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绍宽海军人才建设思想浅析

2011-08-15周德华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民国海军人才

何 静 周德华 冷 旭

(海军指挥学院 海军飞行学院 210016)

陈绍宽海军人才建设思想浅析

何 静 周德华 冷 旭

(海军指挥学院 海军飞行学院 210016)

陈绍宽主持民国海军工作17年。他十分重视海军人才建设,多次提出“训练人第一”的主张,重视海军院校和人才体系建设,重视海军人才训练和思想教育,培养了一批当时海军建设与运用急需的人才,对民国海军的建设发展与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陈绍宽;海军;人才建设思想

陈绍宽在民国时期曾任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等要职。在主持民国海军工作的17年中,面对中国海洋主权不断遭到侵略,中国海军力量十分薄弱的状况,他用自己全部的忠贞与智慧,试图通过加强海军人才建设进而建设起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来挽救整个国家的命运。他在海军经费非常有限、出现严重拖欠的情况下,采取加强海军院校建设、重视海军各兵种多专业人才培养、整顿军纪、严格训练、注重官兵牺牲精神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海军建设与运用急需人才,提高海军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民国海军战斗力,形成了陈绍宽海军人才建设思想,对民国海军的建设与运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建设海军,训练人第一

作为海军部部长,陈绍宽深知人才是海军建设之本。人才培养既是海军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他曾多次提出“训练人第一”[1]的主张。强调“欲建设国防必须先建设海军,建设海军必须培育人才”[2]。“我们很希望自己有很好的海军,不独不去别国留学,并且要能够训练别人的海军人才。一定要做到这样,我们海军才能算有规模”[3]。1930年他在《民权与海军之建设》一文中指出“即如培育人才,宁非当务之急。近者由部遴选员生遣赴英美,使其分习航海学科,旁及于制造、测量等等,皆储才以广他日之用,亦犹之添造新舰扩充军力也”[4]。

在主持工作的十几年中,陈绍宽创设了海军部图书馆,复刊《革命的海军》,制定了《海军学校规则》和《海军部招考学生委员会规则》等海军教育训练方面的规章制度,整顿海军学校、添招海军新生。在1929年-1937年间,海军部成立留学生考选委员会,陈绍宽亲自兼任主试官,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海军里培养成才。他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养海军人才,一面派舰上的青年军官邓兆祥、杨道钊等80多人赴英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留学深造,一面请外籍教练担任顾问在国内教学。他说:“我们宁可饿着肚皮不吃饭,也不愿大家感到知识的饥荒,所以除了派遣员生出国学习外,还请外国人到中国来担任教授,总极力设法使大家有相当学识。这直接有利本军,间接造福国家”[5]。这些海军优秀人才学成回国后都委以重任,他们在旧中国海军以及建设新中国海军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此外,陈绍宽还不定期举办短期训练班,请顾问授课,着重讲授新式武器和实战所需的课程,以尽快掌握世界海军的新动向。他注重实践,经常调集舰艇操练实战的各个项目,时常登舰检查训练情况。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训练,才能造就一支英勇善战的海军部队。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陈绍宽排万难而不移,悬一鹄而力赴,认真地造就海军人才。

二、广立各项学校,造就合格人才

陈绍宽认为“海军建设端赖人才,而人才建设之培植教育训练不容或缓”[6],“培养专才亟应广立各项学校”[7]。他强调海军学校“要选最好的学生来做海军的人才”[8]。各院校要风纪严正,管理严格,学生要按时作息,不允许自由散漫,1930年在《对新生训词》时他指出:“海军学校,是军事学校,校规是非常的严,非普通学校所可比。你们能努力和勇敢,然后才能成一个灵敏的漂亮的军官”。1936年6月海军学校第四期轮机班学生晏海波等30人违反校规,被陈绍宽开除。

