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少数民族出版网络平台及其公共服务模式*
2011-08-15尹章池
◎ 尹章池 高 原
民族出版以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出版为主,是国家思想舆论平台和理论宣传工具之一,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公益性。民族出版物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受众较少、印数低和发行量小,文化生态性强,且市场化程度低。今天,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改变传统出版模式,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实现编辑制作数字化、办公自动化,将是所有出版社的必然选择,民族出版业也不例外。
一、民族出版可以利用网络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1.数字出版可以克服民族出版中有语言而没有对应文字的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出版困难。①数字出版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之后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读取使用。可以利用图文声像处理技术以及电子出版形式,对那些有语言而没有对应文字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开发整理,出版发行和传播。
2.数字出版可以为民族文字出版节约成本。在民族出版物的出版过程中,文字编译和排版是较为困难的,而且所占成本也比较高。民族出版物往往是印数低、发行少,因而造成单位成本高。如果民族出版实施数字化,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民族出版物的单位成本。如蒙古文出版,按照国家规定的蒙文排版价格,仅排版一项支出就占一本书全部成本的1/2~1/3左右,而如果开发采用数字技术排版就可以使排版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下降到1/4左右。②运用数字化,不仅降低了费用,而且使得信息得到共享,人力资源得到节约,这样同时也可以避免重复选题和资源浪费,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
3.数字化出版适应时代要求,有利于民族出版市场的开发。当前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而网络阅读率则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数字化出版在我国有着很广的受众面,数字化阅读的读者群已经形成。这些为数字化出版创造了出版物的消费条件,当然也就为民族数字出版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读者群,开发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4.数字出版更加适合民族出版特点,有利于民族出版内容的传播。出版行为有着很强的规模经济特性,而我国民族地区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也相对比较落后,许多民族出版物有着特定的受众,导致民族出版物具有受众少、印数少、再版少的特点。③数字出版中的电子书、移动电子书、多媒体电子书、按需印刷、按页打印等新兴图书形式,可以很好地利用到民族出版的数字化中来,有利于促进民族出版内容的传播。
二、民族出版网络平台的性质和组织实施模式
民族类出版网络平台的构建,首先要明确该平台构建的性质,然后考虑组织实施策略。
1.民族类出版网络平台的性质
我国民族出版事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全国民族文字出版社共有38家,分布在我国14个省,可以出版23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年均出书5,000种,共5,000万册。早在2007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多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属公益性出版单位。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财政补贴,并逐年有所增长。”该通知明确地把承担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出版社定性为公益性出版单位。因此不难看出民族类出版社网站应该是由政府支持、保护、扶持的公益性出版网站,这个平台的构建应该以公益性为前提。
2.民族出版网络平台组织实施模式
现在少数民族出版社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民族类出版社许多还是局域网,有时用外网就打不开,甚至找不到他们的主页。这一方面表明民文出版的数字化任重道远,另一方面更加凸显建立国家少数民族出版网络平台的示范意义和信息共享的社会责任。民文出版数字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织协调不足和原有体制、机制不活造成的。从激活民文出版市场出发,满足各民族出版社经营环境的改善,创办一个有效、持续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刻不容缓。目前国家民族出版网站的打造和营运至少可能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门户网站的子网。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门户网站中设立“少数民族出版”专题,链接到“少数民族出版网络平台”。这个平台可以由国家民委信息中心组织建设。民族出版社目前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委属事业单位,与其他地方民族出版社有业务指导关系,各社间形成较为固定的网络。由国家民委信息中心负责管理日常网站事务实至名归。这种模式是在原有局域网基础上的改造和升级,有承建单位和运营基础,但后期协调和资源聚集有困难。
(2)新闻出版总署门户网站的子网。利用民族出版专项资金创办“国家少数民族出版公共网络平台”,作为新闻出版总署门户网站的子网。这种模式建设起点高,政策资源及后期配套效果好,资金较有保障,但从零开始,建设周期长,使用滞后。
(3)民族出版社协会创办的行业网络平台。发挥协会的作用,成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当然由若干领军理事单位出版社牵头。这种方式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建设出版选题数据库、版权数据库和出版人才库有先天优势,在建设资金分配和网络管理权限设置方面存在博弈,其中的任何不公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4)独立的第三方创办的网络民文出版平台。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少数民族文化基金、信息开发商从公益目的出发,自愿开发民文图书出版网络平台,出于文化使命或企业责任的承担和坚守,这样的网站一开始规模不是很大,但只要给予政策指导和恰当的经济扶持,他们可能走得更稳、更远。国家可以同时选择两个模式并行发展。
三、民族出版网络平台的功能模块与服务
我们认为,国家民族出版网络平台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提供相应的公共出版服务。
1.选题资源库与合作开发
