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艺术
——意象中的旋律

2011-08-15李晓翠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1期
关键词:韵律旋律节奏

李晓翠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建筑艺术
——意象中的旋律

李晓翠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常德 415000)

建筑艺术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可以使人感受到愉快的“建筑意”,即建筑的“意象”。在这种“意象”中所给予人的旋律感则是建筑和谐美的体现。建筑通过其形式与结构、内外空间序列、以及装饰、色彩等的审美处理来谱写和谐优美的旋律,使人沉浸在一支支风格迥异的“乐曲”之中,体验着生命的律动。

建筑艺术;意象;旋律;和谐美;美学

Abstract:The conceptual art of architecture gives people pleasant“architectural feeling”, i.e., the “architecturesque”.The melody sense given by the architecturesque reflects the harmonious beauty that lies in the architecture.The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melodies with various different styles in the architecture are composed through a series of aesthetic treatments to the architectural forms and structur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patial sequence, decoration and color, etc., which are enjoyed and experienced by the people.

KeyWords:The art of architecture;The image;Melody;The beauty of harmony;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置身于布达拉宫广场,巨大无比的建筑耸立于眼前,仰望金钟金幢,背衬着蓝天白云,耳边传来低沉洪大的诵经喇叭声,仿佛整个空间都被赋予了生命,即使我们并不信仰宗教,也无法摆脱那种浓郁宗教氛围的感染。”——这就是建筑艺术的魅力。

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另外还是一种象征性艺术。通过艺术形象,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意念,并向人们传达一种强大的信息,使人置身其中并受其感染。在中国建筑艺术中,“象征”是意象的基本表现特征。《周易》认为立“象”可以尽意,美与艺术可以通过意象来表达,“意象”即“表意之象”。中国第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有使人感到愉快的一种“建筑意”。这就是指建筑的“意象”。即建筑师的造像以及欣赏者的想象,它需要欣赏者去发现和感受,其中在这种“意象”中所给予人的旋律感则是建筑和谐美的体现。[1]在建筑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可以从有限中见到无限,从节奏和韵律中去召唤艺术的生命。

欣赏建筑艺术并置身于建筑的空间中,时常会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如果它不具有音乐般的“信息”,这种韵律美又是从何而来?[2]事实上,建筑作为空间存在,其庞大的体积虽然无声无息,静止不动,但当意象在我们对于建筑的审美观念中占据主体地位时,其参差不齐的空间序列就映入了眼帘,通过大脑捕捉到的审美形象随之产生出一种内在的“运动冲动”。这种“运动冲动”给人以生理的快感和心理的美感,此时的建筑虽静尤“动”,似乎在意象之中形成跳动的音符,仿佛全身心沉浸在一支支风格迥异的“乐曲”之中,给人以生命的律动。[3]黑格尔《美学》说:“音乐,尽管和建筑是对立的,却也有一种亲属关系”。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作为“凝固的音乐”。

建筑,凝固的音乐,多么古老而优美的比喻。相传在遥远的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有一位著名的青年歌手——奥尔菲斯,他的歌声极其悦耳动听,他还经常给各种木石之物起名,并凭借神力赋予其活跃的生命。因而受到阿波罗神的青睐,并授之以七弦竖琴,其音美妙绝伦,山岳动容,为之起舞,流水敛神,为之伫听。中了魔法的木石在琴声中陶醉,依其节律,组成了各种建筑群,曲尽而余音袅袅不绝,韵律和节奏永远的凝固在建筑物上,化成了自身的比例、匀称和均衡。[2]这一神话传说从另一角度体现了建筑意象和音乐韵律的美学联系。

建筑艺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在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听到和谐的旋律交互激荡着,仿佛心灵音符的化身,演奏出动人的情感,令人陶醉其中。作为一种艺术审美形式,建筑通过其形式与结构、内外空间序列、以及装饰、色彩等的审美处理,给予人意想中的旋律感受,使人在建筑艺术中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1.通过建筑形象与结构来体验意象中的旋律

建筑形象和音乐形象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讲究比例与和谐,音乐中的旋律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成乐音,并通过时间秩序水平的推进来塑造音乐的形象,它是音乐的灵魂。与音乐不同的是,建筑的节奏和韵律是靠视觉获得的,从而在意象中产生律动。建筑形象所给予人的旋律感受是一种在想象中存在的意识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建筑意象中的旋律感,这种感受是富有想象力的,也可以是模糊的。比如威尼斯的比萨尼-莫里塔府邸(Palazzo Pisani-Moretta)上层中央券廊的窗棂,从两根相邻的柱子来看,它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开间。另外,可以把柱子看成是由上部半圆形窗棂所连接的。这种模糊的图形感受,在意象中选择变换,像是贝多芬所喜爱的模糊旋律,使人可以从弱拍听起,也可以选择从强拍听起。再如,法国巴黎圣母院,高耸的尖塔、密集的垂直线条、阳光与彩色玻璃窗所造成的飘渺虚幻的室内气氛,正好体现出基督徒向往天堂的超世脱俗的愿望。而在它的下部“透视门”由一个套着一个的层层后退、逐渐缩小的尖圆拱券组成,就像交响乐的发展部中一段节奏鲜明、渐次渐弱的旋律。[4]

