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肌秀骨 华贵雍容—唐代仕女人物画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2011-08-15邱红革
邱红革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中的上升时期,经历了贞观和开元两个盛世,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文化包容,在这样的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下,唐代艺术呈现出气势雄浑,大气磅礴的审美风格。仕女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科,在唐代逐渐成熟,在题材、人物形象以及表现形式上,都明显区别于前代,本文将就其审美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仕女画的发展与承袭
仕女画,又称士画,旧时为官者为“仕”,“仕女”即指官府人家的妇女,亦泛指上层社会的妇女。较早出现妇女形象的绘画是战国时期墓葬帛画《人物龙凤图》,画中一妇人侧身而立,长袍曳地,双手合十,面有虔诚之意,妇人左上方有凤鸟引路。秦汉时期,仕女人物也多出现在墓室壁画中,形象包括歌舞百戏、狩猎牧耕等,画中人物以线描造型,平敷设色。
以妇女为主题的绘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容主要是宣扬贞洁烈女等,具有成人论,助教化的性质和功能。代表画家有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包括《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等,这个时期仕女画的线描手法更加成熟,在顾恺之的作品中,常用游丝描圆润流畅的线条绘人物裙摆衣襟,这种画法是以中锋用笔,笔尖圆细,细劲高古。如清代迮朗在《绘事雕虫》中所描述的:“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除此外,魏晋时期的人物画开始注重人物的神态刻画。如顾恺之的《洛神赋》,洛河之上信步凌波而来的洛神,在回眸一望,流连顾盼中,眉目含情,似有无限深情。
二、唐代仕女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特色
唐代仕女画在前代发展的基础上,进入成熟阶段,此时的画中人物极具时代风貌,呈现出自信雍容的神貌特征。在这个时期,仕女画家众多,包括张宣、周舫、陈闳等,作品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等。
(一)囿于宫中享乐的表现题材
唐代仕女画主要描绘宫中仕女和贵妇绮罗人物的起居游乐场景,如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每幅画中皆细微地描绘仕女华丽的服饰,以及悠闲恬适的神貌。
《虢国夫人游春图》,作者张宣,此画描会了唐代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在一队侍从的陪伴下,游春赏景的场面。唐代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对张宣的评价是,“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名冠一时”。除了这幅作品,张宣的其他人物画的题材常囿于宫廷生活。
《簪花仕女图》,作者周舫,画中,在融怡的春日中,几个挽着高髻,头戴簪花,身着薄如蝉翼披帛和襦裙的贵妇们正在赏花游玩,画面最右侧的贵妇,左手执拂尘正扭身逗引一只小狗,一副闲适自得,悠然自乐的样子;与之相邻的妇人右手轻提丝衫,似不胜春日艳阳之暖;画面中间的贵妇人手中拈花,正对此凝视,在她身边有一只振翅的天鹅,动静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画面最左侧的妇人右手正轻拈一只蝴蝶,侧身回盼,恰与位于画面中央的妇人遥视呼应。
(二)雍容华贵、自信从容的人物形象
唐代仕女画人物形象在服饰和样貌两个方面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1.雍容华贵,富丽轻透的服饰
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服饰极为华丽,纱罗轻薄飘逸,短襦、长裙、披帛样式繁复各异,印花、织纹、描绣等做工精细,服饰上图案华美繁丰。在薄如蝉翼的华服锦衣下,仕女们丰腴的身材显得婀娜曼妙,绰约多姿。在《簪花仕女图》中,几位贵妇人衣着异常华丽,以画面右侧第二位妇人为例,其身着朱红色长裙,上饰有绿色团花图案,洋洋洒洒,遍及周身,满身华彩,炫目动人,在其长裙外又罩上一件浅色纱衫,外搭衬紫色帔子,上绘有精美云凤纹,一身华服,轻薄华丽,流光溢彩。
2.丰肌秀骨,自信闲适的样貌
魏晋时期,瘦骨清像是人物样貌的主要特点,到了唐代,这个特点已经荡然无存。唐代仕女画中,人物形象和神态皆与历代不同,风格别样,具体来说,就是面容饱满,曲眉丰颊,眉梢上挑,黑发如漆,高髻簪花,颈短胸丰,身姿丰腴雍容,神态闲适悠然。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虢国夫人面庞丰润,淡描娥眉,鬓发浓黑,高髻低垂,体态自若,肌肤富于质感,如杜甫《丽人行》诗中所云,“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对于今人而言,丰腴得近乎有些胖硕的身姿,成为那个时代审美的追求和风范,简直不可思议。
(三)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