陈绍宽任海军部部长后,将马尾海军练营转隶于海军部,扩大编制,改进训练方法,加强教练官队伍建设,原有480名练兵,1934年增至1000名,至抗战前,有数千名专业水兵从这里分配到海军各舰队。福州海军学校是一所培养海军航海、轮机军官的主要学校,学制8年,1931年改称海军学校,1937年-1945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陈绍宽为了不间断海军人才的培养,命令学校在战火中先迁往湖南,又迁往贵州,再迁往重庆,1946年随着陈绍宽的卸任,海军学校即奉令停办,自改名至停办共毕业航海、轮机军官246人。1934年在《国防计划》“教育计划”中,陈绍宽建议将现有中央海军、东北海军及广东海军所办的各海军学校合并调整,统一招生。1935年专为训练舰长而设的海军大学开办于南京,陈绍宽兼任校长,特聘日本海军大佐、法学教授讲军事学理论和国际公法。

尽管由于经费的紧张,天津海军医学院仅毕业学生一届,浙江象山新建海军学校勘测完便停工;尽管由于国民政府内部存在派系争斗,海军大学在陈绍宽一度辞职之后才得以建立。但是陈绍宽始终把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海军各学校培养了一批批海军军官和专业技术人才,海军各学校毕业的军官和水兵后来都成为民国海军的骨干。

三、负有特殊任务,须有特殊学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陈绍宽通过对美、日、英、法、意等国海军的考察,认识到海军是一个多兵种、多专业的军种。海军各兵种、多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海军建设的长远发展,是中国海军图生存、御外侮的战略工程。因此,在其四十年的海军生涯中,陈绍宽不仅非常重视水面舰艇人才的培养,而且也为中国海军航空兵和潜艇的人才培养不遗余力,为中国海军的各兵种、各专业人才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8年陈绍宽在《飞机·潜艇报告书》中强调:“海军担任航空之责不为不大且重,其於战备上,国防上诚不可以轻视之也”[9],提出了制造海军飞机和潜艇,培养航空和潜艇人才的具体计划。海军部根据这份报告,正式开办了海军飞潜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飞机和潜艇人才的学校。1928年,海军航空处附设飞行训练班,到1936年先后有三届21名航空学员毕业。1934年陈绍宽在《海战》一文中对海战中的飞机进行了专门讨论,他认为:“现代海军在海战时,欲取攻击手段,必有赖于舰上所载的飞机”,要求海军飞行员除了要有精湛的飞行技术外,还要熟练海军飞机的战术,并且具有海军航海员的知识。1931年陈绍宽在中央无线广播电台发表演讲,提出潜艇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先后派遣林遵、刘永仁等人到德国、英国学习潜艇驾驶技术。

陈绍宽认为“海军负有特殊任务,必须有特殊学识”[10]。他主张“海军战略战术日新月异,培育人才,非旦夕所能为功,于进行建设之先,亟须预为筹备。所习学科,大概可分为航海、轮机、枪炮、鱼雷、水雷、造舰、造械、通信、电务、海军航空等项。其作战指挥干部尤须有大学专科训练,对于海军战略战术、国际公法缜密研讨”[11]。担任海军部长期间,陈绍宽成立扬子江引港公会,设立南京海军水鱼雷营附设无线电训练班,设立海军陆战队讲堂,创立陆战队军官研究班,制定《海岸炮兵训练班计划》和《海岸炮兵训练班教程》,派学员出国留学学习航海、轮机、测量制图等专业、到英国大西洋、地中海两舰队战列舰上学习实战经验等等,努力提高海军官兵的素质,加强海军人才体系建设。

四、严格军事训练,提高海军战斗力

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培养作风、提高军事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的一个主要手段,是部队完成各项军事任务的重要保证。陈绍宽深知,军事之训练,乃海军之大事。只有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才能培养出官兵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才能培养出令行禁止、勇往直前的军队。

