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
2011-08-15邱红革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邱红革 (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
邱红革 (衡水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艺术人才应该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较强艺术创新能力、深悟大众审美文化和审美情趣,懂得文化产业化发展规律的新型创新人才。高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中,应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与时俱进。
艺术设计;培养;新模式;思考
此论文为衡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有了新的需求,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务实的精神,开拓思路,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能否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是否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致。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高校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应当更加制度化,如成立教材编审机构,对现有教材进行定期评估、审核,并着眼长远,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制定新编教材的规划,增设交叉学科课程,如人文学、心理学课程,创意学课程等等。人文课程主要包括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增加文化底蕴等。《营销学》的开设可以使学生了解营销学的知识与技巧,在文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取得优势地位。《创意思维》等相关课程将引导和开发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促进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满足教学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建立教师聘用考核小组等机构,对聘用教师从德与才、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此外,在教师入职前,还应对其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学校还应该给予教师进修和深造的机会,使之更新知识与观念,开拓视野。高校艺术专业教师的进修培训,应与工资福利、职级评定等挂钩,并以制度形式作为保证,增加和激励教师自我完善与提高的自觉性。
此外,通过定期考评、组织学生评教以及教学督导等方式,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进行综合检验和评价,完善的以学生为主导的评价与择聘机制,都将有利于增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发挥其教学探索的潜能。
三、优化教学环节,创设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1.建立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意思维
在艺术教育的课堂上,教学不应只进行知识传授,还要将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新能力。对艺术工作者来讲,创新就是以新的思想和理念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某个艺术元素进行联想,选择,修改等逻辑训练,培养其求异思维。所谓求异思维,即通过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发现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处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和模式的思维成果。求异思维重在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打破头脑中既存的条条框框,从不同方面、角度和层次思考问题,激发自主意识,创设出多种构思方案。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优化认知机制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使之具备在不同可选策略中,具备选择出最富有创造性新构思的能力。
2.建立丰富多样的课后交流平台,促进教与学之间的沟通
目前,网络普及,博客、论坛、微薄等快捷的网上交流方式,具有经济、便捷、有效的特点。教师可以在网上介绍和评价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现象,并抛砖引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参与,同时,教师也便于借此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状况。
3.利用实践基地等一切渠道,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综合化艺术教育模式。
学校与企业可以优势互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双赢的互利合作。在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中,学生逐渐熟悉工作的流程,了解社会需求和大众审美心理,并在参与艺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逐渐培养和锻炼艺术实践能力,同时,从社会实践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用于进行专业设置和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教学活动的改进。
4.加强对艺术考察的管理和组织,开拓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艺术考察是研究和体验人类艺术发展史的重要手段。通过艺术考察,加深对艺术发展过程的认识和艺术审美特点的理解,系统全面地了解艺术全貌,并从中吸收和借鉴有益的知识,为艺术创作提供宝贵资料。对于在校生来讲,艺术考察使学生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并将兴趣转换为对艺术的持久热爱。比如,通过对齐白石先生艺术经历的艺术考察,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白石老人的绘画成就,体会到他“绘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真谛,还可以深入了解他的艺术人生,体会到其傲,其痴,其谦的人格品质和艺术气质,更好地实践自己的艺术人生。
四、优化和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学生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察,还要对学生情感和品质的发展状况、人文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全面客观的考核与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激励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对于学生评价标准应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一方面,坚持考评客观、公正性原则,使用绝对评价法,另一方面,考虑个体差异,选择个体差异法。评价标准不能再单纯以分数决定。例如,在学生的考察实践中,如果评价只是一个分数,难以概括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付出。设立和评出诸如“优秀考察报告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之类的奖项,不仅是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评价,也对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的鼓励,这样的评价增加了评价层面,有助于对学生产生激励效应。
五、利用多种实践渠道,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意识
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表现在人文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创新素质等诸多方面,其中人文素质最易被忽略,它反映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价值观、情感交流能力、团队组织能力等诸多方面。人文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诸多渠道完成。
1.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个性独立精神,道德取向,价值观,责任意识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校训中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校的精神文化氛围,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人格品性。
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地震之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学生积极参加捐款赈灾活动。众志成城,通过这样的活动,唤起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其爱国热情,学生融入到集体、社会以及国家的命运之中,个性品质和人文精神因此得到升华。
2.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和活动包括艺术采风,艺术考察等等。在艺术采风中,眼前山清水秀,群山巍巍,麦浪起伏,茶园翠郁,牧场广袤,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艺术采风既是感受生活,寻找艺术创作源泉的方法,如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认识到时代赋予的责任,把握机遇,扎实努力,为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1]夏燕靖.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合理课程结构的成因探讨与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3).
邱红革 (1971--),女,汉族,河北任县人,衡水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理论教研室讲师,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是艺术学、艺术教育学、艺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