唐代仕女画为工笔重彩,线条劲细,设色富丽,多层烘染、罩染、分染相结合,画面极为精美。仕女画中的描绘亦细致入微,从仕女服饰衣着,面容发髻,到手中的纨扇图案无不精细华美,点面俱到。
《簪花仕女图》中,画家以游丝描用笔,行笔力量均和,落笔精微。画中妇人的发髻鬓丝以及头戴的海棠花都清晰可见。她身着浅紫色薄如蝉翼纱衫,朱红色的披帛,束腰的长裙,长裙的腰间宽带上饰鸳鸯图案,白地帔子绘彩色云鹤,振翅欲飞。在轻薄的纱罗下,如凝脂一般的白皙肌肤隐隐显露,似轻弹可破,令人赞叹叫绝。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一群人骑马执鞭,主仆同行。游人中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中年从监,他乘浅黄色骏马,头戴乌纱冠,着青色窄袖长衫,袖口绘有描金的鸾凤团花图案,虽是仆从,在画中为次要形象,但对其所作的描绘却是一丝不苟,真切生动。
在唐代仕女画中,不仅注重形似,而且注重神态和精神面貌的描绘,即所谓的形神兼备。《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在画面后面居中的是年迈的侍姆,其人物的神态惟妙惟肖,她右手护着鞍前的幼女,眉眼间流露着谦卑谨慎的神情,与其身份极为相符。张宣所作《捣练图》中,画面描绘了仕女捣练、络线、熨平、缝制劳作时的场景,画中绘有两个分别在绢帛下好奇窥视和以衣袖掩面的煽火女童,人物形象充满妙趣,独具生活气息,趣味盎然。
(四)主大从小,错落有序的构图
主大从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传统的构图方式,《簪花仕女图》中,画面中第三个手执团扇的仕女,从衣着和发式上看平凡而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形象大小较身边的两位宫中贵妇都要小很多,因此可以断定,这个仕女是个宫俾,在宫中地位不高。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一列人马正在行进中,画中八骑九人,采用前疏后紧的构图方式,前面侍女和从监引路,后面的一行人等拥簇着虢国夫人和秦国妇人,这样的构图处理一者彰显了两位夫人的尊贵地位,二者使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序,富于节奏感。
三、唐代仕女画独特审美风格的社会历史诱因
1.自信昂扬的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鼎盛时期,经历了贞观、开元两大盛世,这个时期的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思想解放,这个泱泱大国以无比自信的博大胸襟,敞开国门,与外国进行广泛而频繁的文化交流,在当时的国都长安,时常可以见到来自东亚的僧侣学生和西亚的商人。唐代的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诗歌是唐代文学的代表,在这一时期,诗歌从题材、数量以及风格等多方面都呈现出蓬勃向上局面,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所都无法比拟的。《全唐诗》中记载着诗歌有近五万首,诗人二千三百多位。开宗立派,风格独具的诗人大家不胜枚举。
2.以肥为美的审美情趣
唐代仕女画中,仕女的形象多是丰肌秀骨,体态雍容,这与魏晋时期瘦骨清像的人物审美情趣迥然相异,这是开放和自信的社会现实所造成的,也与当时深受唐玄宗宠爱,身姿丰腴的杨贵妃的样貌有直接关系。帝王的审美品好成了上至达官,下至黎民的审美共识。上行下效,全民皆以丰腴为美。
3.平等自由的妇女地位
唐代之前,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地位较低。到了唐代,思想开放,妇女地位在社会中的地位开始改变。这个时代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武则天,一些皇室女子,如平阳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也均参与政事。此外,由于佛教的盛行,上至达官贵人家的贵族千金,下至平民百姓中的女儿,纷纷削发为尼为,然后又走出庙堂,进入文武百官宅院,与官僚名士交流切磋。在唐代,妇女可以参与很多体育活动,如秋千、蹴鞠、下棋,骑射等等。由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唐代仕女画中,妇女形象不再被用于进行成人论,助教化的宣扬,而是通过展现女性丰腴和雍容华贵的身姿,传达出唐代女性自信的风采。
4.形神兼备的艺术品位
魏晋时期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以形写神”[4]的艺术思想。到了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夫阶层的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在信仰失落的痛苦中,他们追求超然物外,率真任诞的名士风范,在这一魏晋风度的影响下,“神”被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它与人物品藻联系在一起,有“神韵”、“神采”、“神貌”等范畴,含有人格风骨品性的内容。具体到绘画,简单地讲,神是指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
[1][清代]迮朗. 绘事雕虫[M].嘉庆十四年池阳文德堂刊.
[2][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M].美术丛书(二集第六辑)[Z].民国二十五年(1936)神州国光社排印本.
[3][唐代] 周濆《逢邻女》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