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仙汤配合针灸治疗冲任不调型荨麻疹38例

2011-08-15范雪峰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南阳市47306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3期
关键词:行经风团月经周期

范雪峰 刘 岩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 南阳市 473061

荨麻疹,祖国医学又称之为瘾疹,风疹块、赤白游风,是临床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典型皮损为成批发作的、或红或白的瘙痒性风团。其发病率较高,有专家统计,“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1]。在临床上,常依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者发作数天至1~2周,慢性者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经年不断”[2]。西医治疗本病常用抗组胺类药及激素类药物,对于急性荨麻疹大多有效,而对于慢性荨麻疹效果不佳,停药即复发。

笔者自2002年10月-2005年12月间,选择校附院门诊部就诊的慢性荨麻疹病例,经中医临床辨证为冲任不调型,且在此之前都经过西医不同程度治疗而效果不佳的妇女患者38例,采用调摄冲任、滋补肝肾的二仙汤为主内服、并配合体表穴位针灸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均来自本校附院门诊。其中年龄最小18岁,最长为47岁,平均年龄32.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平均32个月;未婚者9例,已婚者29例;月经时常错后者16例,月经提前者12例,月经先后不定期者10例;经行伴少腹疼痛者18例,伴乳房胀疼者8例,经行伴少腹和乳房俱疼者5例;时常伴腰膝酸软、四肢冰凉者14例;伴有五更泻者8例;伴有低血压,时感头晕着12例。全部病例均通过校附属医院相关检查确诊为慢性荨麻疹。

2 诊断标准

2.1 参考《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3]并结合《中医外科学》[4]有关荨麻疹的诊断内容确定:(1)基本皮损为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疏散分布,能相互融合成环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2)皮疹速起速退,成批发生,每天反复多次,消退后不留痕迹。(3)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烧灼或刺痛感。(4)素有月经不调史,风团常在月经来潮前几天开始发生,往往随月经的干净而消退,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重复发作。

2.2 纳入标准:(1)被确定为荨麻疹,最少连续3个月以上不能自行缓解。(2)此前经过西医不同程度治疗效果不佳,且在2周内已全部停止一切治疗。

3 治疗方法

分别采用调摄冲任、滋补肝肾的二仙汤为主内服、并配合体表穴位针灸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每疗程10d,当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d,再进行下1个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并随访6个月。

3.1 内服中药 以调摄冲任、滋补肝肾的二仙汤为主作为治疗的基础方,仙灵脾15g、炙仙茅10g、盐巴戟12g、盐知母12g、盐黄柏12g、当归身12g、防风10g、蝉蜕10g、生地12g、白蒺藜12g。再根据临床的辨证,随机加减用药:如月经时常错后,经量减少,颜色淡红,行经时伴腹痛绵绵,唇甲色淡,淡红色风团随月经而发,时隐时现,遍体作痒,舌淡苔薄白,脉细者,基础方加白芍15g、炙甘草10g、熟地15g、制首乌12g、鸡血藤15g、阿胶10g(烊化);同时伴有入夜失眠、多梦健忘者加酸枣仁12g、夜交藤12g、龙骨20g。如月经紊乱,先期、后期不定,量多或量少,经色深暗,甚至伴有小血块,行经时伴腹部刺痛,胸胁胀满,瘾疹颜色或红或白,每随月经临近而频发,骤起骤落,越抓越痒,舌质紫暗或有淤点、淤斑,脉弦或涩者,基础方加蒲黄9g、益母草12g、川楝子10g、月季花9g、桃仁10g、醋元胡12g;若行经同时伴有乳房涨疼者加全瓜蒌12g、生牡蛎20g、柴胡12g。如患者行经时常提前,月经量多,色淡,四肢倦怠,语声低微,动则气喘,时时自汗,饮食不思,大便溏薄,头晕目眩,风团皮色不变,伴随月经来临而加剧,瘙痒阵阵,当皮疹消失时不留任何痕迹,舌质淡胖,边缘齿痕,脉细微无力者,基础方加黄芪20g、白术15g、茯苓12g、陈皮12g、升麻6g、炒白豆20g、白及12g;若行经同时伴有轻微腹痛,见有小血块者,为脾虚无力统摄,导致血液离经所致,应酌加蒲黄10g、三七粉9g(冲服)。如患者经行周期不规律,瘙痒性风疹伴随月经周期而起伏,疹色苍白,每当月经干净后,风疹发作也随之减轻或消失,且伴随腰膝酸冷,四肢冰凉,喜暖恶寒,秋冬时节症重,春夏较轻,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基础方加炮附子6g、肉桂10g、补骨脂12g、山茱萸15g、黑狗脊12g;若患者同时伴有五更泄泻,性欲冷淡者,加煨柯子10g、肉豆蔻10g、鹿茸6g(研粉冲服)吴茱萸6g。中药每天1剂,水煎2次合并滤液,分早晚2次服用;10d为1个疗程。

