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景山水卷》看南宋画家的西湖情结

2011-08-15张春霞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大众文艺 2011年9期
关键词:画院情结西湖

张春霞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从《四景山水卷》看南宋画家的西湖情结

张春霞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南宋是西湖的好时光,亦是西湖绘画的好内容。西湖曼妙多姿,明媚耀眼。其烟波荡漾的迷蒙、溪山幽远的静谧,种种如此奚落于丝绢笺素之上并定格成美好记忆,开启了绵延至今的艺术传统。南宋画家们用绘画的形式注入西湖,表现出了一种西湖情结,西湖绘画达到了她千年历史中的辉煌。

刘松年;地域因素;西湖情结

南宋是西湖的好时光,西湖美景亦是许多画家入画的题材内容。西湖美景曼妙多姿,风光明媚耀眼。南宋时期的西湖,湖水荡漾出诸多况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堤杨柳占春风,柳外群山细雨中”;“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竹帘白舫乱湖光,隔岸龙舟舣夕阳;今日欢游复明日,便将京洛看钱塘”……自然美中融进了建筑和园林的艺术美,是南宋画家们经常入画的题材内容。他们经常在环湖的风景佳丽之处与西湖日日为伴,尽情体会和描绘五光十色的湖山美景,凝练出“断桥残雪”、“苏堤春晓”、“雷峰夕照”的画意。

在以西湖为创作表现对象的画家群体中,南宋画院画家中尤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即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绘画作品最为代表。四人作品风格新异,构思新颖,追求意境的创造,以抒情为主要目的,表现出一种西湖情结。我们从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卷》可见一斑。

刘松年,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终身与西湖为伴,是真正的西湖边的杭州人,日日面对西湖挥毫作画,醉心表现出西湖的万种风情。 现存之《四景山水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共为四段,画上都没有印款,但可考察为刘松年真迹。后幅有明人李东阳题记。纵41.3厘米,每段横68厘米至69厘米不等。分别描绘当时杭州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亭榭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设色清丽妍秀、笔墨苍逸劲健、界画工整、季节渲染十分得体。每段均集山水、人物、庭院、楼阁于画面之上。画面第一幅,春暖花开,乍暖还寒,堤边庄院,花朵争艳,游人玩耍归来,两仆人牵马议论;第二幅,夏日炎炎,水边虚堂,柳荫覆盖,荷花映日,主人端坐堂上,一小童侍旁。第三幅,秋高气爽,枫染霜红,庄园四周寂寥幽静,一童子正在汲水,主人则怡然静坐养神;第四幅,冬风凛冽,大雪纷飞,路上一人骑驴,一人徒步,正在匆忙赶路。四幅画均主题明确,构图布置井然有序,对不同季节特征的把握极其到位,让人如身临其境。

在南宋时期的西湖绘画作品中,湖光山色于四季之中自然变换,昭示着西湖内在生命之韵的律动。和南宋很多画家一样,夏圭也表现西湖的云烟水月,著名的作品有《西湖柳亭图》(绢本,设色,纵107.2厘米,寛59.3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作品中可以看到柳堤回环,长堤、水榭、画舫游客。水墨氤氲,画面丰富、笔墨精谨,密而不乱,节奏感甚强,颇得真实之美。岸边有游船停泊,水上小舟来往,近处柳梢上露出酒旗,都表现了这南都湖上春光的佳胜。夏圭描绘西湖的作品还有《西湖春雨图》、《湖畔幽居图》。另外李嵩和他的《西湖图》亦久负盛名,亦是现存宋代最为完好的一幅描绘西湖全景的名作。宋理宗时画院祗侯、杭州人叶肖岩也画过《西湖十景图》。宋理宗画院待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陈清波,亦是画西湖的著名画家,多作西湖全景。据《绘事备考》记载,其作品有《断桥残雪》、《雷锋夕照》、《南屏晚钟》等,现存之《湖山春晓图》(绢本,设色,纵25厘米,寛26.7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即为其中一幅。马远的《荷亭消夏图》、马麟的《荷香消夏图》、《荷塘飞燕图》,於青言《莲华图》,梁楷《芙蓉水鸟图》等等。

诸多南宋画家描绘西湖的绘画作品传递的西湖情结,既有取景角度转换的地域因素,又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更有绘画风格变化的画理因素。

由于南方的经济在北宋时就凸显超过北方之势,其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江浙地区的经济、文化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这就给发展绘画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官邸民宅、茶楼酒肆、商号、店铺等从艺术欣赏到生活实用的各个方面皆沿袭汴梁习俗。再加上高宗赵构本人的个人嗜好,国事甫定,和议初成,便不思恢复,而浸于翰墨,踵先世遗风,招集名家,重兴画院。画院建设在这一时期成效卓著,尤其是画学出身的画家,在北宋末年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期恰逢创作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他们于靖康变乱之后流散民间,有的则辗转南渡,通过各种途径被照入高宗画院。此外,南宋画院体制上的不严密,为宫廷画家的个性创作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条件和气氛;宫廷画家的待遇,比之徽宗时期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此外画院设在宫廷之外的望江门内,位于环山的西湖之畔,画家们有了陶乎自然的便利条件,西湖、孤山、钱塘江等等,这些优美的景致折服无数迁客骚人,自然更被画家们摄入作品之中。江浙、特别是杭州西湖的秀美风光滋养培育了南宋画家们,他们以这些自然景物为观摩对象,“外师造化”的生活体验,造就了其笔下众多的西湖绘画名作。这些画作里的西湖,不惟只有风景的靓丽,严谨精妙的笔墨交织着画家一生的挚爱深情,沉沉地落在丝绢之上,他们那种对于西湖的虔诚膜拜漫浸于画幅之上,静谧无语、情愫使然。在他们的西湖画卷作品中,我们可以呼吸到西湖的气息,体悟出他们眼中心底的西湖意象。例如传说“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等题名,原都为南宋画家马远所拟,可见他对杭州西湖的钟爱。

总之,在南宋画家们的苦心经营和巧妙描绘下,我们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西湖风光,感受到了西湖的秀美、风雅和诗意。

[1]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2]陈传席:《中闭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 6月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 l2月

[4](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814册[z].台湾 :商务印书馆,1983

张春霞,商丘师范学院讲师,从事中国画教院研究。

猜你喜欢

画院情结西湖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
毛绒情结
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告别“GDP情结”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