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在人物情感表现中的艺术作用

2011-08-15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重庆408100

名作欣赏 2011年30期
关键词:广陵散情感世界箫声

⊙胡 刚[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重庆 408100]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表现方式有很多,音乐表达方式就是一种侧面衬托的情感表现方式,也是文学者们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将音乐与人物情感联系在一起,借以表现人物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

一、文学与音乐的关系

1.文学与音乐共通关系 之所以说在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人物情感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表达的,是因为文学作品和音乐本来就是相通的,很多音乐作品的内容就源于文学作品,如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 (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只不过是将小说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以艺术再创性的手段赋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以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这部音乐剧当中,插曲《Le Balcon》描写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阳台相见时的情景,曲子用一种节奏起伏不定的曲调来展现罗密欧与朱丽叶相见时的复杂心情,将那一瞬间的爱、兴奋、忐忑不安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了,将小说中的内容以音乐的形式立体化地表现在舞台上,极具感染力。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之所以能这样轻易地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内容就是联为一体的,音乐只不过是将文学作品内容唱出来,赋予其更加强烈的情感色彩而已,而在本质上他们是共通的。

2.文学与音乐共生关系 所谓共生关系也就是共同产生、发展,互相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人类文明产生之初,符号和声音成为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形式,这两种方式我们无法去深究他们之间产生的先后顺序,只能说为将来音乐和文学作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当人类文明发展到有文学和音乐概念的时候,人们对于文学和音乐的区别并不是很清楚,在古代很多作品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音乐作品。这一点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早期文学作品中都有类似的例子,但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从《诗经》、《楚辞》、汉乐府、清商乐,到唐诗、宋词、散曲、杂剧以及戏曲,这些文学作品形式可以说都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结果,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文学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二、文学作品中人物情感的音乐表达

1.衬托人物情感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描写,作者往往会赋予更多的内容,以更多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一方面能够体现出作者对人物情感的娴熟把握,另一方面也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而音乐则是能勾起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它并不限于作者对音乐的字面描述,而是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情感、经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与作品中有关音乐的描写不自觉地联系起来,透过音乐对人物形象、性格、情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借助于人物心情音乐描写展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人们的情感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而音乐却赋予了作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原本生硬的人物情感世界在音乐描写之下跃然纸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金庸先生的大作《笑傲江湖》中的两段琴箫合奏描写中可以看出来。“笑傲江湖”本来是《西游记》中的一句话,金庸先生拿来用作表现自己这部武侠作品的主旨,也就是渴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崇尚自由的人生追求,这里与“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的含义暗暗相通,只不过江湖换成了一种活生生的生活。而文中两段琴箫合奏,都体现出了这一点。我们先看第一段描写:

忽听瑶琴中突然发出锵锵之音,似有杀伐之意,但箫声仍是温雅婉转。过了一会,琴声也转柔和,两音忽高忽低,蓦地里琴韵箫声陡变,便如有七八具瑶琴、七八支洞箫同时在奏乐一般。琴箫之声虽然极尽繁复变幻,每个声音却又抑扬顿挫,悦耳动心。令狐冲只听得血脉贲张,忍不住便要站起身来,又听了一会,琴箫之声又是一变,箫声变了主调,那七弦琴只是玎玎 的伴奏,但箫声却愈来愈高。令狐冲心中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阵酸楚,侧头看仪琳时,只见她泪水正涔涔而下。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音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唯见明月当空,树影在地。

