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2011-08-15福建省莆田五中艺术组福建莆田351100
曾 云 (福建省莆田五中艺术组 福建莆田 351100)
浅谈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曾 云 (福建省莆田五中艺术组 福建莆田 351100)
美术鉴赏课是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它以欣赏作品为主,对不少学生来说鉴赏课成了“枯燥无趣”的代名词。如何把鉴赏课变得生动有趣,成了目前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对此,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才能提升美术鉴赏课质量。
一、精炼讲解——在语言引导中鉴赏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十分紧张。学生上美术鉴赏课的心态,必然与其他列入高考课程对待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坚持精炼原则做好讲解,为学生上好鉴赏课积极“导航”。
1.课前引入力求“新”。课程导入一定要有“新”意,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鉴赏美的欲望,提高其兴趣点。如在《新的实验》课前,我在教室中间地上摆上长幅画纸,通过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手提颜料桶亲自体验“滴撒颜料”,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乐趣,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上好新课打下的良好开端。
2.课中点拨力求“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让学生们接受美的熏陶,体会到作品的情趣,掌握到正确鉴赏美的方法和途径。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既要注意张弛有度,把握课堂节奏,又要善于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参与鉴赏。
3.课后小结力求“精”。在鉴赏课结束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是鼓励学生继续拓展和探索美的最好方法。最后的总结,既要深入浅出,又要简明扼要。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形象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二、善于发问——在思考讨论中鉴赏
随着自我意识的提高,高中生表达独立见解的能力和愿望更强。在鉴赏课上,教师要循循善诱,激发学生鉴赏热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鉴赏和分析作品,从而在思考讨论中发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述见解的能力。
1.坚持提问的启发性。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优秀美术作品进行观察,让学生真切地通过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使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都得到挖掘和施展。如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对作品的内容、表达的内涵进行思考。有的甚至可以通过故意“引错”环节,让学生向老师“质疑”,巧妙地引导学习思辩。
2.坚持答案的多样性。在鉴赏艺术作品时,教师不能习惯性地把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及喜好先传达给学生,一味地做主观化评说,要尊重每个学生对作品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面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不仅要善于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要包容学生的不同看法。
3.坚持争辩的方向性。在美术鉴赏课中,学生想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师想象得多,鉴赏的兴趣点各不相同,思考的层次和走向也不尽相同,在讨论和争辩时往往容易出现跑题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掌控话题,及时引导纠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交流讨论的方向始终保持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如《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圆形图形,让学生们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所见到的景象,学生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借此引导同学明白一个道理:对待相同的事物时大家的感受与视点也都会不同,从而引入正课。
三、巧借平台——在运用网络中鉴赏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上好美术鉴赏课的有效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提升教学效果。
1.充分用好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化,丰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的美术网站,收录一些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课堂实录,便于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如在鉴赏外国美术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及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网络就成了很好的帮手。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引擎,输入相关字词,就可以查到大量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从而使鉴赏更有深度。
2.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在熟悉传统教学设计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编制出一套适合的教学课件,通过制作课件,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呈现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信息方式,使美术鉴赏课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记忆。如在《各异的风土人情》的一课中,我通过制作课件,以图声并茂的形式,展现中国民间艺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样式,让学生看过之后有大饱眼福之感,从而达到美术课美感渗透、潜移默化的教学目的。在《战争与和平》,我在课件中加入战争场面的视频,让身处和平环境中的学生更能体会到战争的可怕性与灾难性,加上音乐的气氛渲染,让学生反思感受对和平的呼吁,从中了解美术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3.发挥电教设备作用。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美术鉴赏必须建立在可视形象的基础上。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可增强学生鉴赏时的直观感受,为美术鉴赏创造更加优质便利的条件。如对鉴赏作品的局部放大,色彩调配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完成的任务,就可以在多媒体技术中得到轻松演示体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创设情景——在体验实践中鉴赏
以视觉的形式去认识和理解具象作品是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途径,而在此基础上以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实践体验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则更具有特殊意义。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大胆引入学生表演、动手体验、想象感悟等新颖的实践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很好的尝试。
1.引入有趣的表演。在美术课堂中,运用造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形体动作,从而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如在鉴赏外国雕塑《拉奥孔》时,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拉奥孔与其两个儿子被巨蟒紧紧缠住身体,痛苦地扭动与奋力挣扎的情景,我选择一些同学进行造型摹仿,通过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对这组雕塑作品留下更深的印象。如在欣赏雕塑作品《艰苦岁月》时,可借助有舞蹈表演才华的同学表演,以肢体动作语言的将静止的具象画面流动起来,让学生突破以往的思维模式和鉴赏形式,学会以一种开放的眼光来鉴赏美术作品。
2.增设动手的环节。常言道“动口不如动手”。美术鉴赏课不能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来开展鉴赏活动,而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动手环节,帮助学生增加对美术作品的感性认识。如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体验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心得,“找一找”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是如何表达思想意识的;“做一做”小型的沙雕、泥雕、纸工等。让学生综合地体会作品的内涵,有效地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创造想象的意境。美术鉴赏毕竟是视觉基础上的个人心理体验。特别是有些现代作品更难以言说,这就需要运用情景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艺术的真谛。如在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鉴赏上,教师可以进行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的演唱,通过深沉和极有劳动韵律的节奏音调,在模拟的微弱叹息声、号子声中体会画面给人的悲怆、压抑和沉重感,从而更深刻认识画家所表达的对平等、民主的人类社会的信念与渴求,以及对一切不平等、残暴行为的抨击和憎恨。从而更好地认识到,创造美术形象就是要创造出“通过具体生动的个性,来表现事物的共性与普遍真理的形象,也就是创造艺术典型”。这样,同学们加深了对美术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取得的效果更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