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童声唱法的教学和方法

2011-08-15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大众文艺 2011年11期
关键词:母音童声唱法

徐 洁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浅谈童声唱法的教学和方法

徐 洁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艺术教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艺术教育同学前教育一样,应从小抓起。如今,多种多样的少儿才艺大赛在各地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教育在儿童群体中的发展。童声唱法也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得到了认识和推广。但其普及面还不广泛,童声唱法的教学仍然是声乐教学体系中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其理论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艺术教育;少年儿童;童声唱法;教学

童声唱法并非是少年儿童本能的、自然的歌唱。它是指根据变声前少年儿童的歌唱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人体发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适合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的科学用嗓方法。少年儿童因其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给童声唱法的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激发少年儿童的歌唱兴趣、教授他们正确的发声方法呢?

一、以教寓乐、培养兴趣

1.少年儿童的声带发育缓慢,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声带发育的状况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相对来说,三岁至变声前是比较稳定的时期。因此也是少儿学习歌唱的最佳时期。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少儿具有多动、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差等生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培养兴趣为主,建议4到6个孩子为一组上大课。在练声曲中可以加入一些情景练习,例如:音阶的练习,在上行时可以告诉孩子是向上爬楼梯,下行是下楼梯。而母音可以选择像“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这些少儿熟悉的语句来进行练习,并告诉孩子们大老虎有多么凶猛,在演唱时一定要张大嘴巴。但是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嗓音条件、音域范围进行组织教学,以轻机能(声带边缘振动发声)歌唱为主,防止在音阶的高音区利用本嗓大喊大叫。

2.由于少年儿童的学习动机是直接动机,他们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童声唱法的教学应具有“直观性”。根据少年儿童模仿、记忆力强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不必讲授太多的声乐理论知识,应以范唱为主,运用歌唱感觉进行启发、模仿式教学。在范唱过程中,演唱姿势、口型、语言、面部表情、音准、节奏、歌唱表现等都对少儿歌唱有直接的影响。但少年儿童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例如:《找朋友》《丢手绢》等歌曲的教学中,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边做游戏边演唱,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唱歌的兴趣。

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少年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中,其歌唱生理、心理以及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童声唱法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实施有计划的教学。在选择作品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幼儿童(3~8周岁)时期的发声训练

这一阶段的儿童声音非常稚嫩,训练时稍有不慎便会铸成伤害。因此建议在初期多进行一些不发音的预备练习,例如哼鸣练习。通过哼鸣练习让孩子们体会到发声是要有着力点的。另外要强调发音的姿势。许多儿童在发音时脖子用力、喉肌压撑、下巴前伸、弯腰塌胸、站姿不直、口型不正,连四肢都不知如何摆放。在训练时一定要反复纠正这些错误的姿势,让孩子们从刚开始学习唱歌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声训练以中声区(一般是指c1-b1或f1-c2之间)为主,开始发声时以三度音区为主,然后逐步扩大到五度音的旋律,且多采用同音反复或级进旋律。速度以中速为宜,音量以中强(mf)为好。在母音的选择上可增强其趣味性。如一些小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等。

第二阶段:少儿(8~11周岁)时期的发声训练

少儿阶段的发声练习是在低幼儿阶段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的。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注重在气息和打开喉咙上,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将一定的理论知识讲解给他们,但要注意方式,要通俗易懂。例如:吸气时像闻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一样、演唱时要有惊喜状等。在音域的选择上可以扩大到一个八度范围之内,练习曲有同音反复或级进旋律过度到以跳进旋律为主,速度仍以中速为宜,可适当增加渐强渐弱的音量。多以同母音为好。

第三阶段:少年(11~变声前)时期的发声训练

当经过了少儿时期的训练后,中声区的声音基本稳定,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音域扩大到c1~f2的范围,同时要加强技巧性的练习,可进行一些连音、大跳、顿音练习。连音要唱的连贯、流畅、圆润而优美;大跳要注意气、声的结合和声音的统一;顿音要唱得轻巧有弹性。练习曲的歌词可进行一些母音的转换,也可选择用唱名练习。

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声训练,只是大致的划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灵活的组织。童声是世界上最纯美的声音,这是其他人声所不可比拟或取代的。少年儿童因遗传基因、身体发育、环境影响的不同,他们的歌唱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因此在童声唱法的教学中,必须以既开发儿童的嗓音,又保护儿童的发声器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训练,并结合学生的自身条件因材施教,切勿用教好某一个孩子的经验去教其他的学生。本文只是对童声唱法的一些共性分析,希望能对童声唱法的教学有所帮助。

[1]赵素珍.音乐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J].中国音乐教育,2005,(12).

[2]胡晔.白红.《新编实用歌唱大全》[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6.

猜你喜欢

母音童声唱法
童声飞扬
夏 天(童声合唱)
《御制满株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蒙语老乞大》中的蒙古语第一音节母音比较研究
浅谈“o”母音在声乐训练中的作用
换声区唱法在男声歌唱教学中的训练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正确演唱意大利歌曲五个母音的重要性与具体练习方法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