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体育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1-08-15彭孟华

武术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旅游业少数民族

彭孟华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在体育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

彭孟华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充分开发与利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发挥其在体育旅游业中的积极作用,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理论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旨在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旅游 开发与利用

旅游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使人们从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可以增进人们之间情感的交流。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不仅渴望能亲身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而且更多的愿望是感受到异域的风土人情和感情的交流与心灵的碰撞。旅游者大多喜欢那些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寓游于乐、游乐结合的具有浓郁风土人情的旅游方式。现代旅游业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旅游业已经成长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体育旅游产业正是现今旅游业中异军突起的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如美国职业篮球赛、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等体育赛事都会使当地游客数量大增,均是体育与旅游业结合的典型。

北京奥运会在“无以伦比”的赞誉声中落下帷幕,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多的是对体育运动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思考。中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新的契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链,如体育运动产品、体育比赛赛事、体育旅游等。其中中国的体育旅游产业尚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中国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体育旅游资源市场。如何借住2008年奥运会后之契机稳步发展中国体育旅游市场,充分挖掘体育产业链中体育旅游业资源,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新疆地处于中国的西部,它以其唯美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多民族聚居、迥异的生活习俗、多彩的文化、缤纷的地貌成就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新疆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引人入胜的体育文化极大地顺应了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研究旨在为实现新疆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使其能够良性运行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

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特点

1.1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地域文化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及亚欧大陆腹地,也是距离海洋最远的地方,总面积约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联结疆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并被称为古丝绸之路。新疆地域辽阔,有着多样的地理外貌,浩如烟海的沙漠,广茂无银的绿色草原,气势如虹的延绵山脉,巨大的低洼盆地,星罗棋布的绿洲,正是这种多样化的地域特点造就了新疆多元化的体育内涵。新疆现共有55个民族,其中有13个世居民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新疆各民族人民依靠这种地理特点经过世代的生产生活逐步在新疆地区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部特点,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丰富新疆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是人们长期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的一种外在体现,也是人与自然环境顽强做斗争的一种生存反应。新疆天山以北与天山以南的地理气候差异较大,天山以北的地区冬季较为漫长,春秋两季不分明,夏季时间短,雨水充沛,气候湿润,这种气候特征特别有利于森林和草场的生长和畜牧业的发展。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培养了各族人民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热情好客、自由奔放的性格特征,因此形成了以此为依托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摔跤、哈萨克族刁羊、锡伯族的射箭、维吾尔族的赛马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天山以南的地区冬季时间较短,夏季时间较长,气候特征属于温带干旱荒漠气候,以农业耕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过各族人民世代的文化传承,形成了具有这一地区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有达瓦孜、萨地克、拔河、赛跑、跳、投及武术、角力、荡秋千等。

1.2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生产生活文化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形成的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和形成以及再发展,始终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始终随着人类文明而不断自我完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地域、气候奇特的新疆,沙漠戈壁、草原牧场纵横交错、星罗棋布。在长期的生活中,与自然界抗争、放养畜牧等活动孕育而生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心爱的坐骑较量速度,逐步形成技巧竞赛,如赛马、赛骆驼等;看管放牧牛羊,产生了如摔跤、投掷等活动;生活在山林和草原的少数民族在狩猎和牧业生产中,形成了赛跑、射箭、射弩等。每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深深的镌刻了民族智慧和文化,如锡伯族世代以狩猎捕鱼为生,他们从小就让孩子学骑马学射箭,以此磨练意志、显示武功、锻炼身体,射箭和摔跤由此成为锡伯族代表性体育项目;哈萨克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人们狩猎时的生动场面逐渐演变成叼羊活动;蒙古族人打飞鸟击走兽的狩猎生活成为“打布鲁”的起源;现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的“珍珠球”,也是满族人民生产劳动演变而来的传统体育项目。

由于地域、文化和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群众主要以肉食、奶制品为主,使得他们肌肉发达、体格健壮,具备了主导类体能运动素质要求和条件。在同一体育项目中,虽其技法和技艺各有千秋,如蒙古族摔跤、哈萨克式穿麻袋摔跤、锡伯族摔跤规则各一,但其内涵和主旨均为彰显其民族精神和文化,体现其民族强壮勇敢、英勇善斗。

1.3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节日民俗与娱乐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脱离了文化或背离民族精神的,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新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为民族体育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场所,不管在喜庆丰收、婚丧嫁娶,还是纪念性、娱乐性的各种节日中,体育活动为民族节日增添了纷繁多姿的色彩,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新疆各族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饮食服饰、建筑风格迵然各异、别具一格,形成了多彩的民俗民风。新疆地域的神秘性、奇特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新疆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在欢度古尔邦节(即新年)时除了相互问候,互相拜年,载歌载舞等外,赛马、马上角力、赛骆驼、打靶、叼羊以及摔跤、拔河、荡秋千等体育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塔吉克族人民每逢皮里克节、肉孜节时,骑牦牛叼羊、鹰舞、马舞等具有浓郁特色的体育活动都会将节日的氛围和欢快推向最高点。节日民俗为传统体育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民间传统体育赋予了民俗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容。

