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心而生
——对艺术造型设计的思考

2011-08-15陈煜蕊吴贵良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设计

陈煜蕊 吴贵良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由心而生
——对艺术造型设计的思考

陈煜蕊 吴贵良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万物的生长发展总是由最初的形态产生,如同胎儿在母体中逐渐生长形成。基于基本形态来衍生出无限丰富的造型。这种“基本”即事物发展的轴心,它不仅是造型的基础,也是变化的依据。由心而生的结构生长造型是艺术造型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由心而生;造型;轴心;结构;设计

一、艺术造型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看重设计,现代社会对于设计无论是从审美还是从功能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艺术造型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艺术设计专业造型训练以发展对形体的创造与表现能力为目的,产生丰富多彩的作品。

对造型的把握处理是设计师和艺术家所共同需要的基本能力,是通向专业的必经桥梁。艺术设计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按照尹定邦的说法,艺术设计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三大类,而每一大类中又包括若干小类[1]。对于一个设计师而言,造型能力是培养设计思维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对于高校设计教育而言,它不光在于教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和培养造型能力。我们通过对造型的要素训练后,对结构、材料、色彩、功能、美的秩序有切身体验,进而使我们在结构把握能力、视觉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认识提高。

二、中心的概念——由心而生

1.结构

从造型的构成形式来讲,点线面是造型最基本的元素。线条在表现力上更为简洁明快,面的出现有了生成复杂造型的可能。对结构的认识把握是造型的基础,也是造型的第一步。对于形态结构的训练对于掌握造型有很大帮助。物品要依靠结构来支持自身具有强度,刚度的稳定形态。有了结构,才能谈到材质,色彩,功能等因素。在当代设计中,某种情况下结构既是设计作品的内在构造,也是其外观。由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他坚持以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形式,不少作品甚至是完全暴露结构的设计。形式上的精简却不能阻碍他对于细部结构的精雕细琢,使得作品升华到本质的纯粹境界,使得现代主义达到一个高峰。

2.心

“艺术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不是对刺激物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2]艺术作品不是对现实世界的表面探求和复制,而是艺术家表达情绪的需要,是内心世界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和无意识的产物。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被称为记忆表象看[3],人的设计创造离不开对事物的记忆表象,基于基本型能衍生出无线丰富的造型。传统的造型旨在打造自然写实的能力,而这种空间生长造型摒弃追求表面的神似,以轴心为基础,从而更容易引起人们对于造型美的感动和认同。柯罗曾说过他每次画画时,总要祈求上帝让他象儿童一样地对待自己所描绘的景物。艺术造型训练需要激情,它应该在某种状态下无意识的有心而生。

心指什么?心指内心,表层内的本质。中心是什么? 中心即重心,轴心。乐记有云:“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这是对于音乐本质的精辟论述。运动员要有重心才不会失去平衡,齿轮要有轴心才能转动工作,树木要有树根才能开枝散叶。围绕事物的中心,我们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同样的道理在艺术造型中也是一样,艺术作品也是由心而产生。不是简单的从轮廓,表面的设计推敲,而是通过对中心的认识理解,我们才能打破停留在事物表面认识。将设计思维提升到形而上的,哲学的观念上,再通过形而下的方式将这种思维带到形体具体的空间造型。这样的创新空间造型能力才能称为有灵魂的设计。任何学科和哲学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应该用哲学的手段,科学的方法追寻造型的本质意义,准确把握造型的方法。

三、设计方法

1.道 —源于自然的感动

设计首先要擅于发现自然之美,遵循自然规律秩序。在研究自然发现自然的过程中将自然之美变成艺术造型灵感的来源,将自然中发现和领悟到的美转化为艺术创造之美。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审美趣味进行组织。这种独特的发现,加上自己个性的创造才符合艺术创作的标准[4]。设计创意源于自然,根植于自然。自然是我们的导师,造型不是人类的创造,而是自然给予的启示。因此,设计师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自然造化是造型的来源,生命的韵律、美的形式就是自然之道的奇妙显现,而发现并把握这美的规律所需要的心性,则是源于自然的虚静灵明之心。

2.科学——源于理性的思考

对当下艺术创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当前艺术形式各样,花样翻新。有追求标新立异的,有拘泥于形式的。我们需要用科学理性的眼光去审视鉴赏,找出真正具有价值和符合主流审美的艺术进行研究思考。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设计的最终要求。科学离不开艺术的形象思维,艺术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必须有赖于科学。

3.艺术——源于感性的表达

对造型艺术要素、语言进行抽象的思考,也是进行设计造型的重要方式。艺术造型设计不仅仅需要技术方面的探索,同样需要和艺术进行有机结合。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综合考量,全方位提升造型感觉和能力。

4.历史文化——对于渊源的追寻

对于设计创作不仅仅要研究历史传统,研究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财富,还应该突破时代局限性。学习时要能够分析、借鉴并打破原有的程式,不能亦步亦趋去追随这些传统。这样才能有土壤和底蕴,才有经典的设计。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并渗透于一切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道德、风格、艺术、制度等,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国内的设计目前只能说是处于萌芽阶段,如何茁壮成长,如何设计出具有中华特色的产品,不是说在设计上画条龙的纹样,画些中国的古典图案那便是所谓的中国文化设计。民族的气质、传统的精神是融于设计师的思维之中,通过具体的设计,自然地显露出来,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对事物完整性的追求,对象征意义的追求,对含蓄、吉祥、寓意、美好的事物的追求等,都应是设计师体现民族风格的源泉。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冲击与磨合。不管是西学东鉴,还是东学西鉴,不同文化在寻求相互认同的同时,必然保留着各自的特色。中国现代设计只有对民族文化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将其以各种恰当的形式融入到设计中去[5]。

四、结语

造型物体一般是满足人类心理和功能需要而产生。人通过造型设计本身,显示了人的精神或心理、情感态度或某种认知关系。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超越形态之上的、隐含着的精神内涵,它是创造形态的“道”,形态本身则是“器”。探索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自然客观世界,心理情绪意识,并认识其由内心逐渐外化为事物形体的轨迹,能赋予造型艺术设计以根基和灵魂。尊重人内心中所思所想的自然流露,切忌浮躁地抄袭学习这个流派或那个风格,经典的造型就会慢慢凸现。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0.

[2]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朱乃正.卢沉周思聪文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87.

[5]曾迪来.分析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设计艺术[A]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05

陈煜蕊,女,1988—,南充市人,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吴贵良,男,1960—,成都市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纸的艺术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