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2011-08-15姗朱东谢朝杰华红光
罗 姗朱 东谢朝杰华红光
(1.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2.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村落武术的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罗 姗1朱 东1谢朝杰2华红光1
(1.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2.吉首大学,湖南 吉首 4160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村落、村落文化、村落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探讨村落武术的特征和价值、村落武术的传承以及传承断裂的原因,提出村落武术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即对全国的村落进行武术挖掘;政府加强对民间拳师的管理;开展武术活动,建立农村自发性的武术协会;充分发挥地方武术馆校的作用;对当地的村落武术进行科学的改造,有选择性地进行传承等提出了建议。
村落武术 保护与传承 对策
1 前言
武术源于中国农耕文明,它深深地扎根于民众之中,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风格各异的武术拳种流派也大多分布在农村,因此,武术文化的根基基本上在农村。解放前,村民习武更多是为了防身、护家、守院,随着生活的极大改善,村民开始寻找能满足自己感官需要的活动,村民开始寻求更时尚流行的活动,使村落武术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因此,依附于农业文明、传统社会之下的村落武术,在现代化进程中,又将如何生存?如何使村落武术这一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活动得到传承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2 概念界定
2.1 村落概念
村落既是指农业社会中人们共同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又是指在这一空间中生活的一个群体,此外还是指一种制度性的人群组织类型[1]。在村落中,村民的活动范围几乎在各村之间,他们的主要物质和精神需求都可以在村落当中得到满足。他们之间的关系,从纵的角度看,则是本家族的传承下来的世世代代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从横的角度看,外圈是村与村之间土地的边缘,中间是家挨家、户挨户的村落建筑群落,内层是由血缘关系、亲戚关系、邻里关系等组成的彼此交叉或各自独立的小圈子,而家庭是这层层圈子的核心[2]。因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延续性、相对封闭性、家族聚集而居等社会形态。
2.2 村落文化的概念
村落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在传承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村落独有的文化语境。即:村落文化。什么是村落文化?所谓村落文化,是指以村落为载体的农民生活文化。这个解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种文化以村落为“单元”,即同一村落有相同的文化特质,相邻的村落有相近的文化特质。村落文化不可能脱离特定的村落而独立存在,村落是“皮”,村落文化是“毛”。二是这种文化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紧密相关,处于初级形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3]。
2.3 村落武术的概念
中国传统武术流传于民间,根植于村落,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村落中独有的文化载体,甚至可以成为村落认同和识别的标记。但是村落武术的概念还没有专家学者明确的提出,韩海峰的硕士论文中给出村落武术的定义是:指农耕背景下产生于农村自然的经济地理空间聚落,发展于民族风情活动中,以娱乐、消遣、防身健身为目的的,由村民世代相传至今而形成的武术总和[4]。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这一概念,对于村落武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3 村落武术的特征和价值
3.1 村落武术的文化背景
村落武术是村民在其拥有的众多历史记忆中,自觉做出的一种文化选择,主要是在农耕文化传统背景下,由村落民众共同创造的一种村落乡土文化资源形态。村落中创造的这些历史记忆中也贯穿着许多地方性知识和一些传统的故事性情节,因此以村为单位参加的武术活动,都是表达村民的自我意识的时机。
3.2 村落武术的特征
3.2.1 村落武术的传承性
中国文化源于农耕文明,而农耕文化的传播范围最多是村落与村落之间的交流,使得村落武术的传承就只是小范围的以家族形式传承下来。因此,这种传播的狭隘性,使村落武术的传承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村落武术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形式上,村落武术的传承形式即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在这种传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其中最典型的是拜师的程序在师徒传承中必须有这种形式,但内容也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在家族传承中,传承的内容都是同样的,因此,也就出现了现代五花八门的拳种流派,这些拳种流派虽然不是村落武术,但是其根源还是在村落,经过之后的慢慢推广,才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传统文化在村落文化内容中往往屡次不绝,一脉相承。
3.2.2 村落武术的地域性
每一村落文化的形式的形成、发展和消失,均受一定地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因而或多或少地总要染上地方色彩[6]。即地方性、村落文化在空间上所显示的特征。在村落文化中,大范围的地域性显示如:“南拳北腿”,小范围的则是各村与各村或者是一个地方与一个地方拳种的不同。
