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文学的艺术价值:何顿《黄泥街》的审美意义

2011-08-15戎平

文艺论坛 2011年6期
关键词:黄泥书商出版社

■ 戎平

著名作家何顿的长篇小说《黄泥街》,有一种能吸引人一气读完的艺术与情节的审美魅力。要你欲罢不能,即何顿的特有的文学才情。何顿在长篇小说《黄泥街》中的叙事,采用三种叙述方式,一是用著名作家何顿“我”,讲叙长沙Z出版社普通编辑张逊,从贫穷的硕士、文字编辑到千万富翁的演变;二是在涉及如何挣到“第一桶金、第二桶金……”时,何顿改用张逊本人日记叙述挣钱过程与细节,强化长篇小说的可读性与艺术真实;三是小说结局,改用第三人称叙述,使《黄泥街》由故事文本向精神、哲学和伦理层面升华,特别向年青人诠释了金钱与知识、道德、伦理的辩证关系:知识、道德是金钱和财富的基石,但丧失良知的有钱人是危险的。这样,《黄泥街》实现了由故事向文学高处登攀的嬗变与升华。

一、勇敢的“下海人”

《黄泥街》摆脱一般畅销书爱情与性爱的细节描写,从经济改革、变革浪潮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出版业冲击,出版业向市场经济转变来写一个出身农民家庭的清贫编辑张逊,如何变成一个拥有千万元财富的“书商”、甚至生命毁灭的过程,蕴涵深刻。

“黄泥街,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黄泥街》以“黄泥街”为坐标,借助对主要人物张逊、徐红、邓老板、黄老板、李新和Z出版社黎社长等人物的描写,实现对书市“黄泥街”全景式的鸟瞰透视:它的兴起、衰退的过程与原因,以及对当地经济、文化、消费、旅游的影响与冲击。何顿笔下的“张逊”,属于“空手套白狼”的成功人士,其实“空手套狼”也不容易,弄不好就被狼咬死。作家何顿的“看家本领”,是观察生活、社会深刻、广博,特别是对人性的透视,还有民情和社会的切身体验。因此《黄泥街》在细节、人情方面写出了艺术的真与生活的真。北大中文系硕士生张逊,毕业分到长沙Z出版社任编辑,工作踏实,仅五年时间,编的北大某导师《试论什么》和刘教授的《论马克思主义》两本书,获国家级图书出版奖和五个一工程奖。1990年代初,张逊是中级职称编辑,一月一百多元收入,Z出版社附近个体书店卖书女孩一月都拿三百元工资,形成脑体倒挂。原因,个体书店体制灵活,批零兼营,还买书号出书,读者跟黄泥街书店老板买书打折,国营新华书店却不行,一下子黄泥街人来人往,生意兴隆,造成出版社、新华书店的书卖不出去。与其守穷,不如一搏,别的编辑图安逸求过平安日子,张逊毅然做勇敢的“下海人”,和Z出版社签了承包合同。小说诠释,行动是一种通向成功的行为。

二、巨富与毁灭

知识是“财富之父”。何顿写张逊挖“第一桶金”,展示文学细节的魅力。张逊和Z出版社签的是全包合同,出版社不提供任何资金,拿纯利三成,风险自担。张逊挣钱理由有三:一、平日低调,踏实做事,如他编的书获全国大奖,S印刷厂“沾光”;二、他有高校同学孔老师人脉,拿到《名家絮语》;三、他玩麻将有意输给S印刷厂江一湖500元钱,换得无钱先印二万册书。第一次“承包”,张逊卖了十五万套《名家絮语》,挣了一百多万。第二桶金《劳伦斯情爱小说选》四卷本,他挣三百万元利润;第三桶金他撇开出版社,开创金山书社出版《明清风情小说选》十卷本,猛挣了一千七百万元钱,两三年时间成为黄泥街上唯一的一个千万元级富翁书商。《黄泥街》对人生的透视是很深刻的。成功与否,除《增广贤文》说的“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没有莫强求”,还有知识、经验和人际多种因素。如张逊懂得刚起步,吃小亏输钱给厂长,换得“空手套白狼(先印书)”;他为得到省新华书店W 科订数,陪袁科长嫖娼时“十分小心”“警惕”。他有钱后,在出版社不张扬,不打麻将、不穿高档衣服、不买车;《明清风情小说选》销售困难时,请北京刘教授、山东大学孔教授、西安高校朱讲师等人撰稿在《文论报》、《中国读书报》、《文汇报》、《羊城晚报》等大报“批判小说”,掀起“明清小说热”卖书,这些都是文化不高的书商做不到的。相反,个体书商邓老板俗气不说,为挣大钱竟然“邯郸学步”,置法律不顾私出淫秽明清艳情小说被公安机关查封、罚款三十万破产,最后吸毒贩毒坐牢生死未卜。大路书店二老板李经理,因玩女人、赌博,中年染癌症早逝,南国肖老板始终做不大只能做地摊书店小老板。这种对“黄泥街”个体书店的对比性叙述,既显出知识、学历和读书的重要性,又凸现了作品的美学价值。