在建筑的结构形式中也与音乐中的形式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我国四合院的结构形式与曲式中最小的结构——起、承、转、合(欧洲传统音乐中叫陈述、巩固、发展、终结)四句方块的乐段及其相仿。四合院四面房屋围合起的庭院,一个为一进四合院,好比为一个平衡、均称感强的乐段,两个称两进四合院,以此类推。两进以上的四合院由二门——垂花门或屏门连接沟通,正房、厢房之间,一般由抄手游廊连接沟通。这种一层一层的扩散开去的形式,形成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等,这种钢琴鸣曲优美的旋律通过建筑意象触动人的心灵。

2.在建筑的空间序列中演绎着“巨大的交响乐”

建筑的空间序列就像是一部成熟的乐曲,既千变万化,波澜起伏,又主题鲜明,浑然一体。正如梁思成先生的比喻,如果有一座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一柱、一窗,又一柱、一窗排列的建筑物,其节奏和韵律就好比“蓬、恰、蓬、恰…”一般的四分之二节拍。若一柱两窗的立面节奏,则似四分之三的华尔兹。[5]建筑意象中的旋律体现如此,而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体验到了和谐,在“凝固”中“流动”。

建筑的韵律感通过空间序列展开,可以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感,类似音乐中的序曲、扩张、渐强、高潮、重复、休止,给予人的旋律感。比如:北京城的故宫,从正阳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到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直到景山,十几个院落纵横交错,前奏、渐强、高潮、休止,上百宫殿错落有致,当你观赏过天安门,得到壮丽辉煌的强烈印象之后,进入端门前院落,由于空间的紧窄收缩,突然让人产生压抑的感觉;端门至午门的院落,纵深被拉得很长,午门在院落尽头傲然耸立,心情顿然开朗,精神为之舒展。在此你会不知不觉被引入庄严肃穆的境界,激动的情绪到达顶峰。三殿之后,直至景山,其建筑高度渐次下降,最后过渡到景色秀色,情绪复归于平。雄伟壮观的空间序列像是演奏着“巨大的交响乐”。

3.建筑中色彩浓淡冷暖的变幻与音乐的优美旋律

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而音乐是听得见的色彩。和谐的色彩与音响的和谐是一致的。建筑中色彩的变幻所产生的旋律也是一种和谐美的体现。最具特点的,萨尔兹堡城区的建筑都保留了中世纪的特点与其后来的巴洛克风貌的楼房精巧别致、连缀成片。其建筑墙体装饰五颜六色、温馨轻柔,给人以至纯至美的感受,犹如萨尔兹堡夜晚从临街窗口飘出的莫扎特小夜曲那不疾不徐的音符一样,这种建筑的意象给予人的轻柔旋律,如同置身于浓郁的音乐氛围之中。如果让我们给海边的别墅化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纯白色,还会选择一些蓝色作为屋顶的色调,这样既不打破白色的宁静又增添了一些节奏感,从深蓝色过渡到白色,给人以遥远淡雅的印象,最深的蓝色可谓是一架风琴,深蓝色好似低音的大提琴所演奏的旋律,蓝色犹如大提琴,淡蓝色像是一支长笛,同样演奏着莫扎特的音乐。

建筑的色彩好比琴键,欣赏者的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建筑师就是钢琴的手,所演奏壮观的音乐会,感动了所有的观众。由此,建筑的意象所给予人的旋律感受到达了顶峰,触动了心灵。[6]

结语

建筑,是最高的艺术,它达到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的和谐之感,这是建筑的目的。在建筑的“意象”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可以从有限中见到无限,从节奏和韵律中去召唤艺术的生命,从而给建筑以其自身的灵魂,使建筑艺术在意象中演奏一曲曲优美的旋律。

[1]王伟,毛兵.概论建筑设计意象[J].山西建筑,2006.(32-4),27~28.

[2]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07.

[3]侯靖宇.刘银娜.建筑艺术:凝固的音乐[J].安徽文学.2007.(9).151.

[4]谢浩.建筑—凝固的音乐[J].城乡建设.2002,(11).60~61.

[5]梁思成.凝动的音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40.

[6]喻丹.色彩与音乐的迷离关系[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增刊),2008.(10).91~92.

猜你喜欢

韵律旋律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春天的旋律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春天的韵律
韵律之美——小黄村
YOUNG·节奏
7月,盛夏的旋律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