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散打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1-08-15李林海

武术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武术竞赛规则

李林海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武术散打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李林海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散打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多年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在竞赛规则、教学、训练等方面已经成为较为系统的体系,文章对散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为散打运动向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散打运动 现状 发展对策

1 散打的产生

散打,俗称散手,又称相搏、手搏、白打、手战、拆手等。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攻防技术进行徒手格斗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1979年,原国家体委决定开展散手训练、比赛等方面的研究,1988年首届国际武术节设立了散打项目,是散打散打项目的首次公开亮相,1989年,原国家体委修订出版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将散打正式确定为体育竞赛项目,到1993年被列为全运会项目和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项目,并在1998年成功进入十三届亚运会。

2 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

2.1.1 武术散打竞赛现状

1989年散打被列入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1993年被列为第七届全国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历届全运会金牌数也是逐年增加,1993年七运会只设团体一块金牌。八运会增加了小、中、大级别团体三块金牌。到了2001年九运会分六个级别共设六块金牌。十运会上增加到七块金牌。国内散打比赛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常规赛有:全运会散打比赛、全国散打锦标赛、全国散打冠军赛、全国青少年散打锦标赛、全国武术馆校散打比赛、全国城市运动会散打比赛、全国体育院校散打比赛等。商业比赛有:散打王比赛、武术散打俱乐部赛、散打水上擂台赛等。国际武术散打发展也是轰轰烈烈,1991年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打被列为表演项目,只有10几个国家参加比赛。从第二届起,散打被列为比赛项目。2003年第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已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并第一次设立了女子散打五个级别的比赛。2002年和2004年分别举办了第一、第二届世界杯散打赛。1998年起散打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五枚金牌。亚洲、欧洲、美洲等洲际性武术锦标赛,都设有散打比赛。

2.1.2 目前散打在国内的普及程度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武术散打逐渐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公园、健身俱乐部等都有很多人参与散打锻炼。全国有很多武术馆校,参加学员也多是以散打训练为主。很多高校设置了散打选项课程,作为防身健身项目,武术散打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观看散打比赛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

2.1.3 武术散打科学研究现状

近几年武术散打基础理论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研究内容也更加深入,散打文化研究、历史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功能和特征研究、散打美学的研究、散打与其他项目的对比研究等深入研究逐渐开展。武术散打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以腿法技术、摔法及组合技术和战术方面的研究居多,但对于拳法、步法的研究相对较少。

2.2 武术散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存在的问题

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技击性,散打作为这一特性的表现形式,既代表它的本质特点,也应该完全表现出它的民族特性,但是散打在发展过程中却没有很好的对传统武术进行继承。而同样起源于朝鲜的民族体育项目跆拳道,在国内是“大行其道”,开展的轰轰烈烈,并且还是奥运会项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跆拳道有一整套属于自己的严格的技法、清晰可见,有章可循,很好地继承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而武术散打运动却在发展过程中背离了传统武术的根基,技术体系上参照了国外一些项目的击法,例如在拳法的传授上,很多教练员完全讲授成拳击的直拳、摆拳、勾拳等等。很多散打运动员在学习散打之前,没有一点武术套路的基础,很多教练员也是这样,因此教授的所谓“散打”根本表现不出武术的本质特征。

2.2.2 散打竞赛规则对散打发展的影响

任何一个项目都有自己严格的竞赛规则,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竞赛规则的要求。可以说竞赛规则严格规定和限制着这项运动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从1980年原国家体委制定出台第一部散打竞赛规则以来,到目前已经进行了七次大的调整。虽然竞赛规则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规范,但其更换频率过快,国际比赛和国内比赛,大型比赛和小型比赛规则的不统一,在和其它搏击项目的对抗比赛中随意限制技术动作等,这样对竞技武术散打技术体系向合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影响了自身发展的周密性和严肃性,误导了专业运动员的竞赛技术风格打法。

2.2.3 武术散打在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武术散打在发展过程中,其普及程度仍然不高,仅限于省市散打队、各种武术馆校、体育院系武术专业等,而且目前国内的武术馆校生存也是举步维艰,难以维持,主要是资金紧张,生源少这样的恶性循环问题。很多高校的主管部门由于对此项目不了解,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直接不开设散打项目。中小学的普及率也极低。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散打是何运动项目,缺乏有效的宣传。专业教练员缺乏。很多教练员只有较高的散打技术水平,而理论知识缺乏,更无武术基础知识,因此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只教授散打技术,而忽略武术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这样在传承和普及过程中对散打的发展大打折扣。

3 武术散打发展对策

3.1 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宣传普及

对于散打的发展,主管职能部门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多搞比赛,提高比赛地位,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来宣传和包装自己,做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散打,从而加大散打的影响力。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青少年散打运动员,在中小学中大力开展散打运动,可以采用编辑一些简单的拳腿组合散打操的方式进行推广普及,同时将武术散打比赛纳入到各级学校运动会,采用段位等级的高低和比赛成绩与学生升学、加分、录取相挂钩的办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散打运动的热情。

3.2 突出技术,提高功力

对传统武术技击应大力继承,尤其是对传统武术经典击法的继承,不能仅满足于现有技术的提高,而且武术散打的技术还要进一步改革,使之更好地体现“更高、更快、更强”。武术散打不能只追求竞技比赛,还要在健身原则指导下对其进行改革,使其走健身、娱乐的道路,加强散打运动员击打力度和抗击打能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功力能力,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3.3 加强散打科学研究

在不断收集、挖掘、整理武术文化遗产的同时,要提取其技击精华,充实和发展武术散打技术。提高较有深度的科学研究,要有大规模的、长期的、探索性的、整体改革性的实验研究。加强散打运动员选材、运动损伤和市场化运作方面的研究,鼓励训练一线的教练员搞科学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4 稳定和完善散打竞赛规则

稳定完善的竞赛规则可以使散打技术、战术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便于散打教学、训练和科研,同时也有利于不断提高散打技、战术水平,从而使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武术技击技术的精华,提高散打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

[1]李 刚,许 可.关于武术散手产业化的几点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1).

[2]刘劲松.对散手推广普及若干因素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5).

[3]肖林鹏.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黄帝全,陈小军.中国散打与泰拳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2(4).

[5]梁文敏,赵 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J].体育学刊,2003(5).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Sanda

Li Linhai
(School of Sport and Art,North China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51)

S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of Wushu,and has more than 30-year history with continu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In the competition rules,teaching and training,it has its own systems.The paper from the current conditionsof Sanda analyzesthe problemsand shortcomings of it,and offers some developing strategies,tries to find some referencesfor the mor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Sanda.

Sanda current conditions developing strategies

G85

A

1004—5643(2011)08—0061—02

李林海(197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术竞赛规则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中华武术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让规则不规则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