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艺术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1-08-15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高职

徐 冰(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音乐是一门是最能激动人心的艺术,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力量,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的感情共鸣,优秀音乐所具有的优美、高尚的情感信号对人有强烈的吸引力。音乐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高度重视音乐活动的作用。

一、音乐艺术的极大感染性是其他文化元素无法相比的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建筑布局、艺术景点、音乐美术书法艺术作品、文化橱窗、名人画像和诗句、制度文化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但更多的是通过某种物质载体传达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在所有的文化要素中,音乐艺术具有极大的感染性,是其他要素无法比拟的。所以,自古以来,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音乐对学生的影响。早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要素的教育内容,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认为人格的培养虽然发端于诗教,但最终还是要靠乐教来完善。钟嵘讲:“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荀子在《乐论》中提出音乐的作用:“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在西方,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莱修埃尔认为,音乐“乃是表达与人心联系最紧密的感情”,莱布尼茨把音乐看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黑格尔对音乐的审美本质做了更充分的阐释:“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按照它的最深刻的主体性和观念性的灵魂进行自我运动的性质和方式。”“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上述论述的着眼点是一致的,他们都看到了音乐对人的深刻影响,音乐表现情感的强度、力度往往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高职校园文化和本科院校院校文化比,因为学生在校时间短,加上学生人文知识的欠缺,不少学生对一些诸如雕塑、壁画之类的文化设施,就没有能力、兴趣去理解,这些看似厚重的文化要素就不如音乐艺术对学生的影响直接快捷,亚里士多德认为:“精神方面的享受是大家公认为不仅含有美的因素,而且含有愉快的因素,幸福正在于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人们都承认音乐是一种最愉快的东西,无论是否伴着歌词。”【1】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音乐艺术的作用。

二、高职校园中缺乏科学引导的音乐活动

当前高职校园中开展艺术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组织,其好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审美修养的层次和趣味各不相同,这就容易导致艺术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出现“低级”、“粗俗”倾向。追求“流行”可以说是当前高职校园音乐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些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业余生活,但是,如果得不到科学引导,就很容易流入消遣娱乐,起不到培养学生健康、高雅情趣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有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的。古人认为,乐能通伦理,乐能动荡血脉,通精神和正心。“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胐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2】《理渝骈文》中有“七情之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胜于服药也”之载。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也曾在书中谈到自己的体验:“吾尝有幽忧之疾,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孙友道滋,受宫音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在体,”他学弹琴,用“宫”音治愈了自己的疾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劳动号子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被劳动者用来表达劳动态度,抒发情怀。在很早以前音乐就被先民运用在劳动中。《淮南子》中写追:“今天举人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在美国,著名的木扎克背景音乐被工业心理学家们称之为“文雅的劝说者”。木扎克音乐根据劳动操作时的心理特点,经过科学编排,每 15分钟一组音乐,每组音乐由若干首专门选择录制的乐曲组成,在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配器等方面精心编排,主要突出运动和变化的感觉,促使人体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导致大脑兴奋,减少紧张疲劳、无聊和厌烦情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现代形形色色的购物商场,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就已置身于怡人的音乐氛围中,使我们得以精神放松,步履徐缓,怡然自得地倘佯在商品之间,

可见,音乐对人的影响是由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及形式的完美度等决定的。优美的音乐是人类大脑中最美好崇高感情信息的释放,它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反映出人类生命的希望,能够启迪和激励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去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信念与决心。而流行音乐却很难有这样的审美效应。不可否认,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通常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流行音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音乐人变得浮躁起来,他们不是依靠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把音乐与歌手等同于工厂里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批量生产,由于批量生产无法保证质量,只好求助于外在包装,蓄意炒作等手段,通过音乐之外的因素来不断吸引大众的眼球,藉此赚取利润。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通俗歌曲出现泛娱乐化倾向,音乐的社会教化功用严重缺失。在《娱乐至死》这本书里,尼尔•波兹曼认为: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对于流行音乐的主要消费对象青少年来说,他们从流行音乐中所学到的东西对于其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流行音乐在这方面应起到的社会教化作用却显得不足。主题表现的狭窄与低俗,一些歌手本身不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都对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3】因此,无论是音乐声音的物质属性,还是音乐的发展环境,都需要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音乐活动进行科学引导。

