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弟书艺术管窥

2011-08-15

山花 2011年24期
关键词:红楼梦

善用ABB型排比句

排比句的运用在书中极为常见,作者通过这种语句的运用,将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将景色、情境变化等描摹得细致入微,也达到了渲染听众感情的作用。如《绣香囊》主人公何天然应朋友之邀到莲花坞赏荷,路途中酷暑难耐:

喘吁吁行人避暑松荫下,急煎煎王孙公子把扇扇。

红馥馥榴花似火绕人眼,汗津津过客乘凉杨柳边。

茶呆呆黄犬斜卧柴门外,青湛湛梅子含酸入口难。

黑漫漫云生雾起乾坤变,迷糊糊山僧横睡野寺前。

冷破屹微风细雨刚一阵,哗啦啦电闪交加震翠山。

光闪闪雨过初晴清风起,亮堂堂雾散云开又见天。

ABB型排比句在描写人物感情时的运用更是能够将主人公的情感矛盾与痛苦刻画得入木三分。波多也太郎先生认为这样的曲词“描写传神,百读不厌”。在《忆真妃》中,唐玄宗马嵬之后,途中遇雨暂停,由深切思念杨贵妃转而哀叹自己身为一国之主,竟不能留住真妃性命,悲从中来:“临危直瞪瞪的星眸咯咬咬的皓齿,战兢兢的玉体惨淡淡的花容。眼睁睁既不能救你又不能替你,悲彻彻将何以酬卿又何以对卿。”深刻体现了作为一国之君竟不能保护自己的爱人、不能替爱人死去、不能为爱人殉情的无助与悲哀。这种句型在子弟书作品中十分普遍,作者通过这种句型既抒发了对作品中主人公的理解,又将自己的文采展现给大家。

善于重组、改用经典诗句和典故

作者的文采不仅通过子弟书叙事诗本身的优美语言体现出来,也表现在对前代经典诗句的重组与改用上。如《雀缘》:

碧云漠漠斜阳外,翠竹萧萧夕阳边。

不多时一轮明月松间照,石上清流响玉泉。

其对诗句的改用十分明显。又如《负心恨》:

一旦的女萝难附薜荔树,必致那统扇空随秋叶催。

使人不禁想起屈原《山鬼》中“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和班婕妤《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诗句的改用灵活自然,且非常符合霍小玉的感情。

善用北方口语,风趣幽默

正如上文所说,子弟书的文辞优美典雅,富有文人气息,堪与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但是,在华丽婉转的文辞之外,子弟书所具有的口语化特点便是它与唐诗等在语言上的最大不同。流行于京津、盛京(今沈阳)一带的子弟书,在篇章之中带有浓厚的北方口语的特点,使听众感到亲切自然没有距离感。如《牧羊圈》中宋氏和侄子宋成密室对话一段:

婆子说做官的行事真胡闹,无故的把银钱往外扔。

终日啼哭劝他不住,气死人造什么福来济什么穷。

倘然他认真削发为僧去,这如天富贵再找不能。

宋成说出家不过伤心话,他岂肯撒却乌纱去做僧。

但只是侯爷脾气休违拗,老太太你多下工夫事事成。

愁只愁三年服满把夫人续,我的姑妈你再想当家可万不行。

到不如及早与他张罗此事,叫侯爷欢喜感恩情。

咱家的宋姐长成我瞧着不错,续给他亲上为亲礼正通。

虽然说辈分年更差一点儿,将就了罢免得无家室内空。

婆子闻听说你瞎扯臊,这是我想定了的方法要这样行。

对话式语言叙述,紧凑生动。在作品常常出现“舌根儿一响”、“爽利个”、“你兄嘲我弟嘲”等北京方言中的俗语、套话,以及儿话音的使用将北京语言的灵活生动、形象展现出来。