3.2.3 村落武术的融合性
村落与村落之间在传统节假日的武术表演中,会亮出自己村落的特色,而在这过程中,又会相互吸收对方的优势弥补自己村落武术的不足,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交融中,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武术也就有了许多的共同点。
3.2.4 村落武术的家族性
武术的根源在农村,是以家庭作坊式世代传承,因此以个体农业经济为核心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武术家庭式的传承格局。但是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武术传习都是零散而不成组织的[7]。例如,中国的武术流派也很多建立在家族的传承之上,有许多拳种也都以姓氏命名,如“杨氏太极拳”、“岳家拳”等。
3.2.5 村落武术的稳定性
村落始终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域社会单元,而每一个具体村落的固定存在,均表示出村民团体的不易分散和成员的不易流动,因而村落内部成员的交流互动与协作关系,较之与外界的联系显得特别紧密,这种紧密而封闭的关系使村落武术稳定的继承下来,而且世袭习武的观念在一些村民心中根深蒂固,使依旧处于落后状态的村落,村民的观念仍然受世袭的宗派、家族制度影响,村落的武术活动多是为了家族、村落的需要,这也使村落武术稳定的继承下来。其中“民俗和一切上层建筑一样,一旦形成大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代代传承,有时即便是原有的经济基础消失了,社会制度发生了变革,但旧有的习俗仍在民间流传”[8]。
3.3 村落武术的价值
3.3.1 村落武术的历史价值
村落武术在现代社会的村落很难发现踪迹,但村落武术的发展不仅起到了调节村落之间的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也将村落的传统武术、传统文化传播给后来人,使之得到一代一代的传承。它的存在对于现代武术的发展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3.3.2 村落武术的时代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落武术也被赋予新的功能,而不纯是村落与村落之间单纯的比武形式或是娱乐形式,其组织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于现代武术的比赛组织具有一定的借鉴之处。其次,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的形式虽然有些古老,但是这正是传统拳术的精华得以推广的最好的形式,因此这些古老而有生命力的村落武术则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价值内涵。
3.3.3 文化传承与保护价值
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的语境下,村落武术成为地方政府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发展文化事业的资源[6],村落武术使参与活动的本村落的任何一个人,通过武术活动在情感上实现着村落认同,将本村中的不同个体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面对全部生存环境,从而维系整个村落的生存与发展。
4 村落武术的传承以及传承断裂的原因解析
4.1 村落武术的传承
村落武术的传承的基本路径有二:一是师徒传承,二是家族传承。所谓家族传承是指整个家族内部研习武术并代代传承的方式,最典型的代表是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师徒传承总是建立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家族传承的姻亲关系的范围之内,具有明显的村落属性,且师徒传承是建立在武术传承传播上的特定社会关系的连结形式,由此构成师与徒、徒与徒之间的特定社会关系[9]。村落武术就在这两种传承方式的影响下,传承至今,现在广大农村仍然保持着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特征的传统武术。但是这种传承下来的村落武术随着物质生活的完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少了,出现了传承断裂的现象。
4.2 传承断裂的原因
村落是农村地域上一个实际存在的最稳定的空间聚落,是农村社会传承文化和发挥功能的社会有机体[10]。因此,村落武术所处的这种乡土社会语境,关乎其传承与再造的动力机制。但是随着农耕文明的解体,维系民俗活动的土壤正在逐步消失,村落民俗中的武术活动也正在失去往日的魅力[11],出现了后继乏人、部分技艺陆续失传的状况。传承断裂现象最根本的问题是在村落经济结构转型之后。村民的劳动形式与生活节奏发生了极大变化[12]。如:20世纪80年代,村落武术活动与当时时代特征相吻合,基本满足了社会需要,符合人们的心理趋向。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村民的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生活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农耕文化不是生活的主要部分,人们开始外出务工,而村间的娱乐方式由于电视等设备的引进而有更多的娱乐方式,而旧有的练武方式越来越少。同时时代精神和社会风俗的变异性会影响人们的精神需求,从而使该群体的文化产生变革、衰退或消亡[13]。
5 村落武术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分析
5.1 村落武术保护的措施
首先,对全国的村落进行武术挖掘,搜集保存的书籍,为防止一些老拳师相继作古,对具有深厚传统武术的老人进行保护,对具有武术功底的民间拳师进行录音、录像;防止一些中年拳师以其他方式谋求生存,鼓励在农村开展传统武术传授活动,中年拳师多渠道引导、组织村民开展和参加多种形式的武术活动,如以村小组为单位的村武术比赛,以村为单位的乡镇武术比赛,中小学生武术比赛,以社会力量筹资举办的传统尚武村落拳种套路比赛、技击对抗赛等;由村落基层向各地方政府再向各省级政府再向国家武管中心申报村落传统武术的保护,国家武管中心对保留村落武术的一些村落进行一定的奖励。