三、高职校园音乐活动的组织

1.将音乐欣赏课程纳入各专业课程体系。当前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盲目的追求流行,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一是对传统的优秀的作品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传统的作品已经落后于时代,与自己的生活、思想感情没有直接的联系,有意或无意的远离传统,造成视野的狭窄;二是缺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修养,对音乐元素及音乐的声音流动缺乏基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一般来说,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中往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层次,或者说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层次:主要满足于悦耳动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处于这一层次的欣赏一般是出于对音乐所产生的音响所引起的兴趣去听音乐,遇到“听不懂”的或认为“不好听”的乐曲就不去听。在这个层次上听音乐,可以不费脑子,不需思考。第二个层次: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渗入了主观的分析和理解,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音乐可以激发他的喜怒哀乐,可以使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和幻想,通过音乐欣赏,他可以感受到许多难以言喻的东西,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优美的享受。第三个层次: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通过欣赏,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达到一种新的思想境界。从这三个层次看,缺乏音乐修养的音乐欣赏,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这种欣赏就带有极大地随意性,音乐活动也很难达到第二、第三层次的目的。可见,对于音乐的赏析和把握关乎音乐的审美理解力,这是一种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基础上把握住对象的意义、内容或内涵意味的能力。审美理解力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后天有意识的审美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没有经过无数次的音乐审美经验的积累,便不可能真正具备深刻的音乐理解力。因此,高职各个专业都要开设音乐欣赏课,必要时,将音乐欣赏作为素质课。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把音乐的盛衰与民族的高低强弱联系起来,他说:“现在我们想要复兴民族,必须恢复周以前歌乐舞的盛况,这就是说,必须提倡普及的美感教育。”【4】要通过对中外名曲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积累审美经验,使学生真正具备音乐的感知力,具备抵制粗俗的能力,让音乐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2.校园音乐活动要科学安排。所谓校园音乐活动,一是有组织的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艺术节,这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往往为学生喜闻乐见。二是校园媒体的声音。就前者而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这是一种由学生根据自己情趣组织的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为了确保活动效果,就必须充分考虑参加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如不少院校举办的才艺展示活动,展示的就是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艺。如此以来,活动便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组织者的意图很难渗透。就后者而言,作为校园之声的广播站,应该是校园媒体的主流声音,对学生的业余生活有重大影响,但是,校园广播的音乐很多时候并非专业人士设置编排,校园音乐的播放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尤其是学生点歌,觉得无非是学生的一种情趣,点什么就播放什么。于是,作为校园媒体主流声音的广播,对学生情趣起不到引导作用。

为此,必须对校园音乐活动进行科学安排。音乐活动对学生情趣有重大影响,要真正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必须进行科学安排。一是结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引导学生欣赏、传唱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作品,让优秀作品占领音乐活动的空间,成为主旋律。艺术节、音乐会的组织要充分设计,既要尊重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要,更要突出优秀作品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目的。二是运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从“流行”的音乐中找出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优秀作品加以传唱。中央电视台的音画时尚等栏目,可组织学生收看。

3.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如演唱、词曲创作,变被动欣赏为主动参与,变个体欣赏为群体活动,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与人沟通、交流的工具。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在很多时候是满足于个人欣赏,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很多学生在校园音乐活动中处于边缘状态,这种欣赏活动就很难充分发挥音乐的规范、节制和净化作用,更不要说“和群”。这就是说,单纯的个体欣赏并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音乐才能陶冶和塑造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学生旷达的人生态度。进一步说,如果音乐活动能够在校园人际、组织、制度、风气中发挥净化、交流、沟通、组织、导向功能,那么,校园文化就会出现较多的和谐稳定,校园管理就会有序而自由运行。

注释:

【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5.]

【2】丘琼荪.《历代乐志律志校释》(1)[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2.

【3】列宁全集(2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55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2)[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51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