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迁与武术社会地位的调适

2011-08-15李建龙

武术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人类

李建龙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11)

社会变迁与武术社会地位的调适

李建龙

(苏州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11)

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武术的社会地位如影相随地不断调适,以达到武术对人类的服务。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各个社会阶段中国武术所处的社会地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武术尚未被完全人化的文化形态,保留着相当多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等自然因素。在未来社会,人类通过武术的习练,使人类实现自身自然化。它的人性价值实践的领域,是人性回归复原的中介,是人性锤炼的载体。

社会变迁 中国武术 社会地位 调适

1 前言

随着社会变迁,人在社会的地位是起伏跌宕的。总体而言,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中所受到的尊重是永恒的,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对人的尊重程度最为突出,对人的忽视主要出现在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从历史文化学角度来看,人能够创造文化,文化又能维持人在社会相应的地位。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和尊重,人所创造的文化就会被人们重视,各种文化现象就会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文化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发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变迁和人的地位以及文化的社会地位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但充当中国传统文化载体和担当着文化动态传承的地位始终不移。中国武术是植根于族群和民族之中的,随着群族和民族的演进,中国武术如影相随。在体能社会阶段,中国武术还处于“工具状态”,在智能社会阶段,中国武术已经成为融“工具、玩具”为一体的文化融合现象,中国武术的社会地位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表现出极强的调适性。因此,随着社会的变迁,客观的分析不同社会中中国武术的社会地位,对有效地发展其社会功能及作用意义极大,对中国武术自身发展作用更是不可小觑。中国武术发展到了现今的“问题时代”,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发现问题产生的社会文化动因,寻找武术新的文化价值,从而达到调适中国武术社会地位的目的。

2 原始社会中国武术的社会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人为了生存必须与自然进行长期的斗争,狩猎是当时人类获得生存实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人与动物相比,由于“人少兽众”,生存空间极其有限,为了能得到生活资料,就必须依靠自己的智能和体能。所以人类除摸索并使用一些简单的生产工具之外,还必须依靠自己的徒手技能抵抗凶猛的禽兽。在一个原始集体中,体能超群的个体被推崇到了较高地位,随之他所有拥有的技能便被模仿和学习。“尽管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活动和军事活动充满了格斗搏杀的武力活动内容,但这种武力活动的形式还不能称之为‘武术’”[1],是在当时社会孕育的一个武术的“文化胚胎”。

在原始社会,以自然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系统,其在最初阶段的特征是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物质价值为核心内容,表现价值主体对价值客体的依赖性。与此同时,中国武术的“文化胚胎”也表现出强烈的社会适应和极大的创造力。由于人与自然的接触是直接而广泛的,自然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素材,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适应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提供的素材创造出更好适应环境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在原始社会的武术“文化胚胎”中反映自然价值的民族生活、生产、地域、军事、祭神等附属地位的属性被奠定。人类从自然中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并逐步建立了“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等思想。在原始社会中,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志是人在自然中地位的确立,虽然人类在此刻还显示得十分渺小,占据的空间也很有限,但是,人类的原始思想开始影响着后世中国武术发展的模式。

3 农业社会中国武术的社会地位

在农业社会中,文明的起源都是在农业为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一时期,衡量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就是粮食的品种和产量。这一时期,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体能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人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形成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农业社会,以宗教、道德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重视社会整体利益忽视个体价值,虽然也强调人在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却把宗教、道德价值扩大,视为价值存在的唯一形式。中国武术在这样的坏境下,只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愉悦的途径。在农业社会,军队是国家政权的支撑,军事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众所周知,靠兵变起家的赵宋政权,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武将的种种措施,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对习武之风的抑制。到了宋英宗治平元年复置武举,在少数民族的政权中,惟女真族的金朝仿宋朝设置了武举。“武举人经管员保荐,则免试入学……宋代武术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弓马骑射和兵书策问,成绩优等的武学生,应该武举可‘免解试’或‘免省试’”[2]。武学中的武技内容,多是应当时军事武备所需,属于武术的文化特点并不明显,“人人能斗击,无复兵民之别”,但它对社会的习武之风甚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明末社会动荡,草寇作乱,使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习武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原本习武的民间更加重视武术的防身自卫功能”[3]。随着清朝社会的稳固,火器的引进,拳技之勇在战场的作用渐微,当时的拳师开始重新寻找武术的新价值。清末,“一些王公贵族和八旗子弟,以武术为闲暇活动”[4]。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聘请拳师跟从学习,从而促进了养生与自娱自乐的武术在上层社会得以传播。

