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字文》对《诗经》的承袭

2011-08-15辛志凤

文艺评论 2011年8期
关键词:千字文韵脚押韵

辛志凤

《千字文》是南朝梁的周兴嗣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创作而成的一首四言长诗,优美精练,整齐押韵,对仗工整,琅琅上口,便于记诵,通俗易懂。因此,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一直做为蒙学教材。《诗经》是周王朝规定的国学教科书之一,在古代,《诗经》不但是“经学”的一部经典和经学教科书,它的文学本质和文学成就,又决定了它是一部文学的经典和文学教科书。①《诗经》是历代文学创作之士学习的楷模。《千字文》的用韵沿袭了《诗经》的形式,文字也从《诗经》中引用了许多,下面,笔者仅就音韵与文字来探究《千字文》对《诗经》的承袭。

一、音韵

在形式上,《千字文》与《诗经》都是古四言,用韵形式也很相近。

(一)《千字文》的用韵情况

《千字文》所押的韵主要为阳部、耕部、职部和支部、药部和宵部四个。其中第1-50句和第197-228句用的是阳韵;第51-80句和第103-162句用的是耕韵;第81-102句和第163-182句用的是职韵和支韵;第183-196句和第229-250句用的是药韵和宵韵。通过韵脚的变换情况可以看出,《千字文》采用了换韵,且换六次韵。在古韵三十部的对应字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千字文》的韵字。“古韵三十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它不但适用于《诗经》,而且适用于同时代的其他诗歌散文。……其他各书,也常常有用韵的地方。而这些韵语所用的韵也和《诗经》的韵部相合。”②并且“汉魏六朝诗的韵例,继承了诗骚的传统。”③

(二)《千字文》与《诗经》的用韵情况比较

1.韵脚位置。《诗经》中的诗,多数都在句尾用韵。例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

其中韵脚“姝”、“隅”、“躇”、“娈”、“管”、“炜”、“美”、“荑”、“异”、“美”和“贻”,都在句尾。

《千字文》在句尾押韵,例如: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千字文》首四句)

韵脚“荒”、“张”、“藏”、“阳”都在句尾押韵。

《诗经》里有不少的诗句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韵在代词和语气词前。例如: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豢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风·伐檀》第一章)

韵脚是“檀”、“干”、“涟”、“廛”、“豢”、“餐”。王力先生认为,此类可以看作是中韵,也有人认为是变相的句尾韵。

《千字文》是很工整的四言诗,除了最后一句是语气词在句尾,没有入韵外,其它各句都在句尾用韵。

2.是否换韵。《诗经》当中的诗有的在一章中是一韵到底。例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第一章)

韵脚“鸠”、“洲”、“逑”押幽韵。

而有的会换韵,例如: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魏风·硕鼠》第三章)

其中韵脚“鼠”和“女”押鱼韵,“苗”、“劳”、“郊”、“号”押宵韵,换了一次韵。

《千字文》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全文共换了六次韵,且是交叉换韵。例如: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千字文》第80句)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千字文》第81句)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千字文》第103句)

其中韵脚“咏”为阳部,韵脚“卑”属支部,韵脚“京”属阳部。换了两次韵。

3.押韵方式。《诗经》中有的句句押韵,例如: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硕鼠》第一章)

韵脚“鼠”、“黍”、“女”、“顾”、“女”、“土”、“土”、“所”,都属鱼部。句句押韵十分紧密,且一韵到底。

在《诗经》中,隔句押韵也是较为普遍的押韵方式。例如《关雎》的第二、第四、第五章,都是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还有更工整的,如: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周南·芣苢》)

韵脚“采”、“有”、“掇”、“捋”、“袺”、“襭”都在偶句押韵。

《诗经》还有交韵的押韵方式。“这是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⑤例如: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为贻。——(《邶风·静女》第三章)

韵脚“荑”和“美”押脂韵,“异”和“贻”押职之合韵,是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而《千字文》是典型的四言古诗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例如: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千字文》第五、六句)

韵脚“霜”和“冈”押阳韵。出现在偶句的末尾,是隔句押韵。

《诗经》收录杂多,且多来自民间,口口相传,地域又不同,这些背景造成了其用韵情况有许多变换形式,但主要是三种方式:一是首句入韵的隔句韵,二是首句不入韵的隔句韵,三是句句用韵。而《千字文》是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所作,且有固定的文字限制,所以用韵较为循规蹈矩,虽承袭于《诗经》的用韵特点,但采用的是《诗经》中较为普遍的典型形式,即四言句式,句尾韵,且隔句押韵,采用换韵的方式。

