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法制建设的思考

2011-08-15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事业强国

罗 玲 张 杨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群众体育法制建设的思考

罗 玲 张 杨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了群众体育法律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立法建议。问题:群众体育部分在《体育法》中所占比例很少;群众体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能力不够;缺乏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群众体育法律责任模糊。原因:立法时代背景的原因;社会对体育认识的的偏差。建议:《体育法》中对群众体育设立专门的章节,明确群众体育中的突出问题;群众体育投入刚性化;强化体育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法制化。

体育强国;群众体育;法制建设

2008年8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这一讲话指明,要真正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要在保持竞技体育稳定发展的现状下,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我国近期或很长一段时期体育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发展群众体育层面。2009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指出:“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我们就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可见,群众体育的发展在建设体育强国与体育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为保护群众体育快速有序发展,需要构建与其相适应的体育法制环境。

1 体育强国视域下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意义

1.1 发展群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需要

群众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和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大局,并最终影响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重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这一根本途径。由此可见,群众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体育强国,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国家。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应当是衡量和判别体育强国的两项基本标准。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应该以群众运动为基础,而不是只表现为金牌战略。[1]

1.2 发展群众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体育是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群众体育属大众文化范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强健体魄、振奋精神、拼搏进取、培养人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传播先进文化、彰显人类文明,提升综合国力的多重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群众体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必将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斗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 我国群众体育法律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2.1 我国群众体育法律保护的现状

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够维持高效运行,较大程度依靠了法律机制的作用,法律以其独特的规范功能保障了社会的良性运行。对于体育事业而言,法律介入程度的高度决定了体育水平的高低。[2]

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1995年6月由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使我国的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95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对公民行使体育权利的保护责任,为维护广大群众的体育权利,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2008年《全民健身计划条例》的颁布对公民的健身权利和体育权利的实现起到了保障作用。

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这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文中从文化权利和健康权利两方面指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全群众体育组织,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和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2009年10月起施行的《全民健身条例》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全民健身立法的“文件”,标志着群众体育工作走向法制化、 规范化和科学化。[3]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都为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使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2.2 群众体育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我国群众体育的体育法制环境虽在不断完善,单从法规数量上看,我们的成绩是喜人的,但相对依法制体和群众健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它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关于群众体育的法律保护,主要靠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文件、通知之类,这些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但是容易导致与其他部门的执法脱节,缺乏更高的权威性。再就是长期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的体育法律、法规,其中有些已不适应体育强国目标下体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群众体育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一是群众体育部分在《体育法》中所占比例很少,且宣言性、原则性、概括性的条款内容占很大比例,缺少专门针对群众体育的立法;二是对群众体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能力不够;三是对于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的规定缺乏;四是群众体育法律责任模糊,尤其是法律法规中对违反了群众体育权利的法律责任不具体、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3 群众体育法律保护缺失的原因

尽管《体育法》里面规定要保护群众的体育权利,但是《体育法》只是个母法,他不可能对每一项都作出具体的规范。对于我国《体育法》中对群众体育法治保障方面存在的空白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3.1 立法时代背景的原因

我国现行的体育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大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制定的。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在提出建立之际,体育的社会化程度很不发达,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党的政策和政府直接的行政指令,其立法目的主要偏重于国家和社会利益。因此,当时制定的《体育法》侧重于对体育事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多是原则性、理论性的规定,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表现出空洞、华而不实的特征。

3.2 社会对体育认识的的偏差

由于历史背景的长期影响,社会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体育就是竞技,竞技就是金牌,发展体育事业就是为了金牌目标。因此,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关注金牌,机构设置、资金投入、人员配置都围绕竞技运动的锦标,而对体育发展的其他领域重视不够,忽略了体育丰富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忽视了民众的健康权利,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体育立法工作的关注和推动。[4]

4 完善《体育法》的立法建议

一套保障有力的体育体制是实现体育强国必不可少的。新形势下为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体育法的修改势在必行。2010年8月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中,陕西师范大学张杨副教授就体育法修改的问题他指出,我国在修改体育法时应该确定体育法的价值所在和社会基本定位,要把体育法的社会价值充分考虑进去,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然后再去制定相应的修改方案,而不是盲目修改。修改《体育法》,就必须更好的体现体育基本法的作用,充分反映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体育的发展道路,模式和基本格局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对我国未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有更加超前的思维和前瞻性把握。[5]针对我国目前群众体育立法现状,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4.1 对群众体育设立专门的章节,明确群众体育中的突出问题

《体育法》作为行业的根本大法,在修改中首先需要进一步细化。在新时期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群众体育方面。在体育法中应设立专门的章节明确群众体育的权利义务,及保障措施,使群众体育权利明确化,规范化。

4.2 群众体育投入刚性化

群众体育投入刚性化,从根本上保障群众体育经费投入。体育发展中应保证群众体育与经济同步发展、在体育法中明确体育经费的来源与专项拨款的规定。就像水利建设投入要占到土地出让金的10%一样,群众体育的投入占体育事业总投入的比例要明确。

4.3 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规范化,

公共体育设施是群众开展健身活动的基础,为确保群众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功能,提高利用率,有必要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以及免费开放等问题,在体育法中作出明确规定。使其管理规范化,责任明确化,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的健身需求。

4.4 强化体育执法,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

在重视立法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体育执法工作。“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的实现,还需要人的执行。只重视立法,不重视执法,犹如行百里者半九十。因此,必须强化执法工作。要重点强调重点领域,比如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管理问题,经费的投入都是执法的重点。强化执法,必须加强执法监督,要充分保证权力机关、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

5 结语

体育强国目标下的体育法制制度应是以广大群众为本、保障国民在健身运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体制。因此,就要把群众体育放在首位,做到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完善群众体育的立法,设身处地的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把群众所思所需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体,才能顺利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

[1]陈爱霞,季华.论体育强国的缺失[J].山西体育科技,2009,29(9):65~67.

[2]黄玉珍.关于体育强国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技,2010,31(3):1~4.

[3]张永保,沈克印.体育强国目标下发展群众体育的路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袁古洁.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体育科学,2009,29(8):30.

[5]于善旭.《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改思路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6.26(8):71~73.

G80-05

A

2095-2813(2011)11(a)-0061-02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事业强国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比亚迪集团扶贫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秦晋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