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丰子恺漫画的艺术语言

2011-08-15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丰子恺漫画古诗词

潘 芬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

浅析丰子恺漫画的艺术语言

潘 芬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笔法简练,轻松随意,不拘泥,同时又具有率真朴实,平中见奇的独特风格;他的漫画集抒情性、写实性、写意性、趣味性、革新性于一身,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漫画是绘画界的一株奇葩,深受人们的喜爱。

丰子恺;漫画;艺术语言

20世纪20年代,丰子恺先生以“子恺漫画”闻名于世,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漫画家。他为中国漫画尤其是抒情漫画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美术界公认为中国漫画第一人。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题材广泛,数量众多。他曾在《漫画创作二十年》一文中,将自己的绘画分为古诗句时代、儿童相时代、社会相时代和自然相时代,他独具慧眼地发现平凡事物中的不同寻常处,以此为题画出耐人寻味的作品;他充分发挥漫画轻松、随意、不拘泥的特点,自然地流露出内心的感受,形成一种率真朴实,平中见奇的独特风格。以下我就丰子恺先生漫画的艺术语言做简单分析:

第一,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一方面是他常以古诗词句或自撰的诗词为画题;另一方面是指他表现出的对童心童真的赞美,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美好情感。面对旧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经常以直率的方式进行批评,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之情。他认为“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要与生活相关联,都要是生活的反映,都要具有艺术的形式,表现的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感情。艺术缺乏了这一点,就都变成机械的、无聊的雕虫小计。”[1]

在先生看来,人生的真谛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因此他的作品都是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生命力的蓬勃生机,人们内心世界的朴素美好,从而提供人们美好的意趣和享受。如在他的《野外理发处》《三娘娘》等乡土民俗漫画中,着重刻画主人公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的善良、自在、宁静。不管是抒发友情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今夜故人来不来,散人立尽梧桐影》,还是抒发亲情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燕归人未归》,或者是描绘旧社会弱者艰难生活的《贫民窟之冬》《高柜台》《向后转》等,又或者是感慨时光流逝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都表现了真诚深刻的人情味与艺术美。

第二,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具有写实性,很少采用夸张或变形的手法。他的不少漫画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直接写生,通过简练的笔法,真实地提炼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征,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普通百姓生活的困苦,旧社会的黑暗。例如他的“社会相时代”的作品《卖花女》《市景》《馄饨担》《云霓》等都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颁白者》《都市奇观》《鬻儿》《某父子》等,是当时另一种社会相的真实写照,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这些画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但经封老的撷取、剪裁、安排,特别是当最后题上富有文学素养的画题,画面就立即生动活跃起来,它所包含的思想容量,也随之远远越出有限画面所直接描绘的部分而发人深思引人遐想”[2],这又是一般漫画所少有的特点。我们从丰子恺先生的这些画中看到了人们当时卖花、卖馄饨、种地、养蚕、拉棉线等的生存方式,也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人们生活的困苦,以及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第三,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在创作上具有写意性,笔法简练又意境深远,给人一种恬淡悠闲、明净安详又寓意深刻的感觉。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幅作品,画面中只有一盆樱桃,窗外探进来的几片芭蕉叶,一只飞舞的蜻蜓,一个火柴盒,一支点燃的香烟,一缕悠悠而升的青烟,就这么一个简洁恬静的画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香烟越烧越短,感觉到了时光流逝;又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作品,一道卷起的芦帘,一张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一把壶,几个杯子,天上一钩新月,如此简洁随意的寥寥几笔,却把作者的心情诠释的淋漓尽致。先生在创作这些漫画时,也许只是画一份心情,一缕思绪,一种情调,却给人留下一种说不出的美感与无尽的遐想。

第四,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充满着童趣。他秉承一颗赤诚的童心,对儿童世界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与关注。他经常以自己的子女为原型,不仅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而且以淳朴的童心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先生曾经说:“疼爱我的孩子。我真心的爱他们: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更快活;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更悲伤;他们吃东西,我觉得比我自己吃更美味;他们跌一跤,我觉得比我自己跌一跤更痛……我当时对于我的孩子们,可说是‘热爱’。这热爱便是作这些画的最初的动机。”[3]在他数量众多的“儿童相”漫画中,如《阿宝赤膊》《爸爸不在的时候》《瞻瞻底车》《花生米不够吃》《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弟弟新官人,妹妹新娘子》《小母亲》等作品,无不小中见大地透视出先生的舔犊真情。他从儿童的生活中观察到可爱的意境,画面生动,生活气息浓郁,仿佛一篇篇抒情散文,意味深长令人百读不厌。我们看这些作品时也会联想到自己儿时的生活,回忆起童年的天真烂漫。

第五,丰子恺先生作为中国漫画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漫画既有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也有所革新;同时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怀,以及完全中国式的艺术趣味。先生正式作画时都是用吃水的中国纸,他曾说“宣纸固然最好,但本连史、毛鹿纸,以及韧皮纸、煤头纸,我觉得都宜于描画。外国纸要不得。笔则用平常写字的毛笔。”[4]他的画法采用中国式的白描,不作背景,完全以线条勾勒,一般不描明暗阴影;人物不点睛,却形神毕肖,形成一种以形传神的具象美。他的富于文学性的画题,他的书法,都是他的漫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的以古诗词句为题的画更是直接继承了宋代院画的传统,但是又有所革新,最大不同在于他既借用古诗词的意境,但又不受古诗词原有内容的局限,而是加以创造性的剪裁和改造,用以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使画不沦为古诗词的图解或插图。如他的作品《无言上西楼》《贫贱江头自浣纱》中,李后主、西施分别穿上了大褂、旗袍,有人曾批评说这两幅画里的人物都应该着古装,对此先生表示他不是在作历史画,也不是在为李词作插图,而只是在表达他读李词后所得的体感,他是现代人,因此他的体感应该是现代相;先生认为容貌如花似玉,但生活陷入贫困的女子,从古至今数不胜数,并不止西施一人;并且批评对方墨守成规、顽固不化。再如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画题虽取自宋词《雨铃霖》,画面表现的却是现代生活,画面与原词的意境完全不同。这种“古诗新画”不仅创立了一种崭新的画法,更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中国传统的学习绘画的方法是临摹,而先生的方法则是建立在写生的基础上。他认为无论是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还是风景画、动物画、静物画,“必以写生为基本练习,且必以忠实写生为基本练习。”“有志真正之美术者,必当以忠实写生为要务。”[5]

另外,先生曾指出陈师曾的画之所以与其他人的画不同,是因为他“不用纯粹的中国画风,而略加一些西洋画风。”[6]先生自己也是如此,他的画既保持了中国画的艺术性,又有西洋画的功底,人物形象结构比例恰当,画面符合透视原理。

所有这些,都说明先生的漫画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一幅画,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他的漫画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强烈的艺术魄力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而他的这种风格,也已经成为绘画界的一株奇葩,深受人们的喜爱。

注释:

[1]丰子恺.丰子恺文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杨可扬.《丰子恺漫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黄可.浓墨深情画童心——读丰子恺的儿童漫画(DB/OL).杭州.新美术,1982年01期.

[4]杨可扬.《丰子恺漫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5]丰子恺.丰子恺文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6]丰子恺.丰子恺文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丰子恺漫画古诗词
爆炒米花
踏青古诗词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MINI漫画
知识漫画
漫画4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