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史话

2011-08-15

现代出版 2011年3期
关键词:类书经书史书

秦汉图书编撰特点:就编撰形式而言,汉代图书的编撰体例已渐完善。注释成为汉代经书著述的一种重要方式。史书出现了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卷端题名和单书目录。就图书内容而言,以经书编撰为主,其他类型著作也很丰富。史书编撰也很发达,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官修史书《东观汉记》。由于经学的发达,作为经学的附庸,字书的编撰也很兴盛。以《尔雅》《说文解字》《广韵》为代表的三大字书开了古代文字训诂的先河。这一时代文集也大量涌现,另外还有科技类图书等等。

魏晋南北朝图书编撰特点:就编撰机构而言,秘书监作为官方主要修书机构的地位得到巩固。除官方编撰图书外,私家图书编撰活动也相当盛行。就图书内容而言,一是史书大量出现,如少数民族史、典章制度史、地理著作、谱牒类图书等等;二是由于魏晋玄学的影响,不少著作侈谈老庄,以道释儒;三是志怪小说较多;四是多体文集开始出现,文学著作受到史无前例的重视。就编撰形式而言,抄撰是这一时期一种重要的著述方式。就图书编撰质量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名著迭出,成就颇高,出现了不少经典名著,对后世图书编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出版史》)

治书之学:前人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中,由于各方面原因,夹杂着大量真伪难分的典籍。要正确地利用它们,就需要认真地考辨,这种学问就叫“辨伪”;有些古籍虽然已经亡佚,但却有零篇断句,或较完整的章节“隐”于其他书籍之中,要把这些篇章、语句搜辑起来,恢复古书部分原貌,这种学问叫做“辑佚”;一部书由于多次传抄、印刷,形成不同的本子,要想得到正确无误的书籍,就要讲究鉴定各种不同的版本,这种学问叫版本鉴定;一部书在流传过程中,往往有脱、缺、讹、衍等现象,即非本来面目。误用这些资料,就要致谬,故研究学问不但要有版本知识,还要做校勘工作,又称校雠。这几门学问都是围绕图书展开的,故通称治书之学。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插图本中国图书史》)

隋唐图书编撰特点:隋代享国日浅,故著述数量不多。官修书数量多篇幅大。图书内容全面,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其中尤以书目、地理、类书、历书等令人瞩目。到了唐代,史馆和宰相监修国史制度的建立为官修书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物质基础。图书编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就图书内容而言,四部皆备,尤以史书、法律、类书、文集为多。就图书编撰形式而言,传奇、类书、别集、科举考试书等大量涌现。

宋代图书编撰特点:图书编撰理论进一步发展,书局成为官方图书编撰的重要组织形式。就图书种类而言,宋代除编撰经书之外,还编撰了大量史书、医书、类书和诗文别集等。就编撰形式而言,两宋多有创新。宋代最早出现经注合一的形式,首创了纪事本末体。而且,宋代还开创了我国古代版权保护的先例。

元代图书编撰特点:就编撰机构而言,元代官方以翰林国史院为主,不少机构参加了图书编撰,如奎章阁学士院、艺文监、秘书监和司农司等,它们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就编撰图书种类而言,元代官修书以史书、政书见长,经书则主要以翻译汉文文献为主。民间图书编撰以诗文集为特色,子书和医书也有不少。就编撰体裁而言,元曲、杂剧的编撰是元代图书编撰的一大特色。

(摘自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国出版史》)

猜你喜欢

类书经书史书
喜讯
“汗青”原来是史书
单宝塔诗
类书编纂与类书文化(下)
类书编纂与类书文化(上)
宋代类书中的博物学世界
经书面条
为小人物喝彩
古代典籍分类中之事物分类法探源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