1930年陈绍宽在《关于本军之谈话》中要求海军官兵:“第一,要要严防腐化恶化。协力同心,负起责任,把一切腐化恶化不良的习惯从速戒除。第二,尽忠职务,才能有相当的成绩。第三,做事情务须求其谨慎,才不至于漏弊”。1933年他在《告陆战队将士书》中指出:“国难发生以来,外患日急,尤为军人奋斗之时。我军人既负卫国保民中人,纪律尤贵严明。对于长官之命令,尤当切实遵守,纪律不紊,方为节制之师”。陈绍宽强调“时时刻刻,刻苦操练,才不愧为革命的海军军人”[12]。“海军教育,本具有传统精神,无论官佐士兵,均加以严格之训练”[13]。

海军正规会操演习中断了10多年之后,在陈绍宽主持下重新开始,他规定了各舰队在春、秋两季实行演习会操的制度,指出“举行会操的目的,在于求学术及战术的精进”[14]。“如果我们平常练习有素,万一遇到敌舰或鱼雷艇来劫船时,我们就能从容应付,马上加以痛击。”[15]。会操的目的在“大家于技术方面、精神方面,可以有所增进,以便对国家尽责,及完成本军所奉本党的使命”[16]。每次会操,海军高级将领陈绍宽、曾以鼎、陈季良等分别亲自督率。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演练官兵协同作战的技能,提高海军部队战斗力,为民国海军后来能坚持抗战打下了基础。

五、用牺牲引领人生,使命高于生命

对于军人来说,牺牲不仅仅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更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陈绍宽赞同拿破仑的“在战争中,精神与物质,为三与一之比”。他要求海军官兵以革命的精神来牺牲一切,抱定奋斗之精神,牺牲之决心,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陈绍宽指出:“无论何人,对于国家,均应具有责任心。国民革命军之军人,所负责任尤巨,如何而使国威发扬,如何而使地方宁靖,如何而使外患消弭,须人人具有大志量,大胆气,为国民作前锋,虽牺牲性命,而有所弗恤”[17]。“凡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无论任何的困难,任何的牺牲,我们都要去做的”[18]。在抗日战争中,他要求海军将士:“不惜任何牺牲,竭力奋斗,粉碎敌人速战速决迷梦,树立吾国持久战基础”[19];“有一舰即尽一舰之用,有一械即尽一械之用,有一人即尽一人之用,一切均可牺牲,而神圣抗战之主旨始终不渝”[20]。

陈绍宽及海军全体将士,“无日不抱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之决心”[21],不惜牺牲一切,自始至终,固守岗位,在全军奉命战略转移的时候,民国海军都是在诸军的最后。陈绍宽先后以“咸宁”、“永绥”、“江犀”为旗舰,往来于马当、汉口、岳阳、长沙等地指挥。d5 TY^Gk J并亲乘“湖隼”鱼雷艇到前线视察战况。1940年6月宜昌失守后,陈绍宽在炮火中乘“永绥”号旗舰赶赴仅距敌舰10余海里的石牌部署。凭着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民国海军“以血肉筑成江上的长城,阻止敌人的前进”[22],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才是军事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海军建军治军之本。人才建设是战略问题,是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方面。陈绍宽通过17年的实践,不仅为民国海军培养了共赴国难、为国捐躯的忠贞之士,而且也培养了一批精通业务、不辱使命的科技人员。尽管受蒋介石“陆主海从”思想的影响,陈绍宽的人才建设计划很多都没有得以实现,没有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没能挽救整个国家的命运,但是他的人才建设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是具有前瞻性的,对当今我国海军人才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民国海军的兴衰》高晓星时平,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16页。

[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陈绍宽文集》高晓星,海潮出版社,1994年。第303页,第 175页,第 37页,第115页,第46页,第47页,第33页,第337页,第342页,第42页,第342页,第115页,第18页,第74页,第110页,第185页,第359页,第241页,第194页,第250页。

[9]《陈绍宽与民国海军》张力。

猜你喜欢

民国海军人才
晓褐蜻
人才云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