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翻译与商务英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1-08-15贾延玲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大众文艺 201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商务商务英语

贾延玲 (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系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文化翻译与商务英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贾延玲 (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系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影响下,根据学生和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将为学生实现其发展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创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科特点;翻译能力;实践能力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09SY-11005)

牡丹江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11)

一、前言

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专业分支和当代国际商务活动的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则从商务活动出发,教学中突出商务活动中的英汉双语交流与公关沟通能力,因此,在学生的翻译实践中,学生的翻译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能力。其次,商务英语是商务活动的交际工具,其语言常常超出传统的语言内涵。因此,就翻译实践能力来说,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人文知识,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涉外商务人员的文化品位和个人形象都非常重要。更何况,全球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把新术语和外来词源源不断地融入了商务英语的语言和词库中,这些词汇的来源也紧紧跟着文化的发展。词汇和习惯用语不断更新变化使商务英语学生在从事翻译实践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学生翻译能力发展的特点

切斯特曼认为翻译能力包括:(1) 对特定文本或词语生成一系列可能译文的能力;(2)“迅速、肯定地”从这一系列可能的译文中选择一种最合适贴切的译文的能力。玛莉安娜•奥罗兹科(Mariana Orozco)认为,翻译能力的关键是转换能力,而转换能力又可以具体分为几种次级能力,包括理解能力、重新表达能力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能力等。奥尔布雷克特•纽伯特提出了五种评估翻译能力的标准(Albrecht Neubert):语言能力、语篇能力、题材能力、专业知识的能力、文化能力、转换能力。这一提法与玛莉安娜•奥罗兹科的提法都很接近,都认为翻译能力不仅仅是语言能力。如果我们以上述几种标准的翻译能力为广义的翻译能力,或许可以把语言能力以外的项目称为狭义的翻译能力,即转换能力、知识能力(题材能力)、工具能力、心理生理能力、语篇能力、文化能力等等。翻译学派的领军人物霍姆斯和巴斯奈特也指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翻译不是静止的纯语言的活动,在文本外的文化语境至关重要。当然,对翻译能力的划分充分说明了翻译能力不仅仅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其中,文化能力对学生翻译实践的影响不可小觑。

三、文化翻译对商务英语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

1.创设商务交际文化环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翻译是“通过使用语言学语言”而不是“现在学,以后使用”。[1]商务翻译的学科特点更是强调了翻译的实践性,没有翻译实践体会的商务翻译教学对学生来说会成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交际文化(交际文化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由于缺乏对语言中蕴涵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而发生交际误会的文化知识)可增加学生对文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教师以交际文化为切入点,创造商务环境让学生从事翻译实践会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文化的冲撞与语言实践的磨练有助于升华学生对“文化不可译性”等翻译概念的理解力。教师也可利用交际文化特点,丰富商务翻译实践内容,使其涉及更多实用性题材,促进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语言能力、技巧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商务口译实践的练习形式针对性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真枪实弹的实践效果是解释讲义和做些练习的通常做法望尘莫及的。[2]这样,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篇章的翻译而言,既体现其社会价值,彰显其个人价值,教师对其成果的正确、适时的评价也搭建了师生之间的尊重、理解和共识,刺激着学生的思辨及再创造热情,思辨的过程就是一创新的过程。在人类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21世纪的今天,创造活动和创新已是学生将来就业与立身之本,在翻译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造与创新能力,学生深入浅出并兴趣盎然地长期坚持创新能力,形成习惯便为自己终身受用,这不但对翻译创作是一种高效尝试,为其它科目、其它专业的学习都积累了深厚的财富,为其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以商务知识文化为纽带,以交际文化评价为手段,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在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对语言理解的文化背景知识)背景下的翻译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语言的了解。但商务翻译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过程中,以交际文化评价为手段的教师评价与评估起着抛砖引玉的重要作用。纽马克(Peter Newmark)也曾说过:“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条主要纽带。”[3]

翻译课上以交际文化知识为依托,充实评价内容,丰富翻译评价形式。让学生评价自己作品,小组集体评价学生作品,找专家评价学生作品,学生评价教师作品,学生也可评价翻译名家作品等。对中外文化背景鲜明的翻译内容可交替做历时与共时评价,定期评价同一个人作品。也可对同一学生或译者在同一阶段对不同作品的不同翻译成果做共时评价。不同形式的定期成果评价不但使教师在其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也使学生在一定阶段内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对于较难完成的长远计划更加充满信心。短期目标较易看见成绩,激励学生为了能占有“一席之地”而力争上游、积极思考,学生中的优秀者也会为其它同学树立榜样。对于复杂的交际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讨论式评价可使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沟通,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坚持力,教师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成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同,促进其相互合作与互动,使学生更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创作过程或创新成果,主动的运用自已的头脑处理或加工的翻译活动对学生而言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加强,与同学和教师间的互动也是其交际能力的体现。

3.丰富商务学生文化阅读内容,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过程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经验与文化感染,更重要的是独立吸收知识的能力,这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根本方法。文化研究的学者霍加特(Hoggart)强调广义而不是狭义的文化,提出了在广大文化背景中进行的“价值阅读”,这种“价值阅读”提供了理解文化的新的途径,而文化也成了学习语言的杠杆。教师让学生阅读精品,从书籍中获得广博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在书籍的文化环境中体会语言规律,在价值阅读中稳固自己的汉语与外语功底。开展学生广泛自由阅读,开阔学生观察事物的视野。鼓励学生阅读名家译作,体会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指导学生网络阅读,与文化的“耳濡目染”同样感染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技能的提高,教师要起到有效参数作用。教师可规划阅读日程,做阶段性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思辨,评价要有针对性,指出学生的某个或某方面的特色,对于初涉翻译的同学来说,犀利刻薄的语言只会使他们产生畏惧情绪,退缩不前或放弃目标,以一对众的翻译课堂也需要教师对特殊同学精选阅读内容,做到有地放矢。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更多原版书籍,布置读书笔记让学生总结阅读效果。学生的学习倾向是与感情体验息息相关的,在与教师和谐的阅读互动中独立“重组”与“转化”知识,并用于翻译实践,在愉悦的气氛中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与学习的习惯,这在信息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对于接受终身教育的个体,都会成为未来生存的立身之本。

[1]曾文雄.任务教学法研究及在中国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5.(1).

[2]卜玉坤.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的研究、改革及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3]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贾延玲,牡丹江师范学院西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商务商务英语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