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如何理解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内容

2011-08-15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大众文艺 2011年11期
关键词:人民音乐出版社叙事曲大调

韩 笑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试谈如何理解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内容

韩 笑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素有“钢琴诗人”之称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把叙事曲这一体裁第一次运用在器乐作品中,开创了一个新的器乐体裁形式。本文通过介绍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创作背景,分析其音乐内容及演奏方法,试使演奏者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风格,进一步加深对这首作品音乐内容的理解。

《F大调第二叙事曲》;肖邦;音乐内容

一、肖邦和他的叙事曲

素有“钢琴诗人”之称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分别完成于1831-1842年间。叙事曲(ballade)一词源于法文,发源于中世纪,有“舞蹈歌曲”之意。古老的叙事曲多为舞蹈歌曲性质和回旋曲性质的分节歌性质,直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写作通谱体。①肖邦叙事曲中的舞曲节奏有受到其间接的影响,但肖邦叙事曲中的舞曲节奏的因素主要植根于波兰民间音乐。从叙事曲的浪漫主义气质和戏剧性特征来看,它们比较接近卡尔•列威和弗朗兹•舒伯特的声乐叙事曲。在肖邦之前,叙事曲多为声乐作品,是把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发展成具有戏剧性的歌曲,例如:舒伯特的《魔王》就是根据歌德的诗作曲。而肖邦把叙事曲这一体裁第一次运用到器乐作品当中是前所未有的,他开创了一个新的器乐体裁形式,并且发展了这一体裁,从而把叙事曲提高到了具有戏剧性和交响性规模的新的高度。可以说,肖邦的叙事曲既是叙事性,又是抒情性和戏剧性相结合的体裁,是器乐特点和声乐特点的完美结合。

二、《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的《F大调叙事曲》OP.38,创作于1839年,出版于1840年。1838年秋天,肖邦与乔治•桑到地中海巴利阿利群岛的玛约喀去旅行,他们在属于瓦尔德莫萨修道院的地方租了房子。乔治•桑曾写到:“这是诗,是静谧,是阳光装点出的一片美景。多么晴朗天空,多么美的地方呀,我们大喜过望。”②但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一场雨就让肖邦患上了感冒,他的支气管炎严重发作,一度遏制住的肺结核又卷土重来。尽管玛约喀岛上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但肖邦却无法尽情享受,和病魔做着斗争。

就在这景色怡人的岛上,肖邦拖着带病的身体,写出了《F大调第二叙事曲》《升c小调谐谑曲》《c小调波罗涅兹》。尼克斯在说到肖邦在玛约喀写作的作品时说:“性情暴躁、焦急不安的、猛烈地嘲笑的《谐谑曲》和失望的忧郁的第二首《波罗涅兹》都是和我们想象中的肖邦当时的心情十分一致,在《叙事曲》中也有矛盾的东西。”③肖邦在玛约喀的创作状态,就如同在《第二叙事曲》中,第一主题似在反映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作曲家愉悦的心情。第二主题似在反映了骚动的自然界,也反映了作曲家沮丧的心情,内心的激动和爆发。

肖邦把《F大调第二叙事曲》题献给罗伯特•舒曼,从这首作品的第一主题我们可以看出有模仿舒曼的音乐风格:由正的两小节、四小节、八小节的乐句组成,在钢琴的中间音域以平和的音程进行,以赋格的对位手法处理旋律,在节奏上具有“舒曼风节奏”所特有的飘逸性。舒曼在《新音乐报》上评论肖邦作品37的两首夜曲,《第二叙事曲》和《降A大调圆舞曲》时写道:“我们必须注意到《叙事曲》是最出色的一首作品。肖邦已经写过一首同名称的作品,那首是他最狂热和最有独创性的作品之一;新的一首是不同的——艺术性虽逊于第一首,但幻想和情趣则并不多见……它们打动了人们的灵魂深处。”④

三、《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内容

肖邦曾经承认他的叙事曲是受密茨凯维兹的叙事史诗的启发而写成,关于第二叙事曲的音乐内容能够与哪首叙事曲相联系,一首是《希维德什湖》,另一首是《希维德什扬卡》,一直都被大家争论和猜测,但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便留给了演奏者和听众极大的想象空间。因为这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是纯粹描写性的作品。作为演奏者和听众,可以借诗体意,把它作为演奏的背景提示。

《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段落结构清晰,对比鲜明。作品的1-45小节是牧歌式的音乐段落,是乐曲的第一段落。这一乐段音乐安静而和谐,如歌的旋律性与舞曲性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恬静、愉悦的心情,既具有抒情性,有具有叙事性。如歌的旋律从容而流畅地进行着,因三拍子的舞曲律动给人以微波荡漾的感觉。第一主题在45小节安静悠长地结束。

正当音乐沉寂之时,在延长记号之后的第46小节,第二主题如狂风骤雨般突然出现,激动而充满着惊惶不安的情绪。下行的急板如巨浪拍下,仿若暴风雨来临。第二主题在进行中无论音区与力度都在逐渐下降,高音部移低了八度,象征着暴风雨逐渐平息了。第一主题在83小节随着暴风雨形象的平息再次出现。