2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2.1 深度挖掘和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

新疆传统体育项目,如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的“荡秋千”,哈萨克族的“穿麻袋摔跤”、“姑娘追”,柯尔克孜族的“嗄啦哈”,塔塔尔族的“爬杆”,维吾尔族的“打嘎嘎”等都具有典型的娱乐文化特征。这些民族体育项目就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而产生,易于组织开展,并能令人愉悦、得到情感抒发和宣泄,是“惟我所有,惟我所长”传统体育融于旅游品牌打造的有效载体。

虽然新疆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誉为国家旅游资源后备基地,景点共有1000多处,居全国首位,通过国家旅游局认证的A级景点就有30多个,新疆自然风光独特,文物古迹众多,浓厚民族风情令人耳目一新,但目前,文化、体育和旅游的结合却没有发挥最好的效益。旅游点只能依靠景色,而缺少吸引游客的活动项目,更缺少能留住人的体育活动项目。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只把它作为民族风情旅游的补充或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项目或旅游产业来抓,以至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的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在整个旅游业中还处于从属地位。为此,为积极发挥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作用,一方面,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现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使其成为当地品牌活动,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第三,要善于宣传、肯做宣传、会做宣传,宣传上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态势,特别要重视网络平台、彩信、电视媒体等新型宣传手段,让更多的群体关注新疆主流体育旅游建设,最终产生巨大的影响和良好的效应。

2.2 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协同合作共同开发和打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在开发和打造体育旅游品牌时,应克服狭隘的地域和部门意识,积极与协调当地体育、文化和旅游以及社会力量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最大限度的扩大体育旅游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同时还要克服“只管脚下,不管天下”的行事风格,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善于动用社会资源,搭建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平台,吸纳社会各方尤其是体育和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打造和推广体育旅游活动,形成“党委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协同作战、荣辱与共”的合格格局。2006年第六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举全州之力,各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合作,企业的加入,成功举办了民运会。期间,每天都有近3000人观看比赛,宾馆酒店入住率达到95%以上,旅游人数达到11万人次,消费总收入达到近300万元。

2.3 长期坚持,打造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建设

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是一个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仅要保持自身特色,还要不断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质量工程,切忌在体育旅游业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猴子掰苞米”,干一件丢一件,看似“全面开花”,实则影响不大。对于体育旅游业的老资源要增添新内容,赋予时代主题,坚持打造。要将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与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少数民族节庆等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真正做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优势。对于未做尝试的传统体育项目,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去腐留神,全方位的提升品牌的知明度,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体育活动搭台,文化经济唱戏”,将文化、体育和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赛马、射箭、拔河等多项体育比赛成为弘扬文化,传播体育项目,促进旅游发展的有效载体,不但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和无数游客,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4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科学发展

目前,旅游业在全球而言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在我国还不成熟,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化的理论研究滞后,不但对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战略的研究不够,而且也缺乏相应的引导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扶持政策。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始终处在各自为战状况,没有形成结构化产业链,更无法产生巨大的产业效益。作为新疆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和基础,大力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不仅能带动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民族体育器材、民族体育服装、民族体育竞赛和健身娱乐等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业、邮电业、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新疆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加大对该产业理论的研究力度,研究符合新疆区情和地方特点的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其次,树立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的“一盘棋”思想,整合产业资源,以文化发展带动体育旅游的迅猛发展。第三,为新疆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文化体育旅游活动的深入发展,将不断改变、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新疆的发展必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

[1]刘少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2]王国元,张玉祥.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特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3]王红蕾.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

[4]王天军.新疆体育产业资源开发利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5]朱海新.新疆少数民族草原体育文化的审美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6]张守平,臧留鸿.新疆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

[7]刘全福.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承[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8]刘全福.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及其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

[9]李险峰,朱梅新,熊 飞.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新疆体育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Resource of Minorities in Sports Tourism of Xinjiang

Peng Menghua
(PhysicalEducation College of Xinjiang NormalUniversity,UrumchiXinjiang 830054)

Xinjiang locates in the northwestern border of China,Xinjiang itself nourishes rich traditional sports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it nowadays has become pressing to consider how to develop and make the most use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Xinjiang and how to promote such resources to play an active part in sports tourism.The paper investigates and discusses the issue mentioned above based on theory perspective aimingt at laying 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sportsresourcesin Xinjiang.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sports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G85

A

1004—5643(2011)11—0080—03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0CTY116。

彭孟华(1978~),女,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旅游业少数民族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