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的疑团
2011-08-15乐朋
乐 朋
朱皇帝的疑团
乐 朋
穷光蛋而造反发迹的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在做了大明开国皇帝之后,他即树起惩治贪官的大纛。现在的电视剧,也每每将之塑为光鲜的“反贪皇帝”。
其实,铁腕反贪的朱皇帝犹心存疑团。这就是,以严刑峻法大规模地惩处了无数贪官,贪官仍杀不光,腐败总反不完,岂不怪哉?《国初事迹》载,气得直跺脚的朱元璋曾慨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
他说此话的起因,要追溯到户部官员郭桓等的一桩贪墨大案。当时,一石秋粮从浙西运到南京,由于层层剥盘,所耗运费竟达四石粮食的价格。为减轻负担,朝廷采取以钞折粮的举措,每石米折钞两贯,农民可以缴钱折粮,免去运费。可是,惯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地方官员,变着法子在秋粮征收中苛敛。他们巧立名目,对每石秋粮仍征收水脚钱、车脚钱、口食钱各一百文;以钱折粮后本不用包装了,可粮库官员又加征辨验钱、蒲篓钱、竹篓钱各一百文,甚至还要征收水路运输沿江神佛的香火钱一百文。贪官污吏挖空心思刮地皮,各项征费累计九百文,差不多是一石秋粮折款的一半。一项好政策就这样又被歪嘴和尚念歪了。朱元璋惊呼:“害民如此,罪可宥乎?”
从浙西秋粮征收中发横财的,不但有地方布政使司的官员,而且主管全国钱粮事宜的户部官员也趁机贪污受贿。侍郎郭桓,即从浙西地方官员那里受贿50万贯,又在入库时侵吞190万石粮款,与户部官员一起贪占。应天等几个州府数十万亩官田的夏粮秋粮,无一粒上仓,全被郭桓、张钦等一伙贪官舞弊私分。震怒下的朱皇帝大开杀戒,把郭桓等户部贪官和牵连的地方布政使司的贪官污吏,共有几万人统统处死。这件大案处理后,朱元璋却闹不明白,为何官员“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为何“贪婪之徒,闻桓之奸,如水之趋下,半年间弊若蜂起,杀身亡家者不计其数?”
朱皇帝反贪,越反越贪。割韭菜般杀贪官,贪官竟越杀越多,杀不胜杀。百思不得其解的他,陷入迷惘的疑团。朱元璋只看到人性中的贪婪一面,实不察腐朽的皇权制度之弊害。但今人的我们,尤其作为代表人民利益的执政党,对朱皇帝的疑团,就断不可再茫然懵懂下去了。
不能说朱皇帝的反贪一钱不值。然而,皇帝反贪,或曰以皇权反腐败,我以为大抵是不靠谱的笑话。不妨设想一下:普天之下,要数最贪婪、最腐败之人,谁能超过九五至尊的皇帝?整个天下都是朱皇帝的私产,即所谓“家天下”,还有哪个贪官堪与比肩?称皇帝是天下第一巨贪,放在哪个朝代都大致错不了。可是,天下第一巨贪的皇帝,往往打着反贪的旗号惩腐倡廉,你说可笑不可笑?其反贪坠落越反越贪的怪圈,就再也正常不过。这么说来,朱皇帝的大杀贪官污吏,就成了大小贪官间的狗咬狗、一嘴毛。有时只是一种排除异己的闹剧,或作秀哄骗老百姓而已。因为从本质而言,巴望好皇帝反贪惩腐,几等于与虎谋皮。
中国的历史,照王亚南所说,就是“一部贪污史”。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喂饱养肥了无数贪官。元载、蔡京、严嵩、和珅,史有明载的这些大奸巨贪,不都是唐肃宗、宋徽宗、嘉靖帝、乾隆爷们一手豢养、坐大的么?若无皇权庇荫,则贪官无缘大贪特贪。于今赤裸裸地搞皇权制的国家在地球上已很少,但皇权制的变种,却如缕不绝。如前苏联的“党天下”,实行一党独裁,对国家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思想舆论实行“三垄断”,就是一种放大了的“家天下”。在这种体制下,握有绝对权力的官员贪污受贿、敛财自肥,是不可预防和难以避免的,最后也只能落得贿赂公行,腐败丛生,以至亡党亡国。反贪惩腐,若不正本清源,不在体制层面动手术,只做表面文章,玩些花架子,就不免隔靴搔痒,乃至南辕北辙。
朱皇帝反贪这面历史的镜子,颇可鉴戒。释解疑团,澄清吏治,于今迫切需要的恐非认识与经验,而在为政者的改革决心与魄力!□
(作者系著名杂文家)
责任编辑:张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