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11-08-15王政
■王政
前段时间去江苏周庄旅游,水乡风光令人陶醉。本人是杭师大讲师,常出去走走,乌镇也去过,相比之下,周庄最有吸引力。三毛到了周庄,认为到了家,找到了自己的根,面对郊外的大片金黄色油菜花,长跪不起;面对古建筑叹为观之。保护工作确实做得好,历经900余年,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小桥、流水还有人家,氲蕴着水气,仿佛置身画中,受到陶冶。面对应试教育,笔者常提醒学生要热爱自然,直面生活。“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值得借鉴。张骞、司马迁、徐霞客等是榜样。
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还有美育和劳动,笔者觉得应该结合起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上。纵观大学教育,上课要点名,不管你锦口绣言,学生也会生厌,原因是恹倦。四年本科天天上课,日复一日,高深知识无处应用。“救救孩子!”外面的人想钻进“象牙塔”,而“城中人”想去城外。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但身心俱佳,而且有一定报酬。比之父母供养,家庭贫困甚至卖血供日常开销,不知要好多少倍。
学生就业也是问题。各种招聘尽出难题,比如扶不扶扫把,尊重不尊重人等。有一次一公司新招聘大学生集体出差,入住外地宾馆,大学生大部分各自挑最好的床位,而且速速关门,老总打地铺,结果大学生被解雇了之。大学生学识不够吗?非也。原因是没有实践经验。不但知识来自劳动,“为人处世”也与劳动有关,美德从劳动中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劳动即是合作,人是群体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要善于处理“关系”,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不要小看劳动,是劳动让人结成生产关系,劳动者是生产力代表,跟劳动工具一样,是智慧的物化。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上面是上层建筑。每一个社会形态,最夺目的是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其实背后有生产力的因素,生产力由人和工具构成。而人处在关系之中。工具是被动的。相比而言,追求物质,黯然失色。
“清晨洒扫庭院”是一种美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脱离劳动不行。古人科举有利有弊,为了中举,日夜苦读,馒头沾墨水吃,头悬梁、锥刺股,“荧囊映雪”成典故。这样选出的人才,有弊端。话说回来,古人用文取士,有其合理性,因为文章依赖生活,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没有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就写不出好文章来。而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是生产劳动的总结,脱离生产劳动,光学科技,纸上谈兵,空虚无聊。所以更应接近实践,面向劳动。“做实验”是一种方式,但远远不够。不但不可能有报酬,弄坏试管,还有不菲赔偿。几个认识实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是不够的。
就社会来讲,他们也需要知识和知识载体——大学生。生产劳动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多的大学和大学生。大学升格和“扩招”有其合理一面。而人材是有层次的,故而职业院校实为必要。学制也可研究,二年、三年、四年、五年,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都可行、可研究。
笔者本科学的是工科,本想写一写“我读理工科”,后作罢。理工实在枯燥,每天实验、上课,摆弄仪器,脱离生活。学后无处用,故印象很难有用。现在回想起来,所教所学弥足珍贵,但当时并不在意。毕业实习去了南京,在南京“中山陵”和“玄武湖”,租了架相机。那是海鸥120的,摆弄惯仪器的手,对简单的照相机,有些束手无策。光圈、速度、快门,一样一样。这与经济条件有关,平常不常使用。可见生活的重要性。笔者后来去了基层工厂,工人师傅对知识求之若渴,何不让他们受些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学的高、精、尖,并不实用。大学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很困难。究其因,与所学有关。想到大学生“村官”,是否浪费人才?给村庄建一个网站,拉投资建工厂,搞一些科普,听起来浪漫,其实有一些很困难。更何况,生活没有着落,何处“找对象”,考公务员和“读研”成为最大选择。何来那么多公务员和研究生?这是另一种“上山下乡”。把普罗米修斯的神火播向四处,是必要的。但是,应考虑周全,有后勤保障。