第二叙事曲的主要音乐形象就是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一个是抒情性的:安静,明朗,愉快,和谐,牧歌式的。一个是戏剧性的:激动,狂暴,不安的。小行板的第一主题和急板的第二主题形成了鲜明的缓急对比;在调性上,第一主题的F大调与第二主题的a小调形成了明暗对比;在力度上,第一主题的sotto voce与第二主题的ff形成了轻柔与狂暴的对比。纵观整体,第一主题好似微波而第二主题犹如巨浪。

四、通过演奏来表现《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内容

第二叙事曲的第一主题的速度是小行板(Andantino),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并带有舞曲节奏。作曲家用连线清楚地划分出乐句,8小节为一句。旋律声部要从容流畅地进行,应贴键演奏,需要演奏者控制好四、五指来演奏连线。三拍子的舞曲节奏又给人以律动感,因此要注意左手的节奏要准确。踏板应使用音后踏板,才能较好地将旋律连接起来,要随着和声属性的变化而替换。力度上,乐曲一开始的单音要安静地进入,好似进入了一段遐想,而后旋律出现,音色变得明亮,和声饱满。第一主题是复调乐段,因此中、低声部的力量要有所控制,着重突出高声部的旋律部分,使音乐有层次地展现出来。这一主题可以让人们联想到美丽的自然景色,一片安详和谐的气氛,和愉悦的心情。

接着,来势汹涌的第二主题如旋风般突然刮起,在宁静的第一主题之后掀起了一场台风,令人惊心动魄,从小声安静的(sotto voce)变成了极速火热的(Presto con fuoco)。因此,这一乐段触键要快而有力,具有颗粒性。这里的力度记号是“ff”,但需要演奏者注意到是,肖邦作为一个浪漫派的“钢琴诗人”,即使在力度极强的时候,演奏者也要对力度的使用有所控制,不能弹得太过狂放,而失去了优雅的风格。在第46小节中,右手的下行琶音与左手的上行八度,所使用的力度相反,右手下行做渐弱,左手上行做渐强,这小节重点要体现左手的旋律。第47小节右手旋律渐强,与46小节形成波浪式的力度进行,仿佛风的呼啸,浪的起伏。

从第62小节起,右手高音部使用第一主题的节奏奏出号角之音,左手低音部奏出波浪式音型,并且力度渐渐加强。调性连续向上方小三度转移,配合着乐节的上行模进和力度的逐渐加强向着高峰推进,直到小字四组的e音,好像惊涛骇浪之中发出的惊呼。

此后音域逐渐下降,力度也逐渐减弱。风暴逐渐平息,音乐安静下来。从78小节开始做渐慢、渐弱,直至第二主题结束。绘声绘色的第二主题似乎在讲述一个暴风雨中的惊险故事,似乎能和密茨凯维兹的叙事诗故事情节相吻合,但也未尝不是玛约喀岛上的暴风雨景象和肖邦内在的抑郁心情的反映。

整个乐曲的最高潮在第二主题再次出现的后一乐段(167小节起),尖锐的不协和和声与复杂的半音变化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在不断增长。演奏这一乐段时,触键要敏捷,颗粒要清晰,才能较好地表现出半音阶的进行。要注意175小节中,右手要突出双音中的根音,此时旋律在中间声部进行。当音乐上升到高潮时第二主题的片段有再次出现,这里的力度记号为“ff”。接着,紧张性的音乐终止,从“ff”急转至“pp”,第一主题再次出现。这里无论从力度、音色、情绪上都有着极大的对比和反差,紧张和激动的音乐突然戛然而止,变得安静下来。

乐曲的结尾使用了第一主题,但在调性上做了转变,由F大调变为a小调。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也好像是悲哀的语言。演奏时力度要很弱,似在探寻。在一阵沉默后(休止7拍),以一个黯淡的a小调和弦结束全曲,给人留下无限的思索、遐想。

《F大调第二叙事曲》是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最具有描写性并带有极大的戏剧性矛盾冲突的作品。自然形象的描绘和心理状态的刻画在这里得到了统一。这首作品的叙事性特征充分表现出肖邦对于音乐内容形象地把握,和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完美体现。这是肖邦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对叙事曲这一体裁形式进行运用的一部典型作品。如何更好得表现作品,我想,演奏者不仅需要好的演奏技术,更应该对作品的音乐内容,创作背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这样在演奏时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演奏出有血有肉的作品。

注释:

①《西方音乐史》.唐纳德•杰•格劳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②《钢琴诗人肖邦》.吉•德•布莱塔斯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③《弗雷德里克•肖邦作为人和音乐家》.第二卷第45页.

④《肖邦叙事曲解读》.钱仁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西方音乐史》[M].唐纳德•杰•格劳特/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钢琴诗人肖邦》[M].吉•德•布莱塔斯/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

[3]《肖邦叙事曲解读》[M].钱仁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1

[4]《李斯特论肖邦》[M].张泽民/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5.12

[5]《肖邦大型作品研究》[M].冯智全/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8.

[6]《论钢琴演奏》[M].约•霍夫曼/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猜你喜欢

人民音乐出版社叙事曲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D 大调赋格 (钢琴小品)
G大调随想曲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性依存叙事曲
《名优教师设计音乐课教案与评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
君子之交——回忆我与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