这里描写的是令狐冲第一次听到刘正风和曲洋演奏《广陵散》的情形。《广陵散》是一首描写聂政刺杀韩王的曲子,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临行之前写下这首曲子,表现他对封建暴君的不满和反抗,和崇尚自由的愿望,这一点与《笑傲江湖》文章主旨是一致的。而在作品中刘正风和曲洋分属武林正派和魔教,平时除了你争我斗之外基本上没有别的事情,但刘正风和曲洋却因为《广陵散》这个曲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令狐冲初见二人演奏是在衡山派,当时刘正风因为与曲洋交往被五岳剑派追杀,自己的家庭一夜之间被灭门,曲洋闻讯赶来相救,二人相约而死的情景。为了表现二人在回忆刚刚认识的情形,作者用瑶琴中“锵锵之音,似有杀伐之意”,“锵锵”金属般的声音化成了相交之时美妙的画面,但是身处两个阵营让他们的内心十分焦灼,他们担心自己的友谊会被正派所不齿、被魔教所追杀。作者在这里用“琴声也转柔和”、“两音忽高忽低”写出了内心从愉悦到担心的内心变化,忐忑不安的感觉完全融入到了音乐里面。冲破礼数的束缚二人结下高山流水般的友情,充满了知音般的喜悦心情。喜悦的心情当然要用轻快的音符表现出来,“便如有七八具瑶琴、七八支洞箫同时在奏乐一般。琴箫之声虽然极尽繁复变幻,每个声音却又抑扬顿挫,悦耳动心”,作者用悦耳动听、轻快喜悦的音乐,让读者透过音乐为他们之间的友谊而感动。当时社会道德,以及两个阵营对他们之间友谊的不容,也就是五岳剑派对刘正风全家的追杀,在这里二人的情感是悲愤的、无奈的,但是却充满的了抗争之意。这个时候琴声是萧瑟的、悲凉的、无奈的,二人为了他们之间自由的友谊有了赴死的决心,最后琴声一声急响,二人赴死的决心也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代表的正是听出了这一层含义,仪琳才“泪水正涔涔而下”。

任盈盈演奏的《广陵散》与刘正风和曲洋演奏的截然不同,金庸先生是这样描写的: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箫声停顿良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

在这里金庸笔下任盈盈所奏《笑傲江湖》与曲洋和刘正风演奏的截然不同,多了一份清脆喜悦之情,少了一分肃杀之气,这是由于二者演奏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任盈盈初获词曲如获至宝,心里充满愉悦之情,为了展现任盈盈愉悦的心情,作者连用“珠玉跳跃”、“鸣泉飞溅”、“群卉争艳”、“间关鸟语”、“春残花落”、“细雨绵绵”等轻快美好的词语对任盈盈演奏的《广陵散》曲风进行描写,“听着只觉音乐之美,却无曲洋所奏热血如沸的激奋”,后面的“万籁俱寂”只是对当时倾听这首曲子人的心情的描写,四个字将惊叹、惊诧、不敢相信还有如此美妙曲子的心情完全展示出来,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韵味。“金庸意在通过对同一首曲子由不同的人演奏,形成迥然不同的意境的描写,来折射出弹奏者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经历不同的遭遇。琴韵箫声的变奏,实为人生命运的交响。以音乐反映人生,以音乐表现主题,一片机心,众莫能及。”由此可见,不同人物的情感世界音乐表达的效果并不相同,即使同一首曲子在不同演奏者手中体现出来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情感世界。尽管一曲《广陵散》演奏人的情感世界不同,但是通过曲子却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情感愿望,那就是对自由的渴望。

不管是在古代还在近代,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利用音乐在表现人物情感上的天然优势描写人物的情感世界,是艺术大师们常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世界以更加清晰的方式表现出来,还赋予了人物情感更多的真实性和感染性,通过音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理解作者的本意,音乐成为沟通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桥梁,是理解作品内容的渠道。

[1]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63,30.

[2][英]汤姆逊 (Thomson,George).论诗歌源流[M].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17.

[3]金庸.笑傲江湖 (第一册).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

[4]刘红霞.浅谈音乐与文学的关系[J].作家,2009, (10).

[5]宁冠群.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艺术研究与鉴赏——单元研究性学习指导一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3.

猜你喜欢

广陵散情感世界箫声
浅析古琴曲《广陵散》
吹箫引凤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箫声中的月亮
最可爱的人
曲刘合奏
绝版的竹林之二 嵇康的广陵散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什么样的《广陵散》,什么样的嵇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