选题资源是民族出版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民族出版是一座富矿,需要开采规划。选题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各个民族类出版社的民族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结合数字出版的特点,将各类文字与图片,视频等资源结合起来。要吸纳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的专家智慧以及最新成果来建设选题资源库,避免遗漏选题或重复选题。指导各个出版社致力于图书选题质量、品位和档次的提高,经常邀请有关学科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组成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专门化、制度化、经常化地召开专题会议,为重点选题进行论证、决策,并为长远选题建设出谋划策,重点建设自己的选题资源库。38家民族类出版社在选题上有交叉,因此造成重复出版,选题资源库便于各出版社在做选题时有一个共享、比较和筛选的参照蓝本。
2.出版物资源库与整合链接服务
我们以云南民族出版社为例。④在该出版社的首页上,有个“图书展示”区。将该社出版物分为了“文化教育”“旅游”“少数民族古籍”“明信片系列”“社科、民族、文艺”“医药、经济、科技、农业”“少数民族文字”类。这样人们就可以对该社出版物总类一目了然。而且在他们的“图书展示”区还建立了相应的检索系统,分为“图书查询”“在线阅读”“新书上架”“分类浏览”“阅读推荐”等相应的5个检索条目,更易于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目。我们认为,在出版物资源库的建设上,我国大多数民族出版社还是做得比较好的,目前需要国家民族出版网络平台予以集中或链接,当然民族类出版社网站还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就是书目更新较慢,需要加强维护。
3.版权资源库与贸易窗口服务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出版资源,如蒙古文化、藏文化、彝文化、西域文化、古纳西文化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对中国民族图书感兴趣的读者越来越多。⑤其中有关民族医药、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类的出版物最受外国读者喜爱。其中一些出版物的版权输出有很大的潜力,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及其配套政策有利于民文图书的版权输出。“中国少数民族出版物版权资源库”可以集中各民族出版的品牌和无形资产,将零散予以打捆,克服民文图书出版分散经营、难以集团化的弊端,把无形的出版资源转化为有形的经济优势,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一些拥有与中国少数民族同族跨境而居的国家,也是少数民族出版物出口的一个主要市场。比如,有关蒙古族和朝鲜族的读物可以直接出口蒙古国、朝鲜和韩国这些周边国家,藏文出版物可以出口到印度、尼泊尔等国,尤其要重视这些民文图书的网络营销开发,或者与他国的合作出版。
4.网络书店与配送服务
国家少数民族出版网络平台也可以开发其市场运营手段,为网络书店提供交易和支付的空间,并审核和监督网上运营企事业单位的行为。现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在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方式相比,方便快捷是网络购物不可比拟的优势。网络购物品种多,支持24小时下单,又辅以搜索技术,这些优势是传统零售所不具备的。⑥国家网络平台要发挥长尾效应,为民族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小众图书,或者为小众的民族出版物找到自己的读者。
5.公益性项目管理与评价
2000年,国家设立了少数民族出版资金。近几年,国家拨出新闻出版发展专项资金,组织实施重点出版工程和项目,其中就有不少民族类图书。这些都是公益性项目,需要一个完善的评审、公示、实施、监督和社会评价的平台,以保障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这个平台只有由国家少数民族出版网络平台才能胜任,负责对这些获得资助的公益性项目进行跟踪和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应该不同于经营性项目,要提高公益性项目在出版公共服务、读者满意度和文化贡献指标等方面的权重。评价结果应当作为下一次项目申报和评审的重要依据,是信誉和资历的凭证。对于民族出版,要在生产上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使公共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⑦
6.网络论坛、书评与营销服务
网络论坛自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就存在了,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很大活力的网络平台。民族出版网络平台的建设,当然不能忽略了网络论坛这一强大的宣传功能。实际上利用网络论坛进行营销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的,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⑧论坛营销除了人工费用之外,基本上不需要其他任何费用。这主要是因为公共的综合性网络论坛对任何发言者来说都是免费的,一般只需要在论坛进行会员注册。这样,既不增加出版成本,也能够缓解营销费用的压力。而且在论坛上,出版社的营销人员可以直接地和读者进行交流,双方可以及时地交流和沟通本社出版物和服务存在的问题。而且论坛有利于形成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体,这样有利于信息资源的收集,出版社更可以通过分析、判断,从这些信息中开发出优秀的选题,形成产品、反馈信息、新选题、新产品的良性循环。
民族类出版社网站的建设,应该重视书摘与书评这一功能模板。云南民族出版社的首页,在网页的正中央就有很醒目的一个菜单栏,其中就有书评与书摘一栏。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停留于网络化的浅阅读,精心编辑的书摘可以给人留下第一眼的好印象,从而引起读者的购买欲望。民族类出版社的图书大多针对性较强,因此提供网上书摘服务,内容要有针对性。一个有效的策略是:由出版社、书商组织稿件,有计划有规模地组织实施。⑨民族类图书的书评要达到预期的作用,要保证书评具有浓缩性和解释性的特点,要具有创造性,尽量提高书评质量,使书评提供的信息不仅仅是真实、可靠的,而且能够得到增值和升华。
结论:少数民族出版具有一般出版的共性,又具有资源特色化而产生的选题稀缺性、读者基数小而产生的市场有限性、文化保护而伴随的出版公益性、难以集团化而导致的经营分散化等特殊性。数字化出版技术可以聚合少数民族出版的出版资源,转化出版劣势为出版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网络出版平台,示范和引导少数民族数字化出版。这个平台致力于提供各民族出版社在出版资源远程共享、出版政策传播研究、民文出版项目评审和监管、出版物及其版权资源的国内外贸易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注释:
①、② 廖健太.中国当代民族出版研究[D].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5:200-208.
③ 满福玺. 论民族出版物的民族性、社会性与经济性[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40-144.
④ 段波.网络将为民族出版插上腾飞的翅膀[J].今日民族,2009(7):56-58.
⑤ 宝贵敏.论民族出版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出版,2007(4):21-23.
⑥ 马映红、高诚.从网络书店的发展看网络购物的优势[J].现代经济信息,2009(15):41-42.
⑦ 禹宾熙.民族出版改革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以民族出版社为例[J].出版发行研究,2009(2):26-28.
⑧ 冯雁.论坛营销——图书营销新思路[J].科技与出版,2009(7):7-10.
⑨ 梁启东.图书的广告书评化与书评广告化[J].图书馆杂志,2010(2):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