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与宁安
2011-08-15高艳
高 艳
马骏与宁安
高 艳
马骏,作为从黑龙江走出的革命先驱,是在中国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时期涌现出的我党杰出的革命者,周恩来、邓颖超的亲密战友,是“五四”运动主要青年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家和领导者,并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他的家乡,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东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
马骏(1895-1928),又名天安,字遹泉,号淮台。出身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原属吉林省)一个回族家庭的马骏,家境较为殷实,8岁即入私塾读书,11岁进入由他父亲集资创办的清真小学。1910年考入江沿两等小学。宁安县北接中东路,东靠海参崴,常有俄人出入,马骏从小就能说些俄语。他从小性格刚烈,好打不平,革命者的激越与胸怀即初露端倪。随着日渐成长,国事,在少年马骏的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与沉重。1912年下半年,马骏离开家乡去省城吉林一中读书。暑假回家,马骏在宁安发起一场抵制日货的斗争。他还组织并参加演出了话剧《一片爱国心》,以此唤醒人民起来斗争。
和当时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他积极向往外面更阔大的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15年,20岁的马骏来到新思潮比较活跃的天津,考入天津私立南开学校,在一次演说比赛中,马骏以《如何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作了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演说,获得第二名。这可以说是他在探索真理道路上所做的自我思考与回答。在这次演说中,周恩来也成为前五名优胜者,二人从此相识相知并成为莫逆之交。
南开求学期间,马骏把在学校接触到的新思想带回家乡,在清真小学、清真寺等处,召集群众宣讲“二十一条”的侵略实质,揭露袁世凯的卖国罪行。他带领学生在街头巷尾高唱《勿忘国耻歌》,演新剧《一念差》,痛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他还应邀到清真小学、省立四中等校,向学生作了题为《中国现代学生的出路》的讲演:“我们学生读书是为了求知救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为民为国挽救社会的神圣责任就在我们这一代肩上。”
1918年9月,马骏在家乡宁安与杨秀蓉女士结婚。周恩来送给他们两个镜框,两条毛哗叽被面,并建议他们婚礼从简,破旧立新,废除宗教礼仪。马骏的行为引起当地思想守旧老人们的不满,他即席发表见解,说“现在的中华民国,许多制度都在改变。诸位也许不相信,将来整个世界也要变,社会也要变”。
“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南开学校读书的马骏,广泛组织学生,发起并成立了学生联合会,以非凡的组织能力和影响力领导天津学生声援北京的爱国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青年领袖之一。他组织学生罢课、商会罢市。为力劝商会罢市,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爱国运动。在当时有名的“马骏大闹天安门”斗争中,马骏作为青年领袖,在学生及各界群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自此,他以“马天安”自称。
1919年9月,马骏和周恩来、郭隆真、邓颖超等20位青年成立了革命团体--“觉悟社”,出版《觉悟》杂志,宣传进步思想,成为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在北方革命社团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是共产主义小组的萌芽。
1920年8月,他响应李大钊“到工农群众中去从事实际工作”的号召,不久回到家乡宁安,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在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中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意义,以唤起家乡人民的觉醒。11月,宁安劣绅孙彦卿、何光甲勾结日本人修筑宁海铁路,成立“旭东伐木公司”和“富宁造纸公司”,妄图出卖我国资源。马骏组织教育界的师生在“老戏园子”召开民众大会,揭露孙彦卿、何光甲等人的卖国罪行,使他们的阴谋未能得逞。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十分重视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党组织派马骏到东北地区工作,他以故乡宁安为基地,活动在哈尔滨、绥芬河、齐齐哈尔、白城子、双城、吉林、长春、四平、牡丹江、海参崴等地,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成为吉林、黑龙江及整个东北地区最早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1年7月,马骏在天津入党,成为天津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年末,在吉林四中(校址在宁安)为救济直鲁灾民举行义演。
1922年,马骏到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开展反帝爱国宣传,在宁安建立了吉林省第一个党小组,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成为东北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同年2月,马骏从哈尔滨回宁安,在省立四中以代课教师身份开展革命活动。他曾应乜河两级学校的邀请,到校宣传新文化及五四运动,传播马列主义思想,鼓励学生和工人团结起来,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斗争,受到铁路工人和学生的热烈响应。当地土豪劣绅卖国贼叫嚷要铲除马骏,他毫不畏惧仍然坚持革命斗争。
1923年夏,马骏在家乡组织“宁安回民崇俭会”,倡导破旧立新,废除婚丧嫁娶中的陈规旧习。“宁安回民崇俭会”还制定了章程,印发到回族各家,在群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
1925年9月,应李大钊函召,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次年9月,当选为中山大学学生公社书记。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顺直地区加紧捕杀共产党人,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遭破坏。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被绞杀。
1927年夏,马骏奉调秘密回国,临危受命任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重建北京市委。11月,由于同志的背叛,马骏被捕。
在军阀张作霖的狱中,马骏受尽各种残忍的法西斯酷刑,但他为掩护一起被捕的同志,仍旧承担了一切责任。敌人威逼利诱,他不折不屈。他说:“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他抱定了必死的心,为自己写下“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的碑文。
1928年2月15日。
马骏穿洁净的蓝色长袍,蓝色礼服呢马褂,两脚带镣,从容赴刑。他微笑着劝痛哭不已的夫人,不要悲伤,好好抚养孩子长大,随即将身上的长袍和马褂脱下,说“免得弄脏,怪可惜的”,交给夫人留作纪念。
他昂首,高唱《国际歌》,长须迎风飘逸,向沿途群众大声疾呼,“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牺牲时,马骏年33岁。
马骏牺牲后,回族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料理后事,并将他的遗体葬于朝阳门外回民墓地。1951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为马骏烈士举行了公祭仪式,在原地重新修建了烈士墓,墓碑上刻有郭沫若手书的“回族烈士马骏同志之墓”10个大字及碑文。墓室顶部雕有阿拉伯文。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马骏烈士墓地遭到破坏。1987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为马骏烈士重修墓地,在汉白玉墓碑的正面,镌刻着邓颖超题写的“回族烈士马骏之墓”8个大字,背面刻有烈士生平。在墓地前方右侧的一块石碑上,刻有重修马骏烈士之墓记。
马骏纪念馆于1995年6月落成于马骏家乡宁安市,同年8月31日,宁安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了“纪念马骏烈士诞辰100周年暨马骏纪念馆开馆仪式”。邓颖超生前抱病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伍修权、费孝通、王光英等国家领导人也为纪念馆题词贺勉。马骏纪念馆展出739件展品。最为珍贵的有“五·四运动”中留日同学会赠给马骏的留日纪念章,马骏设计并使用的书柜、书桌,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接头标志物茶瓶、念珠等文物,再现了他光辉的革命生涯。马骏纪念馆已成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1999年,马骏烈士生平事迹陈列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优秀陈列”之一。2001年,马骏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又被国家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