其次,改革开放初期,当地政府加强了对民间拳师的管理,拳师都考取了政府要求的“民间武术传授执照”[14],这种方式可以引用到现在的村落武术的保护中,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对那些还拥有武艺的民间拳师进行考核,作为教拳的凭证的同时又为这些拥有技能的拳师继续教拳提供平台,而且能带动整个村落武术的发展,为以后武术的发展铺路塔桥。
5.2 村落武术传承的对策
(1)根植于村落,流传于民间的村落武术,面对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国家有力的政策支持,要想有所发展并得到传承,必须与时俱进,把握好其发展契机,把村落武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同时政府要加以引导,对村落武术进行管理,才能将武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活生生的文化体系。
(2)考虑农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可以以村落为基础,积极组织农民开展武术活动,建立农村自发性的武术协会,制定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依靠现有的群众性武术基础,扩大农民参与武术的广度与深度。
(3)充分发挥地方武术馆校的作用。通过武术馆校促使村落武术文化的传播,武术人才的培养,利用节假日下乡进行武术表演,指导农民群众武术锻炼和健身,宣传武术文化,提高农民群众对武术的认识,刺激他们的视觉,激发他们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
(4)对当地的村落武术进行科学的改造,有选择性地进行传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适合不同性别、年龄层次的人练习,满足他们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对农民进行武术文化教育。
6 结语
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对村落、村落文化、村落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村落武术的特征和价值来分析村落武术传承断裂的原因。再根据原因提出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希望能从整体上对村落武术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同时提出的对策能够对村落武术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意义。
[1]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6):42-48.
[2][7][9]尹碧昌.新农村视野下农民习武的认知与行为研究——基于“武术之乡”新化县的调查[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3][5][6]陈世娟.论村落文化的基本特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8-13.
[4]韩海峰.村落武术旅游开发研究——以河南省陈家沟为例[D].上海体育学院,2010.
[8]陶立王番.民俗学概论 [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27,32.
[10]郭琼珠.村落乡土文化资源中的传统体育研究——兼对一个侨乡村落武馆百年史的考察 [J].东南学术,2008(3):139-144.
[11]李东岳,牛爱军.对村落民俗中武术的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3):67-70.
[12]张士闪.村落语境中的艺术表演与文化认同——以小章竹马活动为例[M].艺术探索,2006(3):24-37.
[13]梁同福,仇 军,张 帆.数字化时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征系统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9(3):20-27.
[14]湖南武术史 [Z].湖南省武术挖掘整理内印资料,1990:153,83-84,26.
Village Wushu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s
Luo Shan1Zhu Dong1Xie Zhaojie2Hua Hongguang1
(1.Shool of Wushu,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2.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hod,defines the term of Village,Village Culture,Village Wushu,discusses the features and value of Village Wushu,Village Wushu inheritance,the causes of inheritance fracture,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Village Wushu.That is,mining Village Wushu resources,strength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folk Wushu masters;establishing a rural spontaneous Wushu associations,fully exerting the rolesof local Wushu schools;transforming local village Wushu scientificaly;selectively inheriting them.
Village Wushu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countermeasures
G85
A
1004—5643(2011)08—0030—03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编号:JBS09114。
1.罗 姗(1987~),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科学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