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画院制度下的美术教育

2011-08-15逯金鹏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艺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

大众文艺 2011年11期
关键词:画学画院画家

逯金鹏 (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艺术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0)

浅谈画院制度下的美术教育

逯金鹏 (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艺术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0)

在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宋代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辉煌时代,这个时期下不仅产生了大量丰富灿烂的绘画艺术作品,更出现了一批光耀古今的绘画大师,研究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对我们研究当代的美术教育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

文治;文人画家;画学;发展;借鉴

宋代统治者提倡文治,虽因兵弱屡受外辱,而文化却粲然可观。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绘画艺术也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支持,各种画科在成熟齐备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花鸟、山水、人物诸科竞相争艳,不断突破旧的藩篱,创造出新的水平。绘画内容、题材更加广泛开阔,风格技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绩斐然。教育范围也不断得到扩展,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甚至娼优名伶,培养了一大批出身各个阶层的绘画人才。有专攻一科的专业型绘画人才,亦有多科皆善的综合型人才,其中不乏名垂千古者。更为出色的是出现了大量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文人画家。文人画家将绘画与文化并重,不仅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给养,发展了绘画的人文内涵,同时还提升并扩展了绘画的社会地位及教育价值。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技法传授上,关注多元文化形态的学习成为宋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极大的丰富了古代美术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并于无形中扩大延伸了美术教育实施的范围和教育意义,对后世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皇帝喜欢绘事,礼遇画家,这一崇尚风雅艺术的传统自我国上古时代就已存在,或出现于政治目的,或为个人喜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一传统下的艺术体制也逐渐趋于完善。

宋代宫廷同历代的皇家一样收藏了历代的名人画作和字帖供画师临摹学习,画院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就是要求画师具备高超的绘画水平,掌握各种绘画方法比如山水的的皴法、人物的线描、花鸟的上色法等还有其中的章法等等。其二就是尽可能的多的复原保留一些历代的优秀画作和字帖。谢赫“六法论”中的第六法为“传衣模写”,一作“传模移写”,讲的是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在宋画院教学中宋徽宗搜集历朝名画供画院的学生去临摹,去学习。在人类历史上,绘画始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推动和决定着绘画发展的总趋势,这是绘画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此外,绘画还有它自身的传统,有它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这就是绘画发展的自身规律。前代的绘画,总是给后代的绘画以巨大影响,后代的绘画又总是要继承前代绘画的成果,这就是绘画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由于这种历史继承性的存在,绘画的大战就有了自己的传统。之所以宋代画学要求学生临摹前代的绘画作品,一种是“借古以开今”。学习遗产,是一种手段,继承借鉴的目的是为了革新创造,为今人服务。历观古代名家,没有不是博学诸家,独抒己见,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与众不同的面目,这就叫“具古以化”。他们学习传统精华,在深入生活、描写生活中灵活运用传统、发展传统。正如沈宗骞所云:“如一北苑也,米芾父子宗之,黄王倪吴宗之,宗一鼻祖而无分毫蹈袭之处者,正是其自立门户而自成其所以为我也。”学习古人,不能只满足于像古人,否则,艺术就不能发展,艺术生命就要停止,石涛说得好:“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是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

一种是“师古为上乘”。在中国绘画史上,还有一批人,对继承传统的目的,不十分明确,他们脱离生活实际,只知道临摹,不知道创造,结果陷入“泥古不化”的死胡同,所谓“死守旧本,终无出路”。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批评了北宋后期山水画坛,说,“今齐鲁之士,临摹迎丘,关陕之士。临摹范宽。一己之学,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南宋末年,也同样产生“人人马远,个个夏圭”的类似状况,到了明末、清一代那种“家家一峰,个个大痴”的摹古之风刮的更甚,严重地阻碍着绘画的创造发展。在宋代画院,宋徽宗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临摹历代的优秀画作对培养画师的重要性。现在我们一些美术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也是要求从临摹古画或者临帖开始的。当学生达到了一定的绘画水平之后再去培养他们创造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较快的掌握绘事的捷径。

宋代画院从北宋建立,历时三百余年,宋代画院到宋徽宗时期达到高潮。宋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史上就是不一个杰出的画家。赵佶初登基时,就对周围的人说:“朕万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这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未做皇帝之前就经常与驸马王诜等人有所往来,对绘画情有独钟,且有一定的造诣,以致青年时期便“盛名声誉在人间”。其在山水、人物、花鸟、书法方面都有涉猎,可以说无所不画,无所不精。传世作品约有二十余件,尤以花鸟更为精妙绝伦。其画风基本分为两种,一种用浓丽的色彩精工绘制,形成极具“黄家富贵”的传统,一派艳丽富贵的情调。他的这种风格对画院的画家影响很深,如韩若拙每画一只鸟自嘴到尾皆有名称,连鸟的羽毛都有一定的数目;另一种是用水墨渲染而成,崇尚清淡的的笔墨趣味,这是从徐熙,易元吉、崔白等人处接受来的画法。赵佶在美术史上最为影响的并非是他的绘画而是他的对美术教育的贡献。他本人不仅是画家而且还是个艺术教育家,画院的组织者和教授者。他还编选了上千册的《宣和睿览集》,在其当政期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设立了绘画的专业学院——画学。宋国子监画学是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史上唯一国立而属学校性质的专门绘画教育机构。是一个有完整的、有系统的有目的培养绘画人才的皇家绘画学院。可以说他创办绘画专业学院的目的和动机,基本出于自己对艺术的爱好和需要。他的生活时刻离不开艺术,他命人编撰《宣和画谱》甚至“睿思殿日命侍诏一人能杂画者宿值,以备不测喧唤”。同时还把绘画并入科举制度,以画取士,要求“益兴画学,教育众工,入进士科,下题取士,复立博士,考其艺能”。宋徽宗创办画学不仅有一套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招生制度,考试制度和画生待遇,以及寄宿安排等。这在美术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宋徽宗的画学为后世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模式,直至今天我们的学院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其教学模式的影子。不可否认,由于当时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等时代的局限,宋徽宗的画学不免存在障碍美术教育发展的不良因素,但其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当代美术教育学习借鉴的地方。诸如提高艺术工作者的待遇,艺术者的文化素养,以及画学制度的设置,课程安排都有我们可以拿来并融入当下美术教育环境重新得以利用的可取之处。

[1]李永林:《中国美术教育史纲》.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2]范凯熙:《美术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版俞剑华主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2年版

[4]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5]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

[6]令狐彪:《宋代画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

[7]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画学画院画家
梁潮印风得意忘象篇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主持人语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从松年《颐园论画》看晚清画学之变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酷炫小画家
聪明的画家
春睡画院教师美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