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声乐套曲《歌曲一束》的演唱分析
2011-08-15刘丽艳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刘丽艳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
舒曼声乐套曲《歌曲一束》的演唱分析
刘丽艳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歌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德国艺术歌曲在发展过程中作为艺术歌曲的一个流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在继承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把艺术歌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歌曲一束》是根据艾申多夫(Eichendorff)的诗所谱写的声乐套曲,它实现了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统一。作曲家通过富有德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使这部声乐套曲充满了典型的德国艺术歌曲风格特征,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中较重要的一部作品。因篇幅的关系,笔者结合实际演唱深入剖析这部声乐套曲其中的四首作品,使演唱者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感受这部声乐套曲的艺术魅力。
舒曼;声乐套曲;演唱分析
音乐风格舒曼从1840年初就开始投身于歌曲的创作中,无论是在书信的字里行间中,还是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无处不流露出对克拉拉的爱恋之情。但是内心深处的压抑却像铁架一样牢牢地剥夺了他的自由。以艾申多夫的诗作为歌曲创作是在这种不断上涨的激愤与敏感的背景中孕育而生的。这部声乐套曲有六首诗出自艾申多夫早年的作品,有四首诗则选自他1815 年的小说《预感与现在》,这些诗直接与小说的内容有关,了解舒曼和克拉拉选择这些诗的出处的相关信息,有利于更好地研究、演唱这部作品。
第一首,在异乡 (In der Fremde) 歌曲从升f小调展开了富有诗意的倾诉,歌唱的速度不要太快(Nicht schnell),前奏很短小,在钢琴琶音的带动下进入歌唱状态,。伴奏部分从始至终模仿吉他的音型,充满痛苦、抑郁的声音表现狂风暴雨来自故乡,逝去的父母还在故土。第一段旋律比较连贯,在每一句中出现了重复的节奏,并在重拍上增加了装饰音,演唱时在语气表达上要随之相应的变化。附点音符是感情的强调,随着和声的变化使情绪更加激动,演唱者要感受伴奏织体的变化,如在第6小节第三拍起开始的低声部逐渐与旋律声部成为二重奏性质。在第10小节中的五度音(b-升f)与旋律线交织在一起,音乐线条很连贯,表现一对恋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曲中的五度音程烘托出爱情与婚姻的音乐主题。在11小节中“in der stillen zeit”选择爱情还是死亡,在音色的表现上,感情亲切也要控制,表达出强烈的孤独感。第二段与第一段在情绪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节奏型的变化,使情绪更加激动,从内心无法平静产生了对死亡的向往。在演唱切分音及和弦时要加重音量,衬托出旋律的悲哀气氛。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在反复的曲调中结束全曲,表现身处异乡森林中的孤独及对亲人的思念。
第二首,间奏曲 (Intermezzo)舒曼特别喜爱用切分音的典型例子。为ABA曲式,速度是缓慢的(Langsam),伴奏声部四个和弦以“p”力度开始行进,运用了漂浮、恍惚的伴奏形式贯穿始终。这是一首欢快的情歌,诗意的基本主题是“肖像”(bild)这个词的,刻画了对爱情向往的神情。重拍错开的节奏型增添了冲动的情绪,两个声部的交替,表现出舒曼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表达幻想的情境,并在第二段中加剧了这种表现力,使音乐充满新的活力。第3小节中钢琴部分高声部出现的五度(b-升f)作为充满想象的映衬,第一首歌曲一样,展开了他最喜欢的旋律。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节奏的平稳,前奏的音型暗示了内心复杂的心境,在前两句要保持很平静、清新的感觉,保持这种情绪贯穿在整个歌曲中。第一小节从e2开始,在气息及声音上有充分的控制能力,弱音不要往回缩,要有内在的情感,整首歌曲都要唱在呼吸上,吸气的状态始终存在。在演唱第三段重复的部分的弱起十六分音符时,不要着急,要有一种憧憬着幸福的感觉。“肖像”这个词要强调,在结尾处体现主题的再现旋律,那句“你的肖像如此传神”使人亦犹未尽。
第五首、月夜 (Mondnacht)舒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的歌曲,是一首分节歌。舒曼在诗中的五句采用了同样八小节的旋律,歌曲从描绘黑夜的宽广、宁静的旋律上展开。右手用柔和(zart,Heimlich)的力度弹出下行乐句,间奏引入闪烁复现的十六分音符,旋律声部描绘出平静的“Himmel”一词,接着低音衬托出无际的苍穹与大地的拥抱。特别强调的是“hatt”这个字这首歌中先后出现5次,每次的重复都流露出神秘的色彩,这种节奏的律动是对歌曲风格的要求,演唱时内心一定要保持一个“静” 字,弱音要用气息的强控制体现柔和的音色。从表面上看这首作品是宁静的,却隐藏着内心的焦躁与不安,但不管如何处理,都必须保持柔和的音色表现夜的寂静。歌曲的第(8、9)小节是一个上升的旋律,同样的旋律在歌曲中出现五次, 是此曲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难点, 每一次的反复要设计不同的力度对比,表现梦与月亮的团聚、和风与麦浪的致意、灵魂深处的叹息。在第三段情绪不断发生变化,逐步把歌曲推向高潮,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土的心境,在逐渐减弱的音乐中结束全曲。
第十二首,春夜 (Frühlingsnacht)这是一首热情的歌曲,诗人以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来表现美好的春天;月光皎洁,在他的心里不知道该哭还是笑,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星星、月亮和大自然都在呐喊:“她是你的,她是你的”。三个段落都表现出旋律性,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歌曲具有高亢的热情,带来了和幸福吉祥。这首歌曲与第六首作品的速度相似,节奏十分迅速热情(ziemlich rasch leidenschaftlich),每个音对应一个字,只有快速的朗读,才能完成这首作品。从(10-13)小节充满了活跃的感觉。演唱时声音要更加自由,“她属于你,他属于你”这种欢呼又重新的出现,五度的感觉表现出了音乐的融合。这首歌的内容是热情、激动的,每一个乐句在强弱上可处理成枣核型,既要把字念得连贯又要说清楚,不能有棱角。旋律声部的节奏不但不能拘紧,而且要与伴奏同在一个韵律里,三连音节奏要拉宽,松弛、自如,语气、重音、语感都要表现出来。演唱时内心要有伴奏的律动感和音乐的调性感,表现出对所爱的人美好真挚的感情。三段中部分旋律是上行渐强走向,旋律向上的和声技巧体现出了兴奋的表情,需要较强的气息支持像抛射一般地唱出来。通过每一次的逐渐加强,咽部自如而轻松地扩张,这样音色就获得微妙的变化。通过所有的喜怒哀乐之情,这部伟大的作品以狂喜之情结束了,歌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华丽篇章。
[1]伟大的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舒曼》.(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
[2]Astra Desmond著.苦僧译《舒曼.歌曲》.华山文艺出版社.
[3]赵梅伯著.《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4]张前.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5]杰罗姆.汉涅斯〔美〕.《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黄伯春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6]陈言放.詹士华.《意法德英歌唱语音指南》.厦门大学出版社
[7]许素芳.施其南.韩文殿.编译.《精选汉德德汉词典》.朗根沙伊特出版社.
[8]李晋玮.李晋媛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乐华出版社.
[9]N.K.那查连科编著.《歌唱艺术》.汪启章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刘丽艳,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声乐教育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