何顿笔下知识型书商“张逊”,是一个有立体感的“圆型人物”,写他用知识挣钱的过程,同时透视他人性的负面,如自私、过分精明以及追逐女性等致命弱点,展示他从清贫的编辑到富豪再走向生命的“自我毁灭”,符合艺术与生活的真实。《黄泥街》用细节暗示,金钱、暴富对男性如同特效“伟哥”,张逊、邓老板、二老板李新个个如此。张逊和个体户书商玩女人有所不同,他是“宋思明”式的书商,像宋一样精明、能干、温柔,讨女人喜欢,但比宋疯狂。张逊先和大学同学、后患精神病的刘小专结婚,后又娶小他十六岁的漂亮姑娘徐红,生有两个女儿茜茜和笑笑,还有老情人方林、新情人小限,二奶西安姑娘小秦(小妾)。他在数个女人间“周游”,体力严重透支,疲惫不堪,最后和妻子徐红过正常的夫妻生活“都不行”。写张逊情事,有贬有褒,如张逊出手大方,有了二奶“小秦”,买一套三居室新房送给老情人方林做“纪念”,有“人情味”。金山书社转往北京后,张逊向陌生的影视业发展,成立“金山文化影视公司”。《黄泥街》暗示:经商有游戏规则,做自己熟悉的行业“易成”,反之会亏或累人。张逊一直从事文学书籍编辑,加之资金链不足,拍影视剧力不从心。最后因与导演、制片人会商“劳累过度”及赌钱,张逊在开车从天津返京途中“追尾出车祸和二奶小秦同时遇难”。小说借用《北京晚报》新闻语体“上帝打个盹”来做总结。无疑,何顿的叙述语言,富有哲意、伦理和道德理念。怎样做一个有现代文明理念的成功者?这是何顿留给读者的人生思考。

三、非文学的经典价值

何顿作为一名优秀而成熟的作家,他的《黄泥街》,像电影名片《朗读者》的开头,迅速地把读者带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黄泥街”——当时中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这一点,何顿超越了其他作家,借助读者眼睛,完善长篇小说的对社会、人情与世态的认识功能,传授宝贵人生经验。

《黄泥街》中“黄泥街”是省城长沙真实的地理名街,书中写道:“黄泥街并不是一条大街,是一条老街,它的一边出口是蔡锷路,一边出口是五一路。”这种虚构与非虚构文学结合的小说创作手法,是对作家艺术才情和禀赋的巨大考验,也是小说创作的难点与亮点。但是,何顿用智慧,用技巧克服“文学难点”,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生活”(巴尔扎克语)。我以为,何顿以超凡的智慧,写出了黄泥街一个个不同式的书商的性格、人品和命运,如张逊、邓老板、李新和肖老板,以及“未来的书商”女老板徐红等;他叙述很讲技巧,写《黄泥街》时,在语言、故事上留下“审美空白”,又称小说张力,让读者在对“黄泥街现象”反思中对中国经济走向再认识、再思考,完成文学创作的非文学性的理性升华。比如“黄泥街的兴起和兴旺”,给长沙印刷、造纸、金融业和地方税收,以及餐饮、旅游、宾馆甚至娱乐业带来的好处;黄泥街邓老板因偷印黄书“明清艳情小说”出事,黄泥街遭整顿“江河日下”,国内大型书市转往武汉和广州二地,对长沙的出版、印刷、造纸和物流业的巨大影响。何顿是一位学者型作家,非常谦虚,把对经济理论的思考融入作品,用细节暗示,让各种类型、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自己透视“经济现象”。假如有一天,长篇小说《黄泥街》被拍摄成电影或电视剧,那《黄泥街》一书,和书市黄泥街,就会成为一段让人记住的改革开放后中国书市进步和繁荣的历史,一段经典故事。像电影《巴黎圣母院》成为到法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向往的地方一样,黄泥街将成为名城长沙的一张宝贵的旅游名片,一种无形的价值资产。因为,长篇小说《黄泥街》使一条老街“黄泥街”,活在中国、世界文学读者的心中。相信,黄泥街会再次兴旺。这种非文学的价值,比文学的语言、技巧和抒情的优美更重要。因为,非文学的艺术价值是人类永存的文化财富。

猜你喜欢

黄泥书商出版社
黄泥水
我等待……
赤脚黄泥郎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挖“黄泥公公”
书商的广告
石油工业出版社
政府采购招标模式下书商征订书目订购研究
总统与书商
人心如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