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2011-08-15王亚男
王亚男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都 610072)
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对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定在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未来之间关系的纽带。而责任意识就是指主体在理解一定条件下自身角色和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把握自身行为及其结果,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情感、意愿。近些年来,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现一些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家庭责任意识缺乏、个人责任意识弱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他们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1]。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一)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当代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逐步处于主导地位。他们表面尊重和服从社会的需求,但内心更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当社会需求与个人追求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以个人的利益为重,轻视社会的需求。当代大学生控制自我欲望能力较差,思想行为方式过于简单,虽然年龄上已成人,但是还不能很好地履行成人的职责,在经历高考之后,很多大学生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过分放纵自己的生活,虚度三四年的光阴,临毕业时一无所获,有的大学生甚至没有毕业就被勒令退学或者自动退学了[2]。
(二)家庭责任意识缺乏
当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缺乏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家里面,由于父母的溺爱,一部分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该自己做的事不会做,有的直到上大学以后,还不会洗衣物,不会铺床叠被,做事也总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遇到问题自己不会想办法独立解决;他们不会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活,在他们眼里,家务活是父母分内的事情,而自己是一名学生,要做的只是学习;更不会主动友好地与亲人沟通,认为与父母代沟较深,父母的思想过时,不了解年轻人的思想;逆反心理较强。
(三)个人责任意识弱化
当代大学生对个人责任熟视无睹。在学习方面,迟到、旷课屡见不鲜,对成绩的要求也大大降低,在考试中普遍存在违纪作弊现象;在感情方面,把谈恋爱当作一种时尚,尤其是把网恋、游戏交友当作浪漫的事情,甚至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花在谈情说爱上;生活上缺乏规律,没有强身健体的意识,晚上经常熬夜到凌晨两三点,早上不吃早餐,睡懒觉,更有甚者,连续数天在网吧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一)社会大变革冲击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的最激烈时期,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影响大学生思想。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扩大,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涌入大学生群体,这些错误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发生冲撞,导致他们产生了个人本位主义的思想观念,甚至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起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下,他们迷失了社会责任感,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甘愿放弃一切课外知识的学习和社会技能的培养。由于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他们只关心自己利益,很难再去关心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不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由于个人本位观念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日常行为失范,对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产生了消极的作用。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较差[3]。
(二)学校教育体制不完善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各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形之中,片面地把对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高校对大学生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轻责任意识的培养,弱化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任务。目前,高校虽然十分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责任意识的教育渠道单一。在教学中,灌输式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方法缺乏有效性,内容缺乏时代性,形式缺乏多样性,导致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目光短浅,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社会责任感的理解止于表面,而没有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主观要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三)家庭娇生惯养式的教育环境影响
当前,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普遍缺乏。一是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父母对他们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基于对他们的过度宠爱,父母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责任,家务劳动全部包办代替,子女从小就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导致部分大学生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家庭责任意识淡薄。二是在对孩子的管理上失控。在孩子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忙压力大,忽视对孩子的管理,把孩子送到学校寄宿或者送到亲友家代养,片面地认为只要能够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就足够了,于是认为金钱的充足供应就是对孩子学习的最大支持,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对金钱错误的价值理解,这样的价值观念在无形中让孩子失去了对父母、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感。三是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作为家庭成员,他们只知道获得父母和亲人的呵护与照顾,不愿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只愿享受优质的生活,不愿为家庭其他成员付出。这样的家庭教育方法,必然导致孩子自私自利,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与自我负责的精神。近年来,像李启铭、药家鑫等这样的在校大学生,违法后的不负责的言语和行为令人震惊,归根到底还是父母娇生惯养的严重后果[4]。
(四)个人内在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从成长经历来看,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单一,对现实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不能全面理解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忙于考研、考证,对与找工作无关的课程和活动不闻不问,使得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责任道德就无从谈起。
(五)青春期心理发展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自我意识还很不稳定,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虽然他们已是脱离了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在自我意识的驱使下,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当作成人,但是在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时,内心没有衡量责任的正确标准,对个人行为的判断,在责任标准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差。
三、强化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
(一)高校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在学生成长中,尤其在培养责任意识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高校责任教育方法与途径体系。如果说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对中小学生有一定效果的话,那么对大学生非但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抵触情绪。首先,高校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内容。结合校园橱窗、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性。其次,加强师德教育。高校老师要以身立教,尽职尽责做好教育和教学的各项工作,无论是带文化课的老师,还是教育管理的老师,都应该对大学生适时地进行责任教育,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前途与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因素,反映着他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要多创造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鼓励大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责任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大学生虽然是社会中文化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但各种观念还处于形成期,对责任意识的把握处在摸索阶段,很容易在责任意识方面走进误区[5]。因此,必须把心理疏导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手段,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责任观,促进学生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成熟、人格的健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社会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责任意识的培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纳入社会的大体系中,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与社会环境的优化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尽职尽责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感染。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因此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利用影视、音像、报纸、杂志、广播,特别是互联网等媒体的宣传,要加强宣传友爱、仁爱、道德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以生动的社会典型来引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大学生通过对优秀典型的学习来提高责任意识。在全社会中,应该倡导人人负责的理念,大家一起共同营造负责任的良好氛围,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教育体系,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6]。因此,只要整个社会各界都共同行动起来,发挥作用,紧密配合,就可以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家庭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单位,是人类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生接受责任教育的起点,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和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的责任素质对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作用,因此,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子女做好表率。应经常以平等的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通过思想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教育氛围。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对事情的应对方面,有效正确地进行指导。要更多地去关心子女的人格、品质的发展,让孩子在为人处世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限定,使之切合子女和家庭的实际,不能随意地放大或者缩小子女的合理期望。还要让子女适当参与家庭生活决策,让他们切身地感觉到一种家庭的责任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来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意识。
(四)大学生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种自律的过程,而自我教育才是一种更深刻的、根本的教育。大学生一是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自身的素质修养是建立责任意识的基础之上,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也要是培养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但要以自身坚韧的意志抵抗各种诱惑,还要抵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要随时随地反省自我,不断地增强责任意识,凝练责任情感,陶冶道德情操,锻炼责任行为,拥有良好的责任品质。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责任意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把书面上的责任教育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和感悟责任感的伟大力量,从而不断提高履行责任的自觉性,把道德责任观念升华为相对稳定的能力行为,从而自觉地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做一名有良好责任感的大学生。
[1]石瑞红.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价值[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1):96.
[2]曾艳.加强高职学生责任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8):99.
[3]陈石明.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2):117.
[4]卢建国.大学生责任缺失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52.
[5]闫伟玮.当代大学生责任道德教育探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0(4):102.
[6]庞明珍.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探析[J].佳木斯学院学报,201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