3.2 针灸治疗

3.2.1 针刺治疗:主穴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风团发于头面者选取曲池、血海、加配穴合谷 ;发于上半身者选取曲池、加配穴内关、肺俞、肾俞;发于下半身者选取血海、三阴交,加配穴足三里、风市、伏兔;泛发全身者选取曲池、三阴交加风池、风市、大椎、大肠俞。选用1.5寸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一般留针2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

3.2.2 灸法治疗:选取中脘穴、神阙穴艾灸。每穴每次用艾柱灸30min,隔日1次。

4 结果

4.1 判定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风疹块全部消失,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停药后半年不复发。显效:风疹块消失,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停药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复发者。有效:风疹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皮疹和瘙痒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月经周期有所改善。无效 :风疹块发作症状如前,月经周期基本无明显改善。

4.2 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9例,占50%;显效11例,占28.9%;有效6例,占15.8%;无效2例,占5.3%。总有效率94.7%。

5 讨论

中医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耐,外有风、寒、湿、热侵袭,另有肠胃湿热、肝气郁结、血虚风燥等,尤其重视“风邪”的作用。因风为百病之长,常为该病发生的先导,易与他邪相合蕴于肌肤而发病;同时中医也非常重视脏腑失调所导致的气血亏虚,不能润养肌肤,生风化燥而发病。因此中医论治荨麻疹的侧重点放在了治“风”和治“血”两个方面,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荨麻疹大多具有良效。但笔者发现,对大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妇女患者收效甚微,这一特殊的群体多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体表起瘙痒性风团,伴随月经不调,且皮疹随月经周期变化而起伏,经久不愈。

笔者认为,该类患者的真正病机除和“风”与“血”有关外,还和肝肾、冲任二脉有密切联系。妇女以血为本,而肝主藏血,肾主生精,水可生木,精血可以互化,肝肾同源,只有肾精充盛,肝血充沛,疏泄功能正常,才能有效地调节周身血液的运行,以濡养周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与行经和妊娠有密切关系,二者同起于胞宫,都由肾所主。只有肾气旺盛,冲任血脉充盈,月经才能正常运行。若肾元亏乏,肝血不足,必致血海空虚,冲任失调,经期错乱,淤血阻滞,经行提前或错后,量多或量少,色淡或深暗,或见有血块。每当行经之时失血,使精血更亏,生风化燥,血脉空虚,外风更易入侵而发病;若行经之时淤血阻滞胞宫,必致经络不通,肌肤失养,腠理空虚,不但外风能乘机而入,亦能生风化燥而发病。

故此类慢性荨麻疹属于肝肾亏虚、冲任不调型,治疗原则应于滋补肝肾、调摄冲任,祛风止痒。肝肾强健,精血充足,肌肤得养,则内无生风化燥之变;冲任得调,经行正常,血脉充盈,腠理不虚,则外无风邪入侵之虑。用二仙汤为主组成基础方:仙灵脾 、炙仙茅、盐巴戟、当归身调摄冲任,培补肝肾,盐知母、盐黄柏、生地益肾阴而抑制上药之燥性,防风、蝉蜕、白蒺藜驱在表之风邪以止痒。再根据临床伴随症状,如月经提前或错后,经水量少或增多,颜色淡红或淤暗、有否血块,行经时伴腹部、乳房疼痛情况,睡眠等情况,分别采用补气养血、活血化淤、收敛止血、养血润肤、行气止痛、养心安神、温补肾阳等法,标本同治。同时根据发疹不同部位,选取主穴,加用配穴,施以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配合艾灸中脘穴、神阙穴,以达滋补肝肾、调摄冲任、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祛风止痒目的。由于对本类肝肾亏虚、冲任不调型荨麻疹病机分析深刻,辨证论治准确,治疗方法得当,选方用药中的,针药并用,故此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与同道分享。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16.

[2]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3.

[3]周礼仪.皮肤病性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2.

[4]喻文丘.中医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60.

猜你喜欢

行经风团月经周期
箕的琴弦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三峡行
突然来的风
明天,天一亮
明天,天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