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艳曲兴于南朝 胡音生于北俗——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之比较

2011-08-15梅选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陕西咸阳712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4期
关键词:西曲吴歌子夜

梅选智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陕西咸阳 71200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上承两汉,下启盛唐,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一、形成原因

(一)南朝民歌的形成

准确地说,这里的南朝不是时代概念,而是地域概念,包括今天的长江和汉水流域。南朝民歌主要分为吴歌、西曲两大类。吴歌、西曲并出江南,东吴以来,稍有增广。“起始皆徙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卷四十四《吴声歌曲》)“按西曲歌出于荆、郢、樊、邓之间,而其声节送和与吴歌亦异,故其方俗而谓之西曲云。”(卷四十七《西曲歌》)前者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及周围地区,这一带习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共有326首;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今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阳)、邓(今河南邓县)等几个主要城市,是南朝西部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共有142首。从时间上来说,吴歌产生于东晋及刘宋的居多,西曲多产生于宋、齐、梁、陈之间。大部分收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南朝民歌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地理因素。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长江及汉水流域,这里气候润泽,山川明媚,花木繁茂,民间自古以来便极具热烈而浪漫的情思。《南史.循吏转》说,宋世太平之际,“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又说齐宋明时,“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袨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这种情形在民歌中也有表现,如“初阳正二月,草木郁青青。蹑屐步前园,时物感人情”。(《读曲歌》)又如“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秋》)

其次是经济因素。南北朝时期,南方物产丰盛、经济发达。而最为富庶的地区首推荆、扬二州,所谓“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孔靖传论》)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得居民生活比较优裕,思想也少受束缚,故以民歌为代表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活跃。

再次是人为因素。汉代民歌采集尚有“观风俗、知薄厚”的意味,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便没有这种政治含义了。当时统治者采集这些艳情民歌,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喜好和享乐。《南齐书.萧惠基传》说:“自宋大明以来,声伎所尚,多郑魏遗俗,雅乐正声,鲜有好者。惠基解音律,尤好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辄赏悦不已。”这里所说的雅乐正声其实便是汉代的相和歌,但此时人们对这种雅乐已经没有兴趣了。他们喜爱、采集的民歌多“郑魏遗俗”,即所谓的新声。他们不仅自己能唱这种新声,如:《晋书·王恭传》载有“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南史.王俭传》也有“褚彦回弹琵琶,王僧虔、柳世隆弹琴,沈文季歌《子夜来》”的记载。而且他们还拟作这种乐府诗,如《前溪歌》《璧玉歌》《桃叶歌》等。《南齐书》载,王仲雄曾在齐明帝面前唱自作的《懊侬曲》。至今尚存世的文人拟民歌之作,及经过文人加工、润色的民歌,为数仍有不少。所以我们虽以“民歌”来称吴歌、西曲,但应该明白其中也包括这一时期的文人创作。

(二)北朝名歌的形成。

北朝民歌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鼓角横吹曲是军乐,它们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后来传入南朝,被梁乐府保存了下来,故称“梁鼓角横吹曲”。《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收有一小部分北朝民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地域辽阔,景色壮丽,故北方人性格粗犷耿直,心胸阔达豪迈。又因为北方少数民族大多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缺乏农业社会的稳定性和秩序性,往往是征服伴随着被征服、掳掠伴随着被掳掠,武力成为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他们崇尚强力,以武勇为荣。加之北方长期战乱,无论是中原居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还是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都伴随着残酷的血与火。这些都造就了北方民族的强悍气质。孕育南朝民歌的是城市的歌管楼台,而北方民族则诞生在茫茫草原和刀光剑影中。

二、思想内容

南朝民歌多是绝妙的恋歌,且艳而不荡,唯见情深。如“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子夜歌》)故明朝胡应麟《诗薮》评其“虽诗极淫靡,而调存古直。至其用意之工,传情之婉,有唐人殚精竭虑不能追步者”。

它们多以女性的口吻,热烈讴歌人类美好的爱情,描写爱情生活的种种场面。这里有爱情的渴望,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有欢会的愉快,如“芳萱初生时,知是无忧草。双眉画未成,那能就郎抱”。(《读曲歌》)有离别的忧伤,如“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子夜歌》)有相思的痛苦,如“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子夜四时歌.冬歌》)又有相见无期的煎熬,如“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子夜歌》)还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如“华山畿,君既为依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也有对负心男子的怨恨与谴责,如“渊冰厚三尺,萦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冬歌》)“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同时也表达了被抛弃的痛苦,如“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子夜歌》)

北朝民歌内容广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战争之惨烈。整个北朝时期,战事不断。在初期“五胡十六国”期间,战争尤为频繁。北朝民歌中,有许多反映战争的诗篇,如《企喻歌》《紫骝马歌》《慕容垂歌》《李波小妹歌》《隔谷歌》以及《陇上歌》等,均属此类题材的作品。如《陇上歌》写晋陈安为抵御匈奴刘曜而战死的事情,以较为细致的笔触叙写了陈安与刘曜追兵格斗的过程,对战争的描写较为具体。而《企喻歌》则写了战争的惨烈,“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

其次是羁旅之悲苦。长期的战争,人民流离失所。但同样是羁旅行役,南人与北人态度不同。颜之推《颜氏家训》说“江南伐送,下泣言离”,而“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肠虽欲绝,目犹烂然。”北人“少流涕”的性格,行之于诗歌,便是不作小儿女状,慷慨有丈夫气。如“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杨柳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歌辞》)虽有漂泊无依之悲,然终不作流泪哀呼之状。

再其次是豪侠之勇猛。此类诗歌反映出北方民族崇武尚勇之风。如“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辞》)诗把自己比作猛禽,把敌方比作小雀,形象地表现了他们那种“以刚猛为强”的本色。又如“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琅邪忘歌辞》)他们虽爱美人,但更爱长刀与快马。

再次是风物之壮美,此类诗歌主要描写北朝风光景物或游牧生活,如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这首民歌是敕勒人的牧歌。前六句大笔素描,静态勾画,末句由静转动,生机全出。这样的诗句,只有生活在草原上,热爱这片草原、这种生活,并以此自豪的人才能唱出,绝非文士伏案雕琢可得。故黄庭坚称此诗“仓促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最后是爱情炽热。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北朝民歌中自然也少不了对爱情的描写。但北朝民歌中的爱情表述与南朝民歌截然不同,南方女子面对心爱的人唱出“碧玉小家女,不敢盼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显得内敛、含蓄。而北地风情,面对自己喜爱的人,便说“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禅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肠柳枝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唤天。”(《地驱乐歌》)不管是哪首诗,都反映出北方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她们爽直泼辣,丝毫不忸怩作态、羞羞答答。

三、艺术风格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音,如以“藕”谐“偶”,以“莲”谐“怜”之类。这些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谐音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如:“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这种表达方式被后世称为“吴格”,他使吴歌、西曲缠绵婉转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更加突出。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装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直率动人,写实感人。这些特点为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诗境提供了思路与途径。

[1]王亚琴.汉魏六朝文人弃妇诗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王秉英.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谈[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陈文新.古代诗歌与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猜你喜欢

西曲吴歌子夜
电影《醉吴歌》圆满杀青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月亮的第十六个子夜(外二首)
子夜吴歌·冬歌
江南音一曲,传唱千年
子夜无眠(外四首)
《南北朝子夜四时歌春歌》
西曲矿8号煤层瓦斯可抽性评价与抽采效果
论吴歌和西曲中的水乡意境
西曲在民间的遗存考略——以大调曲的音乐元素分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