二、文字

用韵是《千字文》的重要特征,但诗化的语言更突显出编写者的诗人气质。

《千字文》的一千个汉字中,重字有六个,即: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巨(剑号巨阙;巨野洞庭),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资(资父事君;务资稼穑)。不同的994个字中,引自《诗经》的有18处,48个字,或原样照录,便于引发连锁性的想象;或稍加改动,仍能使人想起原诗原句,列举如下:

1.“率宾归王”:出自《诗经·小雅·北山》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白驹食场”:《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

3.恭维“鞠”养:《诗经·小雅·蓼莪篇》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4.诗赞“羔羊”:《诗经·风·召南》里有“羔羊”一篇。

5.“景行维贤”:出自《诗经·小雅·车辖》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临深履薄”:出自《诗经·小雅·小旻》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7.“夙兴”:是“夙兴夜寐”的缩略语,“夙兴夜寐”出自《诗经·大雅·抑》,诗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

8.“甘棠”:出自《诗经·召南·甘棠》。

9.“孔怀兄弟”,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其中有“死丧之畏,兄弟孔怀”的诗句。

10.“肆筵设席”:出自《诗·大雅·行苇》中“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的诗句。

11.“鼓瑟吹笙”:出自《诗·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诗句。

12.“弁转移星”:语出《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13.“阿衡”:商朝官名,相当于宰相。《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此则是专指伊尹。

14.“多士寔宁”: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15.“务兹稼穑”: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十月纳禾稼”。

16.“南亩”:《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

17.“属耳垣墙”:语出《诗经·小雅》“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一句。

18.“祭祀烝尝”:语出《诗经·小雅·天保》“禴祀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千字文》引用的《诗经》文字,有5处出自《风》,12处出自《雅》,1处出自《颂》。

由此可见,引用的“风”、“雅”最多。“风”是乡土之音,功用是教化;“雅”是符合朝廷礼仪规范的乐曲,功用是纠察王者的政治。《诗经》中的诗歌有的是公卿列士所献,也有的采自民间,周王朝统治者可以利用这些诗歌了解民风民情,还可以考察自己的行政得失。

《千字文》讲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盛世的表现时,用到了“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千字文》的主要部分讲述了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时,提到“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强调做人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时,引用“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提醒人要小心谨慎,用到“临深履薄”;主张兄弟相爱,引“孔怀兄弟”;用“景行维贤”、“存以甘棠”劝勉人加强自身的修养。

相同的文字,反映出相同的内容,从而起到了相同的作用——进行国学教育。周王室规定国子的教科书有四本,即《诗》、《书》、《礼》、《乐》。《诗经》是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书,广泛地运用于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以及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周王朝规定“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诗经》是当时的国学教科书之一。孔子赞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情感质朴、真挚是《诗经》的特色。透过《诗经》,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教化作用正如《毛诗序》所言“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经》在敦化人的性情、和谐人伦关系、改善民风民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的社会功用是非常全面的,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歌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养人的德性,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诗经》在挽救世道人心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而《千字文》做为蒙学教材,从南北朝一直使用到清末。二者都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是统治者推行礼乐制度的工具,具有教化作用。《千字文》提倡教化,推行礼乐,关心政治,所引诗的内容涉及君臣思想、亲情友情、思贤慕君、贵族宴会、讽谏统治阶级、守礼修德等诸多方面,它起着维系人伦关系,弘扬道德规范的作用。因此,千百年来《千字文》才得以传授,发挥其思想启蒙、识字启蒙的作用。可以说,《诗经》与《千字文》在内容上有重叠之处,其创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综上所述,从用韵与用字方面看,《千字文》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并加以发展,形成其独特的形式,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上承诗骚,下启唐宋”的地位,并为我们研究汉魏六朝这一过渡时期的韵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①禇斌杰、谭家健《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3页。

②③④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541、1513、537页。

猜你喜欢

千字文韵脚押韵
《真草千字文》
押韵押出韵味儿
《花间集·更漏子》韵脚国际音标及韵腹整理札记一则
韵脚怎么押?
还诗歌教学的本义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我给小鸡起名字
锤炼汉语发音的三种方法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