用手指拨动铅球的爆发力项目,但大多数青少年对持球技术理解不清,持球时总要将球用手掌包裹起来,手指与铅球完全是包与被包的关系,从侧面看就形成了拿铅球的手型。这种持球方法严重影响到铅球出手时手对铅球的制动性发力和拨球动作的顺利完成,很容易形成抛铅球的姿势。

3.2 投掷肘过度下垂

许多青少年学习者认为,铅球出手前的身体姿势是怎么放松就怎么做。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他们投掷臂的肘会自然下垂,下垂后的肘部使人的胸大肌、肱二头肌等多块和铅球成绩有紧密联系的肌肉无法充分伸展,人为地缩短了肌肉的初长度降低了肌肉的兴奋性,直接导致最后用力时不能充分发挥肌肉力量,保证不了铅球的稳定性,更不能很好的控制铅球的方向、角度发挥最大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的提高。从而严重影响到铅球的成绩和动作的协调性。

3.3 背向滑步时无左臂牵引动作

铅球最后用力部分由“左腿支撑”和“左臂牵引”两部分构成。其中“左腿支撑”普遍受到重视,而另外一个环节“左臂牵引”却往往被青少年练习者忽视掉。经观察发现大部分青少年在做背向滑步时,左臂在整个过程中无任何作用,只是在惯性的牵引下一挥而过或在投掷过程中没有任何动作,没有“左臂牵引”就无法调动左肩周肌肉群积极参与工作,也无法使左侧支撑更为积极主动,没有配合摆动腿的制动作用,从而严重的影响到铅球成绩的提高。

3.4 右脚蹬地方式方法不正确导致髋关节用不上力

当滑步完成到右脚蹬地转髋时,多数青少年无从下手,他们不知道蹬地的正确用力顺序和方法;与此同时,由滑步的预备姿态过渡到原地推铅球的动作时,右脚没有与身体成垂直角,脚尖没有转动,右膝没有内抠;右脚离地过早没有形成跪蹬动作,造成右腿蹬地不充分。蹬地动作过程模糊直接导致动作完成的不完整和不协调。

在蹬地的同时,有很多青少年运动员不会用髋关节的力量;没有将髋关节顶到投掷方向,髋关节没有领先于膝关节,没有做到超越器械的动作,导致髋关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使用髂腰肌的力量;没有将腿部力量传导上去,动作不舒展,不协调;使得成绩很难再提高。

3.5 在投掷过程中用力顺序的脱节

铅球技术的出手初速度是成绩好坏的关键。而初速度的形成是由几次加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在青少年的练习中,他们往往只知道推铅球,其他几项用不上。技术本应有机结合,现在有了脱节。准确的说只用上了上肢力量,没有用到髋关节的传导,从而使人的整体能量没有发挥出来。

3.6 出手角度过低

铅球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出手速度又与力量、灵敏等多方面有关,但出手角度多受技术因素影响。在平时训练中发现在因出手角度不适而导致成绩不佳的青少年运动员中,多数是因出手角度过低而不是过高,出手角度过低对铅球成绩造成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可以说出手角度低就一定不会有好成绩。

4 结论与建议

(1)持球的正确动作是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拇指贴在球的两侧起到托住铅球的作用。力量好的运动员可以将球往手指尖部放,这有利于创造好的成绩。

建议:青少年练习者应多做发展手指力量的练习如指卧撑,连续抓提放铅球(抓提放动作都要在空中完成)和用力做拨球练习(向地面方向做拨球)。

(2)“左臂牵引”是在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形成“侧弓”,并即将向投掷方向“反振”的瞬间,左臂领先于躯干向投掷方向迅速牵引挥摆。当胸部转到投掷方向的瞬间左臂制动。

建议:始终保持头部的正确位置,可在平时练习中,找好参照物进行练习;滑步结束时,左臂向前下方自由伸直,使肩轴与投掷方向保持平行。

(3)正确的蹬转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本没有先蹬后转或先转后蹬的区分。动作是由跪蹬连续完成的。所谓跪蹬就是膝关节在保持一定夹角的情况下,右脚提踵转向。膝关节在转向的过程中运动轨迹是稍稍上斜的直线。转向后完成身体重心的提升和右脚的充分蹬伸。

建议:首先加深跪蹬技术动作的理解,多次无负荷练习建立跪蹬的概念;然后进行负重跪蹬练习,强化跪蹬意识。最后反复进行滑步接蹬传练习,并强调身体蹬转前右手持球不离右锁骨窝;且在平时应多做些半蹲、全蹲等下肢力量的练习。

(4)出手时出手角应保持在38~42 °之间。当滑步结束前左脚快落,使之形成强而有力的支撑;当滑步结束时,身体重心应置于右脚上方,右脚不要离开地面,形成良好的用力姿势。

建议:①加深头部正确位置的理解;②强调滑步结束前的左脚快落,使之形成强而有力的支撑;③滑步结束时,身体重心应置于右脚上方,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姿势。反复进行各种滑步的专门性练习。

(5)投掷过程中的正确用力顺序:滑步的水平速度,上体抬起的曲线加速,转体及顶肩的短距离加速,推动的直线加速,拨指的最后加速。

建议:青少年练习者在练习中,先做几次蹬伸和跪蹬、抬体动作,再做转髋、转肩及顶肩动作,超越器械和最后出手,使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的兴奋点。这样就可消除多余动作,从而形成一连串正确的动作反射;另外训练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掌握正确技术的基础上调整难度,多听教练员的讲解和多看同伴的动作,学会自我总结。

1 郭飙、姜静.浅析背向滑步铅球学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J].内江科技,2009(02)

2 姜海勤.极限求解过程中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2)

3 丁琴.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背向滑步推铅球适宜教学手段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4 赵建党.浅析青少年推掷铅球常出现的错误及纠正方法[J].科学大众,2009(06)

猜你喜欢

滑步左臂持球
中小学课余篮球训练中滑步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
“严防死守”
三个小动作练反应
如何快速学会篮球“三步上篮”
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案例分析
蝴蝶仙女
王天海诗选
独臂人
Just for Fun(三)
滑步 优秀门将的葵花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