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倾听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2011-08-15廖赐麟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1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歌唱者欣赏者声乐

廖赐麟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0)

浅谈倾听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廖赐麟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0)

在当今社会,如何学习声乐演唱已成为一个活跃的学术追求,声乐通过旋律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听觉和情感的相互交融,直接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其中,演唱的正确与否是要靠耳朵来鉴别的,耳朵的“倾听”,是使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有效和完美结合的重要中介之一。因此,本文从思想认识的发展上来看,培养“倾听”这样的一种听觉能力,使声乐学习者用这种能力将感受到最美妙的声音展示出来,为提高和指导声乐演唱水平进行的初步探讨和挖掘。

倾听;声乐演唱

声乐是一种技术和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融合。在当代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各种手段辅助学生学习声乐,笔者认为,“倾听”正是一种帮助声乐学习者形成一个理想的音乐视野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在这种理念里,声乐学习者的“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人“倾听”是一种天生的感觉,是耳朵的生理功能,他们听到的是一种声音的物理性质,即表面意义上的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等,但是却没有做到和音乐相结合的特性,声音只从左耳进,右耳出。但如果是作为一个学习声乐演唱的学生,长期处于如此的状况,在音乐训练中是很难获得良好的听觉效果的。正因为如此,声乐学习者需要“倾听”。

一、“倾听”的概念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倾听”这个词,一般意义上的倾听,是指帮助听觉器官接受语音信息,然后进行有关的活动,从而实现思想、内心上的认识,而了解事物的一个过程。但是对于声乐学习者的“倾听”而言,经笔者多方考证,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为了尝试一种新的概念,现笔者试图进行归纳如下:

众所周知,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耳朵是其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声乐艺术美学》一书中这样提到:“人类的听觉器官造就了一整套微妙精巧的音响传导系统。声波从外耳、中耳的‘传音系’到内耳的‘感音系’,刺激感应听觉神经导入听觉中枢。在接受一切声响的生理感应中,感觉通过长期的时间导致了听觉的适应与反应机能。音乐作为音响的物化媒介形成了直接构成感情的艺术审美的直接形式,逐渐在适应与判断中使人类具备了创造或欣赏音乐的生理素质,具备了音乐音响的音高、音强、音值与音色的生理感知功能。”

而声乐学习者都有过“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经历,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这种联觉现象,都被认为是欣赏者在感受音乐的形象,从心理情绪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固有的音乐形象;但是从音乐视听艺术的角度出发,这也是音乐形象所固有的一种特征,这被认为是欣赏者用“耳朵”这个器官,去听取和接受音乐的同时,准确地把握住音乐的本质特征,并加以再现的能力。

可见,“倾听”乃是耳朵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只是欣赏者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构成音响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而且还通过对旋律、节奏、和声、配器等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才可以真正进行对音乐和情感的把握。因此,如果没有耳朵的听觉功能,即使是最优秀的歌唱家,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内在。

这样,我们对声乐学习者的“倾听”就可以有了初步的把握:声乐学习者的“倾听”就是把音乐作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形式感受到良好的音乐听觉刺激,而这种刺激再传达给大脑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并最终在实践中再现声乐学习者的感受,从而能够熟练和清晰地识别、再现这种“倾听”能力的过程。

二、倾听的作用

声乐学习者在不断的声乐训练中可以得知,自身在从事声乐艺术实践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就运用了“倾听”这一功能。“倾听”也是一种在歌唱者身上存在,但是只是未被广泛学习者所注意和运用的一种学习手段。它的作用很多,如果作为一个主动的歌者,能自觉用耳朵进行声乐学习,把“倾听”作为歌唱力量的源泉,就为不断地提高自身对声乐的认识能力、轻松完成技巧与音乐的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概括来说,“倾听”的作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倾听使得声乐学习者更好的了解声乐作品

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对歌曲的倾听是欣赏者对歌曲的一种审美活动。当歌唱者真正用心倾听一首歌曲,并且理解作品引起感情共鸣时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直觉欣赏阶段、感情欣赏阶段和理性欣赏阶段。

在直觉倾听阶段,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听歌”阶段。欣赏者只是被动的认识歌曲,用直觉来判断歌曲的好坏。如多尼采蒂的代表性作品《偷洒一滴泪》:随着流畅匀称的引子出现,给人迂回而美妙的感觉,整首歌曲听完顿时感觉到一阵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已。而如果深究为何这首歌曲会有如此的感染力,则是进入了“倾听”的第二阶段。

在感情倾听这一阶段,欣赏者带着疑问,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具体分析,进一步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引起的感情共鸣,从而树立一定的音乐形象,这就是倾听的第二步骤,也是区别与普通“听”的一个重要环节。《偷洒一滴泪》这首歌较多地运用了装饰音、附点节奏和不同调式的转换,使音乐充满变化。也正是因为调式的不同,才使得作品在表达的情感上出现了明朗与黯淡、抒情与悲伤、有力与含蓄的相互转换,充分展示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感情挣扎等。这些音乐语言的综合运用使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特定的抒情性和幻想性的特征。但是如果此时我们还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这首歌的意义何在,当时的创作背景又是怎样的?那么就有必要进入倾听的第三阶段。

