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雷和黑龙江编史修志

2011-08-15孟庆恩

黑龙江史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县志修志黑龙江

孟庆恩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陈雷和黑龙江编史修志

孟庆恩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陈雷,曾任中央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黑龙江省省长。离休后,为中顾委委员,黑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陈雷生在黑龙江,长在黑龙江,生活、战斗、工作在黑龙江,他对黑龙江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为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热爱黑龙江,积极地扶植黑龙江的文化事业,许多文化部门和文化设施都是在他的扶植、领导和关怀下建立起来的。

陈雷为黑龙江省编史修志铸就了赫赫功业。我写这篇小文章,只是想表达我对他的一片敬佩之情和深深的怀念。陈雷省长是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有他为党为国几十年的革命业绩为证。古人云:“高山景行,私所仰慕”,然仰慕者又岂独我欤!

黑龙江省的编史修志工作一直是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原则进行的。

1979年底,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提出了开展修志工作,要求各市(地)县都要把修志工作抓起来,省志工作也要抓紧进行,同时拟成立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1980年,省委第50次常委会确定由李剑白、陈元直等负责组建省志编审委员会和地方志研究所。其后,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了《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

当时黑龙江省的修志工作筚路篮缕,省志仅有一部《黑龙江志稿》,市县志也很少。但修志人员热情很高,亟切盼望省志编审委员会尽快成立,盼望陈雷(当时任省长)尽快出任领导全省修志工作,解决修志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全省修志工作早日步入正轨。省委、省政府于1982年初成立了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陈雷任编审委员会主任,李剑白、王一伦、王光伟任副主任,委员由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各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后来根据省志编纂工作需要,省志编审委员会改为省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也经过多次调整。陈雷一直任主任,退休后为名誉主任)。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领导省志的编纂和审查工作,统一规划和指导全省各地和各系统的史志编写工作。下设黑龙江省地方志研究所(即省地方志办公室,简称省志办)负责省志的编纂和日常工作。

陈雷对黑龙江编写地方志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在编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说:“俗有‘盛世修志’之说,现在我们提出编写新地方志,条件具备,恰逢良机,应该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来了。”“现在有中央精神和省委的部署,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省地方志编纂工作将进一步开展起来,要完成这项光荣任务,我们编纂委员会负有重要使命,做好了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千秋大业,我们一定要尽职尽责,不辜负全省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

陈雷是位有丰富领导经验的革命家,又是位真抓实干的领导者,他读书时便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东北抗日联军,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出生入死,在黑龙江大地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篇章。全国解放后,一直工作战斗在领导第一线,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指出的是,陈雷还是一位闻名全国的“诗人省长”。他的书法、诗歌已为省内外所熟知。全省修志界人士一致称赞陈雷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陈雷在担任省志编审委员会主任后,显示出了突出的宏观战略决策水平,他认为修志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建造系统工程要有系统思想,要搞好总体设计。1984年1月4日陈雷主持通过了《黑龙江省志编纂方案》。他认为“有一个总的布局,就有了共同目标,便于指导工作”。“编修一部省志既然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就必须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加,修志是一项群众性事业,没有一大批人参与是不行的”。“我们感到要搞好修志工作,还是要实行我们党的老传统——走群众路线”。之后黑龙江省志总编室和市县志指导小组先后成立,就是陈雷修志系统工程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黑龙江省志总编室于1985年9月15日成立。陈雷任总编室主任,张向凌任副主任(张向凌原为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离休后为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省顾问小组组长),他受省委、省政府委托,负责全省修志的具体指导和业务工作。省志总编室聘请省直机关离退休的一些有一定文字能力、热心修志的老厅局长、老书记为省志副总编,分兵把口各个系统、各个专业志的指导和编写。陈雷省长曾为张向凌写诗赞扬其无私奉献,甘心修志的精神:“花甲曾无一日闲,案头埋首自悠然。无私奉献平生愿,甘为龙江撰史编”。省志副总编陈守芳(原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离休后聘为省志副总编,负责省志大事记、地理志、广播电视志等专志的编写)在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修志工作,在逝世前,他听说自己负责的几部志书都已交稿时,连声说:“好!好!这我就放心了。”

同时,省志专业志由编写单位的厅(局)长任编委会主任,另由一名副手管理日常修志工作。市(地)县志都由市、县长任编委会主任。全省修志工作形成了一个有领导带头的指导网络,既实现了领导与群众结合,又体现了修志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格局,保证了修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志书的质量。陈雷、张向凌二位领导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以张向凌为首的副总编,有工作能力,有领导方法,有威望,在长期的修志过程中很好地贯彻执行了陈雷的修志思想,为完成全省修志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雷十分关心修志人员的队伍建设,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逐步解决好修志机构、编制、人员职称、生活待遇等问题,稳定修志队伍”。1987年省编制委员会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将黑龙江省志办升格为按厅级事业单位管理,并将省直各厅局史志办,市、县志办公室也作为常设机构,按事业单位管理,省志和市、县志人员按出版系列评定职称。同时解决了省志办公楼和家属住房问题。如此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得到了全省和全国修志战线人员的称赞和好评。到1987年全省修志人员(专职、兼职、聘任)已达几万人。省志办当时有研究生4人,全省有副编审职称的30多人,编辑200多人,助理编辑130多人。到1998年,省志办编制已达40人,其中有编审6人,副编审12人之多。

为鼓励和调动修志人员的积极性、省志、市(地)县志还多次举办修志成果展览,优秀志书、优秀论文评选,每年均举行修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结表彰大会。陈雷多次出席修志成果展览会,题词“盛世修志”等条幅,为修志先进集体和先进人个颁奖。通过抓典型、树先进振奋了修志人员精神,鼓舞了士气。

陈雷主持黑龙江修志工作,誉满全国。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多次在黑龙江省召开会议,全国各地来黑龙江取经者不绝于履。黑龙江在修志中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系统修志思想,稳定修志队伍建设,成立省志总编室和市县志指导小组的经验,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高度评价,认为是高瞻远瞩之举,要求各省参照黑龙江经验。黑龙江省在具体修志定稿时的“四关四审”制度,以及志书出版时的“齐、清、定”要求,也得到全国和全省修志战线一致赞同。1986年12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第一次会议上,陈雷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作了题为《以历史责任感,搞好修志工作》的重要讲话,介绍了黑龙江编史修志的经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黑龙江省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截至2003年7月,全部完成省、市、县253部(其中省志100部,市县志153部)志书的编纂出版任务;还出版了城市区志、专业志、部门志、地方史、行业志等1 230余部,地方史、行业史等地情资料书100余部;整理旧志39种41卷。全省搜集整理地方志资料超过20亿字,弥补了黑龙江历史上志书的空白,改变了“黑龙江历史长,地方志少”的局面,陈雷的愿望已经实现。现在陈雷已经离开我们四年了,但他的精神、他的业绩将永远被我们怀念。

猜你喜欢

县志修志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县志里的乡贤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羡慕等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县级志书总纂琐谈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