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格决定命运
——浅析艾妮斯与薛宝钗的不同结局

2011-08-15

剑南文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薛宝钗宝钗狄更斯

● 刘 莉

性格决定命运
——浅析艾妮斯与薛宝钗的不同结局

● 刘 莉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更是一位塑造人物的巨匠,他用娴熟的技巧把人物的外貌、服饰以及气质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简直可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相媲美。他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描写的人物艾妮斯恰好跟《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在容貌、性格、气质方面十分相似,二者都是当时完美女性的代表,但是她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喜一悲。她们的不同结局,究竟是作者的不同心境,抑或是时代背景的不同?

一 相似的性格

美丽天使

艾妮斯是作者狄更斯着力刻画的一个完美女性形象,她身上绽放着女性耀眼的光彩。艾妮斯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敦厚,豁达大度,体贴周到,克己独立,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艾妮斯身上拥有的是每一个男人都期待的“妇女的美德”。无论容貌、品德、学识、思想,艾妮斯几乎都无可挑剔。总的来说,艾妮斯是一个明智的、守妇道的、善持家的、喜说教的人物。她的魅力更多来自于她的聪敏、安宁和真诚,她身上罩有一圈光环,那是柔和的,天使般的。她既坚忍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亲,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艾妮斯从小就是父亲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地成熟,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决不会屈服于希普,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这个真诚善良的姑娘总是在大卫遇到困难时始终不断地鼓励他前进,帮大卫走出了生活的阴霾,她是大卫人性中爱的完善者。从童年起,艾妮斯就总是在大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走到他身边,提出最有益的忠告。

娇艳牡丹

薛宝钗是曹雪芹着重塑造的封建规范 “完美女性”的代表,她容貌美丽,具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以及贞静温淑、知情达理、豪放大度、识时务、顾大体的性格,她身上体现出的慧质、淡雅、宽厚、豁达闪耀着光芒。跟艾妮斯一样,薛宝钗也是一个明智的、恪守妇道的、善持家的、喜说教的人物。宝钗是现实的,她懂得“生计”,且会“理家”,通晓庶务,为其寡母分忧解劳,家中事无巨细,薛姨妈都要和她商量;宝钗苦劝其兄薛蟠不要胡作非为;她协理荣国府,帮助探春理家;她潜移默化地对宝玉灌输“仕途经济”的思想,规劝其走正道。薛宝钗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面,她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历史、医学,诸子百家、佛学经典,唐诗宋词无所不能。宝钗的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在平时说话时,她“随分从时”,“罕言寡语”,“装愚守拙”,一言一行完全是封建淑女的风范。宝钗待人宽厚、豁达,为人真诚。史湘云要开社做东道,但是缺钱不好办事,宝钗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林黛玉的药需要燕窝,但是又不便向贾母凤姐张口要,宝钗从自己的月钱中拨出银两;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处境窘迫,她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不仅如此,她非常小心,极力顾全当事人的面子,不把这些事张扬出去。

二 不同的命运

终成眷属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巨著。狄更斯的童年是缺乏女性关爱的。从小的童工生活使得他缺乏母爱的关怀,身份的卑微带给他的是初恋告白的失败,狄更斯一生的爱情经历是郁郁不得志的,这种种的记忆都给狄更斯的心灵留下了永不磨灭的伤痕,使得他在作品中去实现了对女性的未尽的幻想。

狄更斯在小说中写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仿佛又看见了她,态度是那么雍容谦虚,安详舒坦、有条有理。我仿佛又听到了她的声音,是那样和美轻柔,从容安静。到后来,她对我所起的一切向善去恶的良好影响,那时已经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我爱小爱弥丽,不爱艾妮斯,——这个所谓不爱,也就是说,绝不是像爱爱弥丽那样的爱法——但是我却感到,不论艾妮斯在哪里,那里就有仁爱,就有宁静,就有真实……”在这里,我们看到大卫对艾妮斯的爱似乎不止是两性间的爱慕,而更像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而艾妮斯也一直把她对大卫的爱默默地藏在心底,像圣母、像姐姐一样爱着大卫,是他永远的指路明灯,指引着大卫能尽量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发展。。

狄更斯通过这部小说,为自己也为所有男士描画了一幅理想中的完美女性的画像。他为大卫安排了像艾妮斯这样完美的女子。艾妮斯以她女性的魅力,尤其是宁静温柔的话语以及圣徒般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大卫。她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可以在精神上与大卫沟通,她是大卫精神家园的守护者。通过艾妮斯,狄更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化爱情——妻子是天使和圣母的统一体。在大卫眼中,艾妮斯始终是“十全十美的化身”,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她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大卫从贫困、卑贱、厄运、消沉中奋斗成为善良、人道、宽厚、智慧的绅士,离不开这位高雅的女人;没有她,他的历史将要重写,是艾妮斯塑造了大卫,成就了大卫。这个既有美貌又有美德,拥有天使般的纯洁,英雄样的胆识,同时从来就是一个“小管家”的实际妻子形象,是狄更斯对女性的幻想,反映了狄更斯对理想化爱情的过分追求。

