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戏剧因素在杂技中的作用

2011-08-15刘勇

文艺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芭蕾杂技戏剧

■刘勇

杂技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以技巧为核心,通过艰苦的训练掌握肢体技巧,并进行各种形式、叹为观止的表演,自古以来就深受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喜爱。然而,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杂技表演已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杂技艺术家与国外的同行同台演出时,总能感到一些无奈。国外艺术家表演的节目单从技巧难度上看远不如我国同类节目水平,但是,他们综合艺术的运用却使演出效果丝毫不逊色于我们。由此,更能深刻体会提高杂技艺术品位在占领市场份额中显现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杂技艺术工作者开拓思路,掘弃成见,利用杂技艺术具有强大包容性的特点,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与各种艺术门类的相互融合与借鉴,由此也产生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好作品。在与各种艺术门类的借鉴、融合中,最值得我们探索的是舞蹈与戏剧对杂技艺术的影响。

舞蹈与杂技在艺术上其实是不易区分的。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太多,都属于动作艺术、时空综合艺术。在我国大量的历史考古发现中,乐舞文物包含着大量杂技内容。“具有‘体轻气馥,绰约而窈窕’的文舞,被视作杂技的柔术,而英武刚健特别是持有兵器、有翻腾技巧的武舞更是杂技无疑。”(傅起凤、傅腾龙著《中国杂技史》)而杂技又与舞蹈有着显著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表演本质。舞蹈的本质是一种表情的艺术,舞蹈动作是一种抒发某种内心感受的表现性动作;而杂技属于一种功能性的技艺,是人体、物体和动物的功能展示。

有了对两门艺术特质的分析之后,我们找到了借鉴的方向。因而,通过借鉴舞蹈的表演本质,杂技艺术更为成熟:首先,使杂技技巧动作、造型之间的串联、衔接变得更为流利、顺畅;其次,使杂技演员表演时因情绪紧张造成的生硬、呆滞感得到缓解;第三,借助于舞蹈的功能创造意境,增加了杂技节目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第四,衍生了新的杂技品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成都战旗杂技团创作了《灯上芭蕾》,将传统的杂技“踩灯泡”与西方芭蕾相结合,形成了后来“芭蕾”系列作品的先锋。随后,广州战士杂技团创作的《芭蕾对手顶》,更是将杂技对手顶与西方芭蕾巧妙结合,开创了杂技艺术的新天地。之后,国内杂技界纷纷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色创作了《芭蕾空竹》《芭蕾顶技》《芭蕾转碟》等一系列节目。毋庸置疑,舞蹈之于现代杂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杂技与戏剧的相互联系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百戏”“角抵戏”便是杂技与戏剧共同栖息的精神领地,是他们各自艺术发展的一个共同起点。杂技和戏剧都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高度综合;都以展现人的形体艺术、情感世界和不朽精神为审美理想;都是借助观众的审美经验以及灯、服、道、效等其他舞台语汇实现艺术价值。两者的区别在于:戏剧以声音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而杂技则主要以动作语言为表演形式;戏剧以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故事为基本因素,杂技却大部分无情节、不叙事,以技巧表演为核心。

过去的杂技艺术中只有少量的喜剧内容,即使这少量中,也是以喜剧因素的滑稽、杂耍、丑角等为主。然而从目前国际杂技界的发展来看,增加杂技表演中的戏剧性,以增加杂技节目的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已成为现代杂技发展的一股新浪潮。“越是有思想的东西才越具有生命力”,国际国内的杂技编导们都越来越重视这个观点,大家都在努力寻找摆脱杂技艺术“重技不重艺、重理不重情”的尴尬处境。在湖南省杂技团创编的《绸吊》节目中,编导借用戏剧化的手法,通过女演员与男演员相互追逐、缠绕、携手、分离的动作,较为抽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崇尚。这个节目的创编成功之处,得益于题材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绸吊》属于杂技空中类节目,其飘逸的长绸与演员优美的肢体带给人们首先的感受就是美,而选择爱情作为主题,便是画面美与心灵美的融合。然而,杂技节目种类繁多,节奏反差也很大。因而不是所有节目都适合用戏剧化手法展现。比如,近几年国内杂技届刮起了一股“剧”风。各种经典文学名著纷纷搬上杂技舞台,《西游记》、《天鹅湖》、《花木兰》等等,均是以杂技为主,舞蹈、戏剧等其他舞台综合艺术为辅的手段来表现原著内容。其中虽不乏精彩之作,但因为杂技的特性导致在剧情发展中因穿插高难技巧的展现而显得情绪脱节、虎头蛇尾,生搬硬套的痕迹尤为突出。对将一整台杂技节目做成剧目的形式是否有意义,仍有待演出市场及行内专家的论证。

杂技本质上是一种幻想力的模拟,而幻想本身就是戏剧性的。因此,加强戏剧性表演的目的,在于突出人们情感、精神、意志与理想等人性的美。虽然,戏剧在杂技发展中的作用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才能确定,其潜力也有待挖掘。但是不可否认,只要我们运用得当,杂技艺术融入戏剧内容,能提高杂技表达情感的能力,进而大大提升杂技艺术品位。

总之,无论是舞蹈还是戏剧,或者其它艺术门类,对于现代杂技的发展都是一股新鲜血液,它们虽然只是对杂技技艺结构进行一种艺术处理,不能代替杂技的本体。但它足以使杂技摆脱单调雷同、呆板机械的陈旧表演形式。不过,作为现代杂技编导,在吸收新鲜血液的同时,更要学会把握好分寸,任何的艺术门类在杂技节目、晚会中都只能从属于杂技,服务于技巧表现。主体的错乱将导致作品最终的失败。只要运用好了杂技艺术的包容性,处理好主客体的关系,不妨大胆地创作,运用各种手段使精湛的杂技技艺与人性之美合而为一。

猜你喜欢

芭蕾杂技戏剧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有趣的戏剧课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戏剧类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