子弟书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子弟书作品在塑造人物上用笔大胆而有分寸,人物性格被勾画得绮丽丰满、纤浓有致,使之带有笼罩全篇的光彩。如《凤仪亭》一篇节取自《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在原书中貂蝉只是一个工具性的人物,而子弟书则以她为主角,表现她机智而有胆识的性格特征。尤为典型的是对歌女貂蝉神情面貌的描写,以及大段大段与吕布的对话,运用纷至沓来的排比咏叹,从“可怜我”到“恨只恨”,又从“恼的是”到“唯望你”,一句紧似一句,逐渐把这个机智女子的思想推向高潮,是一种独到的写人手法。在《红娘寄柬》一篇中,刻画人物又立足于对行动的描写。“思思想想心儿喜,仓仓促促步儿急。荡荡微微风儿细,交交加加影儿迷,闪闪耀耀星儿朗,灿灿烂烂月儿稀,急急忙比小鹿儿跳,慌慌张张大步移”,用一串动感极强的词语活脱脱写出一个正义热忱、机智大胆的蝉女红娘的形象。“仓仓促促”和“慌慌张张”正是对她“心儿喜”的传神注释,而且通过这一人物的性格塑造,寄托了作者对追求爱情自由的肯定。此外,子弟书在塑造人物时还运用了鲜明生动的陪衬手法。《春香闹学》中小丫环春香一派天真,“一下台阶使脚掌儿跳,才揭书本把眼皮儿合”,“背书日日翻白眼,写仿遭遭闹成墨河”,“没好谤气强归坐,无奈掀开那破《大学》。两眼发涎,嘴里胡念,浑身不住地前仰后合”。与道貌岸然、迂腐不堪的“老生员”陈最良恰成对照,用一褒一贬写出了作者的爱憎,可以说在春香口齿伶俐的反驳中,无不渗透着对腐朽道学痛快的棒喝。《单刀会》中,先在鲁肃帐中借乔公之口道尽关公的豪迈气概,又有黄文下车时的“唬坏了”、“战兢兢”、“不放指头心胆寒”,都正面衬托出关公的叱咤风云和治军整肃的威仪。即使关公到了鲁肃宴前,仅用周元一席直言无须对答就写出了关公不言自明的立场。借他人之口、之眼刻画了云长的性格全貌。子弟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注重于突出特殊人物的个性光辉。《史湘云醉酒》中贵族小姐湘云的豪放,有叛逆的余响,而《晴雯撕扇》中的晴雯是一个贾府的丫头,她的偶尔使性和“放肆”,则是一种可悲可叹的个性挣扎。同一种叛逆的挑战,在这两个女子身上都有着绝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叙事艺术:叙述视角与叙述方法的多样性

子弟书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说唱艺术,红楼梦子弟书的叙事艺术更是技高一筹。它透过双重或多重的叙述视角,采用不断变化的叙述方法,向受众描述《红楼梦》故事。

(一)更迭交替的叙述视角

叙事角度即视角。红楼梦子弟书的叙述视角分叙述者视角和人物视角两种。这里,叙述者视角即作者视角。子弟书作者在叙述红楼梦故事时,不断切换视角。视角的不断变化使叙述的话语不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以《会玉摔玉》为例:先从作者视角交代林黛玉寄身贾府的因由,“且说那如海林爷身临外任,他与那荣宁两府系姻亲。贾夫人惟生弱女名黛玉,遭不幸夫人仙逝闪孤根。叹黛玉举眼无亲相倚老父,年方七岁抚育无人。实出无奈投托舅氏寄居贾府,因此上惹出悲金悼玉文”。随即切入林黛玉视角观看贾府,“见荣府气象巍峨隆甲第,庄严光彩耀庭门。正中间兽面金钉双扉紧闭,二角门花砖砌就两边分”。再转入作者视角,客观交代林黛玉其人品、习性,“这佳人玉体娇娆姿容绝代,端庄典雅别样超群。年纪儿虽小心胸大,举止儿柔和情性温。今来到外祖家中他心下自忖,说从今后诸般着意要留神。少不得规模体统重新学样,别惹得仆妇家人起笑唇”。转而又以林黛玉视角看贾母卧房中的诸多丫环、仆妇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继而以作者视角交代贾宝玉的出身,“这正是灵河岸上前身伴,孽海池边的旧主人。则见他丰姿俊雅天然秀,相衬着箭袖宫袍别样新”。《会玉摔玉》是一个小曲目,仅有两回,但作者叙事时巧妙地运用双重视角并不断更迭、变化,避免了单一视角进行叙述所带来的呆板、乏味等弊端,不断给受众带来听觉上的新鲜感。红楼梦子弟书中,作者视角多是全知全能的视角,他对红楼人物的身份、性格非常熟悉,对红楼故事也是了如指掌。体现在语言上,则是一种客观交代。除此之外,作者视角还有一种类乎神仙的视角,这种视角是全知全能视角的特殊形式,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西院中贾母年高安歇早,前边的凤姐归家理事情。藕香榭迎春赌胜棋声儿远,秋爽斋探春观书夜灯儿红。蘅芜院宝钗独自拈针坐,稻香村李纨训子把书攻。梨香院女乐遥传箫鼓韵,栊翠庵尼僧敲动木鱼儿声。对门就是怡红院,他那里一派喧哗笑语声。只有这凄凄惨惨潇湘馆,主仆们愁眉泪眼对银灯。(《悲秋》)蘅芜院兰芷生香凝座右,秋爽斋芭蕉分绿上窗前。稻香村麦浪翻风平畴缥缈,怡红院海棠映日玉砌暄妍。花溆两旁青沙嫩嫩,菱洲一带绿水湾湾。恰正是春光到处韶华满,说不尽楼榭亭台景物繁。(《葬花》)此时的作者似凌空于贾府之上,俯视贾府的每个角落,一动一静、一庭一院尽传入其耳、摄入其目。