4 工业社会中国武术的社会地位

进入工业社会,人类能够更大的获得自然资源,以充分利用机器、机械手段延长人类的肢体、拓展人类的体能、发挥人类的智能。在采取大量的科技附加手段后,人类的能力大大提高,此阶段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人类在此阶段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此阶段是以经济价值为中心的价值系统。这种价值系统建立在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基础上,使人类真正成为社会的个体。这种价值体系把经济价值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最终标准,人的思想和行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综合国力竞争成为世界性的发展动力和使命,体育文化所提供的竞争机制被广泛地推崇,竞技体育也理所当然地扶摇直上,成为强势的体育文化。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吸取竞技体育文化的精华发展起来的。竞技武术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今武术运动的一个标志性文化符号,并在1956年4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竞赛制度暂行规定(草案)》中,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定期举行。但是,经济价值的绝对地位,也规定了价值系统中的其他价值形式,出现了经济运行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取代了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运行准则,泛化为人类社会生活各领域普遍的行为规则。在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名义下,对经济价值的偏颇追求,已成为对武术活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评价尺度。在一切向“钱”看的利益驱动下,许多弄潮者纷纷以此作为招财进宝的摄利工具,通过各种沉渣泛起的书刊和杂志,把自己装扮成“正宗”、“大师”等等。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武术是一种民族的俗文化,但民俗不等于媚俗,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也许武术与现在的卡拉ok式的快餐文化并无二致,这其实是一种中国武术文化精神的沉沦。有的地方在举办武术活动的时候,出现的经济问题让人触目惊心。如“在深圳举办国际武术节中暴露出来的经济案,竟是一桩60宗套在一起的连环案”[5]。商品经济的副作用已经诱使着现代武术运动健康发展,使价值困惑,缺乏同一性,行为容易失范。异化的武术就是在这一阶段产生和发展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商业武术忽视了人性,人成为商品,武术是商业运作的工具,商业武术的负效应直接引发中国武术文化精神的消失,现在进行的武术比赛均具有强烈的“管文化”色彩,使武术走进了一条越发狭窄的胡同,违背武术精神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5 信息社会中国武术的社会地位

到了信息社会,人类更加凸显对人类智能的开发,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此刻的社会发展衡量指标则是人类文明信息的更新速度、整合速度和实践速度。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人类自站立起来后的姿态,使人又重新失去了站立的能力,这使人类的机体遭受了极大的伤害。虽然人类在机器人和计算机的帮助下,工作的时间和工作量有很大的改变,但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人类却感到更加的疲惫,因此在医学上出现了“过劳死”的词汇。

在这个阶段是以人为价值中心的价值系统。这是人类社会价值系统演化过程的革命,体现了人类社会价值系统从以物的发展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实践方式的转变。人类依靠智能来发展社会,人被信息异化,因此,人类的生存、健康问题、人的价值问题逐步引起人类的关注,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得到满足后,人们首先关注的就是健康,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目标。中国武术的本质功能和潜在功能都是围绕着促进人的身、心、群、德之健康为目标。它具有较强的塑造人与社会处于和谐的能力,虽然这种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然而,武术始终帮助人将自身处于社会和文化的核心地位,因为人是社会、文化乃至世界发展的根本。“体育文化价值是有效确保人的地位,确保人类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他始终是人类文化系统的内核因素”[6]。中国武术文化在信息时代体育转型时期以其“自然”、“松静”、“休闲”、“无为”的文化思想给信息时代体育的生命、健康观给予新鲜的养料。紧张的工作之余,追求的休闲、放松、清净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身心健康、性情愉悦是信息社会赋予中国武术的健康理念。

6 结论

在未来社会,人类适宜的生存空间成为人类最关注的问题,如何科学地满足人类的欲望,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有效地避免人类有机体的退化,增强人类的体质,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成为衡量未来社会的重要指标,人的社会地位成为主流文化所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在经历过工业技术,科学技术高速惊人的发展,然而人本身的文明程度并未同步提高。“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等反文化、反人道的想象困扰着人类社会,自然的人化使人类的生存面临困境,历史强烈要求建立一种重视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体系……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秩序与规则,保证人的自然化”[7]。武术尚未被完全人化的文化形态,保留着相当多的“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等自然因素。通过武术的习练,使人类实现自身自然化,它的人性价值实践的领域,是人性回归复原的中介,是人性锤炼的载体。我们坚信,在未来世界以人为价值中心的文化价值氛围中,武术文化将成为最活跃的文化现象。

[1]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3.

[3]吉灿忠,邱丕相.明清太极拳演变的因素及其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35-39.

[4]申国卿.太极拳勃兴折射的武术生存状态变迁[J].体育科学,2009(9):92-96

[5]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23.

[6]陈 青.民族体育跨文化融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6):381.

[7]陈长礼,杨忠伟.体育的目的价值分析[J].体育学刊,2006(5):22.

On the Social Changes and Wushu Social Adjustment

Li Jianlong
(P.E.Department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Jiangsu 215011)

With the changes of modern society,the status of Chinese Wushu is also changing,to meet the demand of serving the human beings.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does the study about the status of Chiense Wushu,and finds that Wushu still has the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nature and human unity,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e.In the future society,practicing Wushu can promote the naturalization of human beings.The humane value of Wushu isthat it isthe medium of human nature return and improving human personality.

social changes Chinese Wushu social status adjustment

G85

A

1004—5643(2011)11—0008—03

李建龙(1975~),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人类
中华武术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