狄更斯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宗教信仰势必会影响其笔下所塑造的人物以及所传达的感情。在艾妮斯身上,作家寄托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宗教观。艾妮斯身上有一种圣洁的宗教色彩,她所拥有的美德诸如:博爱、喜乐、和平、忍耐、包容、仁慈、良善、忠信、温柔、节制无疑使她成为狄更斯笔下最为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是基督教推崇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狄更斯对于基督教教义的理解: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外表温和柔美的艾妮斯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坚持,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也是基督教中圣经的重要组成思想。狄更斯生在十九世纪,他的作品广泛地描写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妇女在小说描写的那个年代里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作者在小说里也是把妇女们作为男性世界的附庸来描写的:“男人决定女人的幸福”。有三个男人分别在艾妮斯的生活道路上起了不同的作用,他们分别是她的父亲威克菲尔先生,父亲的合伙人尤利亚•希普,以及大卫。她的父亲早年丧偶,从此把她视为他生命的“唯一动机”。尤利亚•希普乃是一个处心积虑往上爬的家伙,他企图以同艾妮斯结婚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卫从小则对艾妮斯倾注了姐弟般的爱,他们之间似乎有一种割舍不了的亲情。而艾妮斯虽然深爱她的父亲并且一直忠心地陪伴着他,但是她的父亲已经无力保护她。对尤利亚•希普,她除了巧妙地躲避与拖延则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要不是大卫,等待艾妮斯的可能就是悲剧了。最终,如人所愿,艾妮斯实现了幸福的相夫教子的生活。无论如何,大卫才是她最好的归宿,大卫是一个能给她幸福的男子,并且艾妮斯未来的幸福也就是大卫的幸福。在这三个与她关系密切的男人中,作者选择了大卫,艾妮斯倾心于大卫,同时大卫也需要一个可以依赖的、默默奉献的、心心相印的贤内助。

终身落寞

《红楼梦》是一部家史性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红楼梦》的原型就是曹雪芹本身,宝玉的身上应该有曹雪芹的影子。用才貌双全来衡量,薛宝钗可以说是个完人。宝钗不逾礼法,恪守封建规范,正是这些封建思想、封建行为才让她在当时的社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从她的主观思想观念上来说作者是批判她的,批判她的利已主义和明哲保身,批判她的胸有城府、富于心机。她能猜透别人心理,做别人喜欢的事,讨人喜欢,她善于用她成熟的思想来驾驭别人,可以说她十分世故,现实得可怕。“会做人”的宝钗以贤良敦厚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并且一度取得了成功。但从结果上看,薛宝钗的婚姻是一场悲剧,机关算尽摘得的果实竟然是一枚苦果。

宝钗和黛玉都是才貌双全,而且宝钗在为人处世上更胜一筹,更符合封建社会贤妻良母的形象,但是宝玉心中独有林妹妹。事实上,黛玉也善于观察,也懂得人情世故,谨小慎微,“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薛宝钗在人际交往方面擅长笼络人心,显得更成熟,而黛玉也识大体,顾大体,但她更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至情至性,一哭一笑都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显得更自我。在宝玉面前,黛玉是会撒娇的,情绪化的。

宝钗和宝玉的世界观是冲突的。宝钗总是向宝玉灌输“仕途经济”的思想,她多次劝宝玉“不可荒废仕途经济学问”,“立身官场”。对于封建社会循规蹈矩的男人来说,这种女人再好不过,偏偏宝玉离经叛道,指责她说的是“混帐话”,“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些关乎人生追求的冲突和对立,使他们无法心灵相通,决定了他们二人永远走不到一条道上。薛宝钗这位有口皆碑的好媳妇最终未能拴住宝玉的心,最后只是落得独守空房。相反黛玉这样一个重情为情的女性更适合宝玉,黛玉与他之间的性情才是相通的。她对贾宝玉的许多违背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仅从不规劝,而且常常采取同情或支持的态度。

《红楼梦》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无论贾府和宝钗费尽心机做出怎样的安排,对封建社会这个大的体统、大结局,他们终究是根本改变不了的。婚后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二者婚烟到头来是一场悲剧。这个婚姻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宝钗本是一个“天下灵秀所独钟”的女子,但因为灵魂中满是封建道德的条条框框,使她成了一个一切言行决不违背正统礼教规范的世间政治婚姻的奴隶。与其说是无爱的婚姻导致了她的终身落寞,倒不如说是残酷的封建礼教葬送了她的人生幸福。

三 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艾妮斯和薛宝钗在她们所处的时代以及社会都堪称完美的女性,她们都顺应时势,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理想,但是作者的不同心境和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她们的不同命运。艾妮斯是美的化身,艾妮斯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善良的人们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事业上的成就与家庭的幸福。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殉道者、牺牲品,曹雪芹借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罪恶的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就在于此。

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薛宝钗宝钗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浅析《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与读者误解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王熙凤比薛宝钗差在哪里?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钗在奁中待时飞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