相对于全知全能的作者视角而言,人物视角则是一种个性视角。所谓个性视角,就是所知等同于人物,人物知道多少,就叙述多少。对此,董小英女士作了生动、形象的诠释:比如,一个农民,他的素质决定他的认知范围就是农务耕作的所有的事情,以及农村的家庭的日常生活。他不可能知道王宫里的阴谋勾当,因此,一个符合农民视角的叙述,只应包括在农村事务和农村生活范围之内。红楼梦子弟书中的人物其所思所想所言,均采用个性视角。

(二)丰富多样的叙述方法

红楼梦子弟书几乎集中了曲艺唱词的所有叙述方法。现分别归纳如下:

1.表叙

(1)纯粹的不加评语的客观交代

此种叙述方法运用最为普遍,仅举一例:有一个刘氏婆儿年老迈,跟随着女儿女婿住乡村。他女婿混号狗儿人鲁笨,从祖上家道贫寒实因是耕种的民。他的父曾在南京捐过分,专好结交富贵人。本姓王就与金陵联姓王宗谱,论亲戚正是这贾府的夫人内侄孙。(《二入荣国府》第一回)这些交代既不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也不是人物的对话,全是作者从旁客观介绍。

(2)评叙

所谓评叙,就是对人物和事物的评论、评议和评价。《悲秋》中,韩小窗表露了自己对林黛玉的看法:生成的倾国倾城人难比,只可奈多病多愁体不宁。更兼他秉性儿孤高心性儿冷,举止儿端庄心地儿聪明。针儿习熟活计儿巧,书卷儿博通诗赋儿能。吃亏了模样儿风流身体儿弱,心思儿仔细气质儿清。只落得形容儿瘦怯情思儿倦,茶饭儿懒餐病势儿增。此处,作者态度鲜明地指出了林黛玉虽满腹诗书才情,但却体弱多病的局限。再如,这婆子虽笨他心中巧,常言道:长老了的生姜更辣人。一句句捎言带语把艰难诉,奉承时随风儿上顺可人心。来意原为是求周济,看光景搭讪着便把腿儿伸。(《二入荣国府》第八回)一语指出刘姥姥此行“打秋风”的意图及饱经世故的性格特点。

2.略叙

略叙即简叙,唱词受篇幅的限制,尤其需要简略得法。凡是那些次要的场面、历经的时间等,均可用简洁的文字一笔带过,以便顺利实现两个场面的自然衔接。《芙蓉诔》是一部晴雯传记,重点叙及晴雯病补雀裘、遭谗言被驱逐直至含恨夭逝的情节。“补呢”与“谗害”之间必然应有时间的经历,这期间又必然会发生许多事情。子弟书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略叙的方法,天衣无缝地由“补呢”自然过渡到“谗害”:贾府的闲是闲非都不表,不觉的寒冬过去又把春迎。上元灯事方才了,转眼花朝快似风。清明才见把坟上,忽又龙舟锣鼓鸣。七夕乞巧无多日,又到中秋看月明。一时间美景良辰也言不尽,谁知那补呢的晴雯又病在怡红。(《芙蓉诔》第二回)此种方法迎合了受众的心理,受众最关注的是主人公的命运和得失。由于略叙得法,不仅节省了篇幅和文字,而且使得各个情节之间更加紧凑、自然。同时,作者的略叙手段也很高明,用代表性的节日过渡到晴雯生病时值重阳这一背景。

[1]姚颖.子弟书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意义[J].民族文学研究.2004,(02).

[2]姚颖.子弟书对《红楼梦》人物性格的世俗化改编[J].民族文学研究.2006,(02).

[3]刘嘉伟.“清空”幻渺与“质实”详瞻——《红楼梦》及其子弟书艺术特色之比较[J].红楼梦学刊.2007,(01).

[4]刘嘉伟.子弟书对《红楼梦》情节结构的接受[J].天中学刊,2007,(04).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