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画作品《拿破仑加冕礼》的特点及意义
2011-08-15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
周 昊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
对于一位渴望名垂千古的帝王而言,除了文治武功外还应有精美、庄重的艺术作品记录下自己的光辉形象。对拿破仑而言,大卫便是自己艺术形象的最佳诠释者。而《拿破仑加冕礼》则是拿破仑时代最为成功的宫廷画作。当人们看到这幅画时,便会被画中拿破仑那傲然的君王气质所深深折服。大卫巧妙地把握住了这场加冕仪式所应具有的庄严气氛,并以自己精湛的绘画技巧完美的展现出来。
画面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拿破仑正高举皇冠,赏赐给皇后约瑟芬。皇后双手合十,跪在皇帝面前,低头受礼。围绕在皇帝周围的是教皇、法兰西主教及众位将军。再往外则是外国使节、宫廷陪臣和政府官员。而大卫选取加冕礼上的这一瞬间进行表现也可谓是用心良苦。按照西方自古沿袭下来的“君权神授”传统,欧洲天主教国家的君主理应在即位时前往教皇国由教皇为其加冕,象征着世俗王权的合法性受到教皇的认可。然而,心高气傲的拿破仑硬是将教皇请到巴黎为自己加冕。应该说,对于一个世俗君主而言,这已经是千百年来未曾有过的殊荣。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加冕仪式上,当教皇手举皇冠正要进行加冕时,拿破仑一把将其夺下,自己戴在头上。很明显,拿破仑是想以此来证明,皇位是他自己拼出来的,用不着别人的赏赐与认可。当然,大卫则不适合再次表现这令教皇受辱的一幕。鉴于此,他巧妙的避开了这一情节,选取拿破仑为皇后加冕这一主题进行表现。既突出了拿破仑行使皇权的高大形象,又为教皇挽留了一丝颜面。
从构图和色调上看,大卫牢牢的把握住古典主义的“中心突出”原则。即以拿破仑为表现中心,画面的焦点以拿破仑为主轴。整幅画作从左至右,呈现出逐渐抬高的趋势。配合着画面中心的亮光部分将观众的视线牢牢的锁定在拿破仑与约瑟芬身上。在色调上,圣母院内的冷光源使现场的气氛显得庄重而冷峻。但同时,在清冷的画面处理下。拿破仑、约瑟芬及教皇等主要人物却以暖色调进行刻画。特别是皇帝与皇后二人,身披一件暗红色的棉袍,既显得雍容华贵,又在色调上吸引住了人们的目光。大卫极为擅长通过光线的明暗处理与色调上的冷暖对比来突出主题。在看似理性冷峻的色调氛围下,他对主体人物却有着极为强烈的刻画描写,从而将主角牢牢地放置在中心位置。
在对人物肖像的刻画上,大卫也将自己精准的写生功底发挥的淋漓尽致。画中一百多位人物皆是按照真实的相貌刻画。当然,最为细致突出的仍是拿破仑与约瑟芬二人。大卫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不单单只是真实地描绘人物的相貌,而是认真体会人物的心理状态,抓住人物一瞬间的气质与神态特征。再看画中的拿破仑,他神色庄重,充满自信。那泰然自若的样子不经意间已显露出王者气息。同样地,对皇后约瑟芬的刻画也显得颇为细致。她低头不语,双手合十地跪在拿破仑面前。面对着这一巨大的殊荣,约瑟芬表现出一个贵妇所应有的端庄与淡然。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跪拜姿势,但大卫仍然将约瑟芬优雅的气质完美的展现出来。与罗可可风格中那些矫揉造作的贵妇相比,大卫笔下那约瑟芬的美丽显得更加自然与庄重。而这也正是两种艺术风格的区别所在。
那么,《拿破仑加冕礼》这幅画作的诞生背景及历史意义又是怎样的呢?在笔者看来,大卫的这幅画作绝不单单只是一副优秀的油画作品。它对19世纪法国艺术的发展和当时法国的官方艺术政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卫出身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学画时的经历使大卫在艺术上坚定的选择了古典主义道路,并在政治上站在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一边。而“美术注定要受到政治的强烈影响,它绝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而独立存在。任何美术家和美术作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或明显、或隐现地都会表现出一定政治观点或政治倾向。”①与大革命时期的许多画家一样,大卫也明白艺术对政治的宣传功用是多么强大。因此,在大革命期间,大卫利用手中的画笔热情的为革命摇旗呐喊。他曾在国民会议上说到:“艺术必须帮助全体民众的幸福与教化,艺术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②在后来,他更是深刻的领悟到艺术对政治的巨大影响力,并直白的说道:“艺术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为了帮助某一个政治理念的胜利而存在的。”③拿破仑上台后,大卫成为帝国的首席宫廷画师,法国的艺术政策实则由他掌控。为了使新古典主义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大卫必须亲手树立起一个光辉的典范,它不但要具有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还应当有着极大的政治影响力。而为他提供这个平台的正是拿破仑。
拿破仑在文艺政策上大力推行古典主义。他认为古典主义那崇高典雅的艺术风格既可以装饰自己的新帝国,又可以一扫先前波旁王朝的颓废之气。1804年登基后,拿破仑希望以艺术的手法记载这一伟大的历史性时刻。而大卫无疑是完成此项任务的最佳人选。因此,《拿破仑加冕礼》这幅画作便应运而生了。可以说,这幅油画具有着艺术上与政治上的双重纪念意义。它为新时期法国的官方艺术政策奠定了基础。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大卫的这幅作品不免有为专制帝王歌功颂德之嫌。但它的艺术魅力与历史意义是不容抹杀的。与先前的罗可可艺术相比,新古典主义显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它有力的肃清了先前法国画坛那奢靡、颓废的风气。它那庄严、神圣的艺术魅力与拿破仑的不朽功绩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注释:
①摘自《美术概论》.陈美渝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42页.
②③摘自《艺术与观念》.威廉•弗莱明,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