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表扬和批评原则
2011-08-15罗松青
罗松青
(南充市第五中学,四川南充 637000)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使用的重要手段,是一把鼓励、鞭挞学生的双刃剑。表扬是对学生取得成绩的公开赞美,其目的在于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使得正确的思想和言行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能够发扬光大。批评是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促使其积极改正的有效办法,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缺点,纠正错误,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所以说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若使用不当,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又伤害了师生的关系。可以说,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也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语言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表扬和批评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事业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从批评和表扬中了解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知道教师对自己某种做法的肯定或否定。公正的批评和表扬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是非观念的途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一个少年奋起直追,成绩突出;一句诚心的告诫和批评也常能扭转一个正往歧路上窜的少年;但一句冰冷的批评则会伤害一颗脆弱的心灵,甚至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彻底摧毁[1]。所以,在教学中,善用表扬和批评非常重要。那么,应如何用好表扬和批评呢?
一、多表扬少批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表扬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艺术取决于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表扬是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在公开场合给予肯定。表扬的功效是无法估算的,它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可以使差生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效更加显著。批评是教育活动中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要尽量少用并注意策略。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青少年的荣誉感尤为强烈。一声褒奖往往能点燃其智慧的火花,激发其进取的信心。过多的批评则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太多地感到求学的艰难、成长的烦恼,从而情绪低落,不思进取。因此,教师要注意尽量多用表扬,少用批评,用好表扬,慎用批评。多表扬少批评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原则。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实验,把学生分成3组。一组经常表扬鼓励;一组不断批评;另一组人不管不问。结果经常被鼓励、表扬的这一组成绩最好,不管不问的这一组成绩最差[2]。可见,批评对学生的进步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远不如表扬好。但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习以为常,而对学生的表扬却似很费劲,难以出口。
就如这样一个事例:甲、乙两个学生,甲随地扔下一果壳,乙顺手捡起放进垃圾箱,被教师看见了。这时候一种做法是:批评甲不该乱扔果壳;一种做法是表扬乙注意场所卫生。再来分析一下两种做法的不同结果:第一种使甲接受批评,很被动,甚至于有点受迫感;第二种表扬乙,使乙被肯定,得到鼓励,而甲通过对比则会自责,惭愧,并自觉改正错误。因此,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及优点,积极扶植,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少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哪怕是后进的、犯过错误的同学,在他们身上也潜伏着不同程度的上进心和“闪光点”。一位好老师就像一个好猎手,他不但要时时刻刻捕捉学生的缺点,更重要的是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每一微小的进步,恰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就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使他们从小的进步、小的成绩开始,树立起大目标。如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却喜欢“接话儿”,老师从他的这点上发现他的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于是就多次当众表扬他,他非常高兴,不仅慢慢改变了恶意“接话”的毛病,还成了班干部,学习成绩也提上去了。
二、真情交流原则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随着认识的改变而改变,对认识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实践表明:学生的积极性总是与情感密切相关的。情能动人,更能激励人。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善于用真实的情感去激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管理是一种双边的交流活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激情的情况下,精神处于一种昏睡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一个精通并善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教师与学生感情融洽,心灵相通,就能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知识信息的最有效传递与反馈,达到管理的最佳状态。为此,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人际交往,必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管理和指导课堂教学,不应当只是发指令,提要求,检查执行结果,而应该既是领导者、指导者和评价监督者,又是参谋者、协调者和探索者,全面理解和发挥管理者的角色功能。管理者要善于采取策略,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形成课堂教学情感交融的效应。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证明,教学不单纯是传播知识信息的认知活动,而是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交流水乳交融地渗透和贯穿于传授知识的全过程。每个人都有感情,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无动于衷,那么,表扬和批评就没有效果了。表扬与批评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师生情感相容,亲密无间,是表扬和批评的情感基础。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反感、恐惧和抵触,那么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管它正确与否,总是给予拒绝。由于情感上的障碍,学生甚至把教师的表扬当作对自己的讽刺与挖苦而不能接受,而教师的批评更被认为是教师千方百计地整治自己。真情交流原则还要求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真心诚意,没有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者空洞无实,这样的表扬和批评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从而有利于建立起亲密、和谐、真情的师生关系。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表现出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智慧的火花[3]。总之,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在了解、尊重、理解学生并在真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客观公正原则
使用表扬与批评的目的,是要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辨明是非,分清善恶,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表扬和批评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否则会适得其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论对学生的肯定还是否定,都要力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一是一,二是二,恰到好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过分的表扬会使学生骄傲自满,只见其优点,不见其缺点,总觉得凡事都是自己最好,只听正面意见,不能听反面意见,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重复、频繁的表扬还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被表扬的学生反而成了众矢之的,处于孤立的境地。而对任何学生的错误,都应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但一个学生如果总是遭受教师的训斥和指责,就会形成一定反抗情绪,而学生的抵触情绪和自尊心被伤害,往往来自教师不公平的批评和惩罚。批评学生时要注意疏通学生的思想,切忌居高临下,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批评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从而使每位学生心理上得到平衡,学会改正错误,学会顾全大局。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是表扬和批评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公正的表扬和批评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甚至引起逆反心理。表扬和批评只能针对当事人,而不能从其家长或亲属的职业等寻找依据,不能因某个学生有特殊关系就给予更多的表扬,或对某一个学生有成见而给予更多的批评。否则,学生相互之间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就歪曲了表扬和批评的性质,而达不到表扬和批评的目的。教师表扬和批评要避免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由于个人的心情原因对学生产生的好恶感。心情好时,教师乐观,敏感,行为主动,表现为随意表扬;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则悲观,迟钝,行为呆滞,表现为随意批评[4]。不管个人情绪如何,教师一与学生接触,就应像演员进入角色,这是教师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间内,只要任何学生有相同的良好表现,都要给予及时表扬。任何学生有不良的表现或错误,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指出来。
四、个性特点原则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因此只有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表扬和批评,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每个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他们对批评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课堂批评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那些认识能力、判断能力较差,而性格又比较犟的学生,应以诚恳、平和、热情的态度去帮助和引导他们,适时采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心平气和地同他商讨不良行为引起的不良后果和纠正的方法,使其感到老师的诚恳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进而促使其改正错误。还例如,对一个优秀生来说,从小到大受到太多的表扬,生活在一片赞美声中,往往会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缺乏全面、清醒的认识,唯我独尊。还可能导致这些优生自以为是,经不起挫折,一旦走出小环境,面对大社会,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常会有不知所措之感,自卑心理随之产生,从此变得一蹶不振。教师的表扬本来是为了使学生更上一层楼,但表扬太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起副作用。因此,对这一类学生,不如给一些中肯的批评,诚恳而善意地指出他们的美中不足,引导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他们从小就经受挫折考验。而对一些差生来说,通常的情形是,批评已经不起任何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使差生表现更差。批评的本来目的是促使学生改正缺点,取得进步,为什么适得其反呢?因为大多数差生经常得到的是周围人们的否定评价,对自己已丧失了信心,为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方式来对周围人进行报复。所以,许多教师对差生的不良表现进行批评,常常不起作用。而如果对差生进行恰当的表扬,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处的表扬,是指去发现、寻找差生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赞美。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看是否善于发现和挖掘。一旦发现了差生身上的优点就应及时予以表扬,哪怕这些优点本身并不值得赞美。一次小小的表扬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默许的微笑,都会唤醒差生内心深处沉睡的自强之心。善意的肯定,会成为听惯了责备的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2]顾明远.国际教学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3]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彦.课堂管理技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