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几种特殊的心理战
2011-08-15汪火星
■汪火星
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已成为一种作战模式。但从范围来分,又可包括具有各种具体功能的心理战。心理战信息已经成为心理战中最基本的元素,心理战能否顺利展开,并取得作战效能,取决于能否准确地获取有关心理战详尽的信息。因此要先认清心理战的几种形式。
一、民族心理战
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罗斯福说过“一个真正伟大、骄傲而又勇敢的民族宁可面对战争的任何灾难,也不愿在牺牲其民族尊严的情况下还得卑贱的繁荣”。从他们的认识中我们能体会到,民族层次有战争,更深刻的还是来自心理上不可侵略性。因此,民族心理战有其独特的特点,把握民族心理战,就是要因势利导、有效实施心理战。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历史塑造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孕育出不同的民族精神,产生了各不相同的民族心理。但不管哪个民族,对于开展心理战来讲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敏感性强。民族问题都很敏感,一旦某个民族的特异性问题被触动,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像触电一样敏感起来。二是作用面广。民族性问题无国界,往往会打破国界、疆界而产生强烈反响。三是作用力大。不论是正向还是反向心理战作用力,一旦产生便十分巨大。四是可趁之机多。因为不管哪个民族,他的优缺点都是显而易见的,两方面都可着手实施心理战。五是便于实施。民族性问题往往不需要多高超的手段便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基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间的分歧,是我们分化瓦解敌方,从内部削弱敌军战斗力,加强巩固己方精神防线,为己方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强大内力的基本着力点。
二、宗教心理战
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对宗教有着各不相同的见解,宗教本身打破了地域界限,加之在现代浪潮中很少受政府控制,宗教的影响力不但没有衰弱,宗教问题反而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为题之一,因而在心理战领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一是使民族问题、人权问题更加复杂化。这既是干扰敌方精力的重要方面,又是维护稳定保持己方战斗潜力的重要一环。二是可以调动巨大的社会力量,既可以是敌对双方的,又可以是第三方的力量。既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又具备不可低估的破坏性,影响力深远持久;既有埋下“地雷”定时爆炸的恐惧,又有扯住“引信”待机而发的内动力。三是宗教对人的影响是心灵上的,宗教心理战,就是通过教民对宗教的忠实信仰心理,把战争态势向有利于己的方向改造。
我们知道,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宣扬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应对之敬畏和崇拜。宗教观念在现代战争中,虽然不像现实主义思想那样居于最主要的地位,但宗教徒在教义下的团结,所形成的强大社会力量,既能有左右舆论的势力,还具备影响战争的动力。因此,当今世界在对敌实施心理战时,各国都十分重视把宗教问题摆在显要位置,并设法造成敌国在宗教问题上的麻烦,进而削弱敌国的力量,最终达成战争目的。
三、公众心理战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用兵以得民为先,安民乃能御侮”,因此心理战旨在争取民心,把战争的潜力调动起来,为己方作战注入强大的动力,为敌方作战注入强大的反作用力,就是要破坏敌国的精神防线。具体来说,一是观察敌国人民对于某事物或对于战争所抱的态度,随时予以打击或引导;二是对敌国军民宣传敌国发动战争的罪恶目的,揭露其非正义性和反动性;三是向敌国军民分析敌国的战局前途,阐明其不利的趋势与必将失败的后果。我国历史上“尊王攘夷”的号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就是典型的民众层次上行之有效的心理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希特勒在进攻荷兰之前,利用他潜伏在荷兰的、以德裔和荷兰纳粹党人为主的第五纵队(人数多达几千人),在荷兰境内展开了广泛的破坏活动。他们穿着不引人注意的服装,打扮成烘面包的工人、牧师、农民、电车售票员、邮差等,同参加混战的德国伞兵密切合作,无数次地向荷兰军队和有关人员开枪射击,弄得整个荷兰人心惶惶,陷于一片混乱之中。
公众心理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能有效地调控社会心理。在军事斗争准备的过程中加强对法规的宣传,同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使国防、军事、战争的有关规范在人们的心理层次上得以不断内化,这样,才能在平时促进军事斗争准备的顺利进行,战时迅速转变为民众的战争行为。
四、结论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军事领域,交战双方的争夺愈演愈烈,从将军到士兵、从最高决策层到普通市民、从战时到平时,心理战将无所不在,如果说以往的心理战时奇招迭出、战法多变的心理战,那么斗智斗策、机诈权变,隐真示假、制造错觉,思想动员、教戒为先,传谣惑众、干扰敌心,精神威慑、致敌恐慌,必将使未来心理战场更加变幻莫测、惊心动魄,对战争的胜负必将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把握,这就是无论战场怎么变,心理战依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1]王芙蓉,欧立寿,文彬.心理攻击典型案例剖析[J].国际科技,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