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移模写”
——不可忽视的学画之道
2011-08-15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罗 洁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艺术与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传移模写”
——不可忽视的学画之道
罗 洁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艺术与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中国画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对于初学者而言通过反复临摹来把握中国画的程式规范可以帮助学画者少走弯路,正确地理解传统绘画艺术的文化本质,为日后的创作打下厚实的基础。虽然当今的美术教育大多以素描、色彩为基本功训练的首选,但对于中国画而言,这种以西方绘画的基本功取代中国画的基本功的做法是欠缺的,学画者应给予临摹练习足够的重视。
程式化;临摹;顿悟;效仿;文化本性
自古以来中国人多崇尚法度、遵循体制,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如诗词艺术、戏曲艺术、书法艺术等等都有自身的一套程式化规范,绘画艺术作为传统艺术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同样走的是一条程式化的道路。以山水画为例,在作画过程中如何画山水人物,如何画亭台楼阁,如何皴、擦,如何点、染……早已在代代相传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确立了其高度成熟的技法模式,花鸟、人物画亦是如此。正是因为这样的程式性,中国画才以自己的独特魅力而区分于其它画种,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程式性,中国画才能称其为中国画,却不至于轻易被外来画种的疯狂涌入而吞噬埋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画的这一程式化性质容易消解画家的主观创造力,导致绘画走向僵化淹滞的道路,但对于学习中国画,并在当今这一开放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坚守中国画的文化本性而言,学习研究它的程式规范,能够帮助学画者少走弯路,以一个正确的姿态步入中国画的艺术殿堂。而对于初学画者而言,掌握中国画的程式技法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南齐谢赫在“六法”中所提出的“传移模写”,即“临摹”。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必不可少的起始过程,早在东晋时期,顾恺之就著有《模写要法》可见临摹的重要性。每一位学画者都要通过临摹来掌握中国画表现物象的基本原理和法式,古人将这些长期积累摸索的原理法式集中成了一些经典的画论,古往今来,很多赫赫有名的大画家起初都是研究这些画论、反复临摹和体会其中的方法图例来奠定自己的绘画基础的,这些著名的画论有明末清初的龚贤所编的《画诀》,俞剑华曾评其:“盖此书为初学者入门之作,故极为浅近,关于画石画树及各种屋宇桥梁之方法,详尽无遗,且句句切于实用,毫无浮泛之弊,一洗画家空谈玄虚之习。故龚贤之《画诀》乃学画者之基本方法……”。还有清代的王概所编写的《芥子园画传》一书,它系统、规范地将山水、花鸟、人物等科目的具体表现方法一一归纳,并作出了详细的图文介绍,画树有“树法十八式”,画叶有“叶法三十三式”,画人物有“点景人物六十四式”、“写意人物七式”……内容丰富全面,将传统中国画的程式化技法做了一个集中的总结,可谓每一位学画者入门所必须认真研读的画谱之一。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绘画方式之后,古代的画家大都会将前人的优秀作品作为范本来仔细研究、认真品味、反复临摹,这样可以帮助学画者较为直接地把握和理解范本的创作规律和绘画技法。在临摹的过程中,不光是要攻克其中的技术难点,还应将这些大家们的诗文功底、书法篆刻功底和意境经营等一并作为研习对象来深入体会。我国著名的传统画家大都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和艺术修养,所以临摹技法相对容易,若想临摹到作品中的综合性文化内涵就绝非易事,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要求学画者排除所有杂念,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同时加强多方面的学识修养的积累,边学边悟,来慢慢接近目标。
然而,随着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的大量涌进和新型美术教育的出现,人们的艺术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绘画作品那科学逼真的效果、丰富艳丽的色彩一度让很多人为之震撼,头脑发热地认为西方的绘画才是先进的艺术,中国画需要改良,故大量以西方美术为标准来改变中国画并对传统艺术不假思索地全盘抹杀的艺术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直至今天,我国大部分的美术教育机构依然是在效仿西方,以素描、色彩为基本功训练的必修课,强调造型能力和色彩的应用,却把传统绘画重视临摹、注重书法、文学等综合性文化修养的教育方式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加之西方现代与后现代派艺术成果的进步,让众多的年轻人将西方艺术强调个性与自由的观念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盲目追求个性创造而对传统艺术精髓不屑一顾,更不愿意付出长年累月的艰辛与孤独来临摹传统,不乏有一些习画者没有经过长期认真的临摹训练,缺乏扎实的中国画基本功,拿起毛笔就想搞创作,以一些稀奇古怪的图式来取悦观众,把肤浅的“想当然”当做个性创造,在当今这个艺术市场悄然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中,急功近利妄想一夜成名,导致中国画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面目全非。
出现上述的状况,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画者对于传统绘画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当今这样一个大的艺术环境中轻视临摹成了普遍现象。学校的中国画基础教学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临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临摹课程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为缺乏扎实的临摹训练,学生也就没有机会和过程来体会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程式性和继承性是中国画的特点,也是中国画之文化本性的关键所在,学画者需要通过临摹来掌握中国画的程式规律,才不至于在日后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脱离传统艺术本质,虽然过度的程式化和不加思索、缺乏体悟的临摹会使绘画失去创造的活力,反而不利于本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但全盘抹杀临摹、否定传统的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是学习中国画的三个阶段,对于入门阶段——“师古人”来说,临摹训练更是必不可少,通过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学画者可以比较直接地把握中国画的表现程式和手法,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艺术感受力,为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习中国画没有捷径可言,从入门阶段都能戒骄戒躁,将反复临摹与顿悟相结合,才能在日后的创作道路中走的更高、更远。
[1]老子《道德经》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
[2]曹玉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3]潘运告《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
[4]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