在理性倾听阶段,当我们对这些创作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后,就会更深刻地理解这首《偷洒一滴泪》。同时,倾听者结合自身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可以看出,作为多尼采蒂的代表性作品,《偷洒一滴泪》在世界声乐舞台上久演不衰,除了歌曲本身独具特色外,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多尼采蒂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充满着色彩性极强的旋律,但是,音域却并不宽,深受歌唱家们的喜爱。《偷洒一滴泪》的背景是阿狄娜伤心地离开时,内莫里的浪漫曲,它描绘了此刻的心情。如“啊,我可得到她了”这一句,必须体现出喜悦和热情,整个咏叹调就是充满了内心的喜悦和对姑娘的爱情,得到了爱情的内心必定喜悦。所以“死了也喜悦”,不能唱的太忧伤。

有了直觉、感情、理性这个三个欣赏阶段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作为声乐学习者而言,就能逐步走进对歌曲“倾听”的较高境界,较好地完成对歌曲审美的欣赏,陶醉在美妙的歌声之中。

2.倾听使得歌唱者更好地提高了声乐技巧

①倾听他人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乐更是如此,许多方面是要凭听觉判断的。我们在自己演唱之前,为了更好地学习,必须观摩音响资料,遵循老师的教诲,所以首先要对他人进行倾听。因为只有不断地倾听他人演唱,辨认出其优缺点,才能更好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模仿并唱出自己的风格,达到完美的表现声乐作品的目的。

A:倾听声乐教师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被学生视为典范,教师演唱并希望学生追求和遵循类似歌唱中正确的艺术模型。这是一个学生通过倾听,根据一些有价值的模式努力塑造自己的演唱方式的过程。而当这个学习者可以在教师面前良好地再现他的声音之时,这种倾听就算是成功了。只有把握住了正确的声乐路线,学生通过不断的巩固和练习,最终才能形成正确的歌唱状态。

B:倾听歌唱家

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中,学习者也喜欢听自己喜爱的歌唱家的声音,自觉地进行模仿。学生以此为动力,仔细倾听歌唱者在演唱时候的声音状态、位置及其共鸣等,从而刺激自我内在的潜能,加以吸收处理,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比如声乐学习者对帕瓦罗蒂的崇拜和学习,都倾听到了他演唱时金属般的高音,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C:倾听音像资料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音像资料已成为声乐学习者不可缺少的学习材料。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获取众多的音频和视频材料,轻松自主地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不同的搜索和选择。而通过这种对音像资料有目的性地选择并加以倾听和欣赏之后,声乐学习者得到的不仅是一顿丰富的音乐视听大餐,而且重要的是获得了深化声乐技巧,把握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增强对作品表现力理解的宝贵机会。

②倾听自我

在声乐学习过程,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老师经常要求我们集中注意力,来倾听下你自己是如何进行演唱的,甚至用录音进行回放,从而进行自我判断。这些手段,无非是为了一个目的:倾听自我。

声乐学习者在受过一定的训练之后,就可以开始倾听自己。学习者通过自己的耳朵来协调高音低音的衔接,在声乐演唱过程,倾听你自己唱歌的音高、音色、音值等基本要素,成为自己的指导教师,直接地判断自我的演唱状态正确与否,以致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声乐学习者的自我倾听,就是发挥想象力,用唱出来的形式把听到的音乐与自我形象进行积累,形象化的用语言来形容的声乐作品中更深的构想。正如沈湘老师所说:“歌唱时要达到当你还没张嘴之前,自己耳朵里,已经听到了所要唱的,这样才会有把握,才能达到歌唱的目的。”

因此,歌唱者的倾听他人和倾听自我是歌唱者演唱水平提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不能忽略倾听在演唱时二度创作的作用,要不断挖掘和发展倾听的潜能,让它时时刻刻服务于我们的歌唱,作用于我们的歌唱。因为只有用良好的倾听能力做指导来体验音乐作品、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抛弃错误的声音观念,以达到争取的声音状态的目的。同时,要倾听更多的作品,不仅需要倾听好的声音,也不勇于倾听不好的声音,学会辨别声音的本领,提高自我鉴定能力,让每一位声乐学习者都始终充满激情的歌声,让歌声中永远都饱含深情。

[1]付放晴.论倾听的四个阶段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

[3]陈辉.《倾听——音乐欣赏的必要途径》.中国音乐教育,2005.9

[4]王文仁.《倾听音乐方式探析》.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19卷第3期

[5]文/陶瑞斯•费雷德里克森,译/吴源渊.《倾听的艺术》.《教学研究》,2008.5

猜你喜欢

歌唱者欣赏者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留出想象的空白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