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图书馆的新认知——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

2011-08-15范春玲

黑龙江史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分馆新理念总分

范春玲

(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新时期图书馆的新认知
——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

范春玲

(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图书馆新时期的一些工作,介绍了现代图书馆的一些新理念及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总分馆体系。

图书馆;新理念;核心价值;总分馆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图书馆学新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这些新概念中,有的是对原有概念赋予新意而产生,有的则是完全指称“新生事物”,同时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也更趋完善。现笔者将对现代图书馆学的一些理解及笔者所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在新时期的一些服务大众的先进举措介绍给同行。

1.现代图书馆新理念

1.1 图书馆的概念

图书馆的概念是对图书馆的性质、工作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基础,在过去的不同时期。有过许多图书馆的定义,这种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图书馆的工作内容转变,图书馆的定义也在不断的完善。而在众多的图书馆概念中,吴慰慈的社会记忆说被广泛采纳和认同,即图书馆是社会记忆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而在图书馆的新概念中则指出,图书馆是为了满足人们平等地获取、共享知识和信息的需要,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集中存储、序化、传播的一种公共物品。在这一定义中,图书馆不再是抽象的事物,而是一个纯粹的物品,这种物品,我理解就是提供存储、序化、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个场所,是一种建立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座桥梁,更强调了纽带作用。由于它的公共性的存在,更着眼于公众出入的平等性,消淡了歧视条件,使之成为大众都可以出入的公共场所。

1.2 图书馆的目的

在这一新概念下图书馆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平等的获取、共享知识信息的需要,这是新概念下图书馆最基本的使命。其它的使命都是这一基本使命的衍生物。在社会上,能满足人们平等的获取、共享知识和信息需要的部门很多,如学校、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以及历史遗迹等,它们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人们平等获取共享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并非图书馆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而图书馆则以其自身独有的资源、环境和服务承担着独有的社会使命,而对知识的集中存贮、序化、传播则是图书馆完成自身社会使命的一种特殊手段。这种手段可以帮助完成图书馆的使命,是图书馆这一社会现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是图书馆完成社会服务的前提条件。

1.3 图书馆的新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在图书馆新概念的指导下,图书馆的理念以及它的核心价值观也应该相应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图书馆新定义的变化需要。那么,图书馆的新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它包括哪些内容呢?

所谓的图书馆理念,就是图书馆从业人员要秉持的、坚定不移的价值取向。正确的图书馆理念,能预示着正确的图书馆行为,也就是说正确的图书馆理念能引领和指导图书馆的实践,使之不偏离它应负的使命。任何一项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能体现出它相应的理念。图书馆理念,也正是这种精神的缩写。是图书馆工作中所蕴涵的精神力量。反过来说,这种精神力量在驱动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意识,使之更有效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凸显出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文献信息流整序的职能,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以及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娱乐消遣的职能这五大职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

1.4 现代图书馆新理念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的体现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图书馆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图书、报刊借阅和参考咨询等多功能的学术性服务机构,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展社会教育和提供文化娱乐等各种功能,是展示龙江人文资源、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黑龙江省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全年365天开放。从馆内服务项目的确立到服务设施的改善,均从方便读者、服务读者出发。开设了书刊借阅、参考咨询、网络服务、公益讲座、专题展览、教育培训、视听等服务。而且黑龙江省图书馆近年来在做好传统读者服务工作的同时,大力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加强对残障人士、少年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服务,分别开设了视障阅览室、儿童阅览室、亲子阅览室等。免费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咨询服务;与省新闻出版局联合建设黑龙江省版本图书馆,将省内所有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期刊和报纸集中收藏,免费向社会提供阅读;创建龙江文化品牌“龙江讲坛”,承办“诚信龙江大讲堂”;加强地区性联合编目中心和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各种读者服务活动等等。

2.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总分馆体系

2.1 总分馆体系的定义

公共图书馆的特征之一是其运行经费由公共财政支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总分馆体系,是指由同一个建设主体资助、同一个管理机构管理的图书馆群,其中一个图书馆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总馆,其他图书馆处于从属地位作为分馆[1]。分馆在行政上隶属于总馆,或与总馆一起隶属于同一个主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总馆管理。也就是说,在一个总分馆体系中,总馆具有财产管理权、业务管理权和行政管理权(包含人员管理权)。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分级管理的人事管理体制和“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对隶属于不同政府、不同层级政府管辖的图书馆之间建立统一财物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服务为要求的总分馆体系形成了坚固的体制壁垒。在这种体制壁垒下,“一级政府办一个图书馆”成为必然。若不能打破这种体制壁垒,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制是不可能的。

2.2 黑龙江省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图书馆为改善区域间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启动了“全省流动图书馆工程”,与全省县级图书馆共享图书和数字文献资源。探索实践“总分馆制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由黑龙江省图书馆统一搭建数字资源共享技术平台,让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免费共享省图书馆投入120万元购买的大量数字文献资源,同时为每个分馆免费配送4 500册纸本图书,定期交换流动,以实现文献资源应用效益的最大化。目前,黑龙江省图书馆已经在全省的重点旅游景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县区建设了40多个公共图书馆流动分馆。此外,图书馆还在省直系统、公安司法系统、学校、街道社区等场所建立了多处图书流动站。黑龙江省图书馆通过启动流动分馆发挥在公共文化信息领域中的核心作用,致力于带动全省基层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流动分馆的建立丰富了基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初步改变了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资源匮乏、服务落后、生存窘困的危机局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馆事业也将发展和进步。传播知识,服务社会,不仅在图书馆的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而且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建立科技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营造实现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图书馆重要作用的良好氛围,通过创新服务手段等有效途径,在业务建设和服务创新中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价值,为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教育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1]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7-8.

猜你喜欢

分馆新理念总分
文山书海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新理念 新动能 新发展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