关于教育,这里想给教师和社会提个醒:不要扼杀学生的天性。“天生我材必有用”,祖国需要大量建设者和劳动者,我们不但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而且要有外交家、文学家、军事家,更要大量劳动者。怎样的生活才算有意义?可以借鉴国外。国外科学家、工程师仅是一种职业,做技工、园艺师并不丢份。伟大与平凡,中西文化认知有差异。毛泽东主席的外甥曾经端盘子,他学的是服务业。是否可以这样说,满足了自己的天性和所需,就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有关自己的人生值不值得,取向很多。最大的取向是祖国和人民。个人也有价值在。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平台,“工作着是美丽的!”还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一个人热爱亲人,必然热爱祖国,同志式的关系是友情,而非“酒肉朋友”。重要的是爱情。
现在大学生谈情说爱比比皆是,笔者课堂里提到爱情,学生“吃吃”发笑。究其原因,大学生对爱情已不稀罕,早在中学就恋爱过了。人是不是要纯洁,有待讨论和研究。性爱过早,妨碍人的成长。大学好多学生为空虚而谈恋爱,实为不该。“世界上没有一个伟人是为了爱情而发狂的”,令人三思。“性爱,理想、责任”,对于爱情缺一不可!生活需要爱,不只是性爱,更须博爱。热爱生活,拥抱生活,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一地阳光”。“劳动着最美丽”,希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能力,致力于民族振兴事业,在伟大的事业中,砥砺品格,陶冶情操,成就人生!爱情要有一定基础,参加工作后更好,一切不言自明。
脑力与体力相得益彰。没有一定的体力就无法参加生产劳动,而脑力是增强智慧。只有亲身参与,才能知晓事理。以前笔者书本上学电焊、乙炔切割和线切割终觉尚浅,教学实习,则亲自进行了尝试。信息社会以大量的知识为基础,节省人的体力与脑力,比如电脑。每一种社 会形态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工业社会同样要物化人的脑力,笔者有体会。笔者读本科时,在杭州锅炉厂,有大型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金属断口,笔者毕业论文就在那里做的,拍回了“显微”照片,女友称之为“癌细胞”。有一次做玻璃钢,身上发痒,一问老师,才知是纤维物作祟。由此可见,有必要运用知识,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生产劳动,不但谋得衣食,还促进人的发育和进化,提高人的智力。
“双学位”很多是“文理结合”,而笔者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那是上海的交通大学。
毕业前夕,参加卢湾区团区委招聘,笔者顺利通过笔试,其中放了一段音乐,要求写出主旨,笔者音乐修养不高,但猜出了大意。悠扬但激越的乐调,我写下:给人自由,是狗从洞中出来,是人直着走出大门!竟相合。复试时,领导询问本人在沪有没有亲戚,笔者回答有姑妈,她曾是一位中小学教师,姑父为沪东船厂工程师。他们曾来“交大”看望,至今甚为想念。后因故未去卢湾,到了杭州。淮海西路与华山路上交界的美丽的“交大”校园,常出现在睡梦中。
生活,人生之源,不要颓废与惆怅,更不要没落和感伤。向前看,美景无数;回头看,令人自豪。“再回首!”是姜育恒所唱,“再回首荆棘密布”,困难克服了就成为财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互相帮助是美德和趋势。革命事业前途无量,她需要大量有为青年。希望笔者的经历给大学生以启迪。
热爱生活吧,生活就是一切。一切都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国家为青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困难是暂时的。笔者在课堂上曾讲述如何克服郁闷:一女大学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不太顺心。分析师为她支招——从美化你住的小屋开始!于是她买来彩色墙纸,铺上素色地毯,小收录机、录音笔各归其位,相机换成数码……,同学们尤其是女生听得睁大了眼睛,看得出他、她们都希望早日踏上工作岗位,走出“空虚”。笔者想,如果大学生们在校就能接触实际,那该多好!
秋冬时节,冷风吹拂。白居易的《问六十九》:“绿泥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人评价:“新酒浮起绿色如蚁的泡沫,用红泥小火炉慢慢煮着,正逢傍晚要下雪的天气,能饮一杯,自然是会给人温暖和慰藉的。”杭州是笔者的半个家乡,非常欣赏“湖心亭看雪”。浪漫和时尚的杭州,给人力量和勇气。想必各人都有自己的领地。与广大青年学子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