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

2013-03-09陈传锋沈红萍金一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非主流中学生青少年

陈传锋,沈红萍,金一波

(1.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一、前言

“非主流”是现代青少年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需求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相结合的产物[1]。如今,“非主流”这一现象在现代青少年学生群体中越来越常见,以致将他们称作“非主流一代”的报道见诸于各类媒体之上。

网络上时常出现“非主流”学生形象不雅、行为不规的新闻,媒体和公众更是广泛地对“非主流”青少年网络安全、心理健康产生担忧[2]。但直到目前,是什么原因导致“非主流”心理与行为特征的产生,这种特征究竟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没有实证研究。

“非主流”在国外最初表现为对主流流行文化的颠覆上,70年代美国的年轻人追逐的“朋克”文化、“嬉皮士”文化等在当时被称作“非主流”;90年代日本年轻人根据动漫情节,身着复古衣服扮演动漫人物形象,也被称作“非主流”。

近年来,国外研究学者普遍将“非主流”理解成为对“主流”文化的背离,这大多是从非主流的哲学意义上来讲的,例如,把青少年的类别分为正直型、问题型、叛逆型与政治偏激型等四种。除“正直型”青年外,其他三种皆可概括为“非主流”青少年。这类学者关注了“非主流”身上出现的漠视纪律、酷爱游荡、滥交、吸毒、喜爱标奇立异、好打抱不平、奉行激进手法与行动等心理与行为特征。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认为,社会文化的变迁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有重大作用,如当前美国文化的进一步多元化更有利于青少年张扬个性,标榜新异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和感官追求。究其原因,深受世界多元文化影响的美国文化中所包含的强大的扩张力、自我中心倾向和崇尚享乐,是当代美国青少年以暴力和性开放来张扬个性的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把“非主流”看成一种广泛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目的的行为趋势,认为“非主流”的称呼可能是“90后”为了表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种口号;或把这种“非主流”的行为看成是对正常行为的对抗。同时,“非主流”现象的产生及扩散引起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分析。自2007年起,有很多学者分别从网络文化引导、家庭关系辅导、社会环境营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角度提出了引导“非主流”的建议[3-4]。但是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排斥非主流,提倡如何将其更正;而关于非主流心理和行为特征很少有人研究过,非主流背后的原因也是少有具体深入的研究。此外,2009年史丹[5]从观展、表演范式的理论框架出发,探究了青少年“非主流”群体如何在广泛的媒介影像中寻找、照见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其研究发现,“非主流”群体符合扩散受众概念,他们不仅被包围在影像的洪流中无法逃脱,同时自己也在制造影像供他人观看,在观展中建构自我认同。

然而,中国的80后、90后年轻人身上所表现出的“非主流”心理与行为与哲学中的“非主流”的本意,以及70年代的美国朋克文化下的“非主流”、当代日本动漫及“cosplay模仿秀”等“非主流”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其在现象上表现出独特的地方。以往的研究不论是将非主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文化现象去研究,都是站在一个广泛意义上去探讨非主流表面现象上的分类以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而很少有研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非主流行为本身的表现形式及特点、非主流行为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等因素导向,以非主流行为主体为本去深入了解他们对非主流持有的态度以及其人格因素对非主流行为产生的影响。

此外,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可是“非主流”作为一个社会文化学领域中的新事物,被媒体和公众广泛认为是存在于当代中学生群体中的新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变革的当代中国,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复兴对中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阶段,因而在这一阶段出现“非主流”心理与行为有其内外原因,但关于中学生“非主流”的心理与行为这个课题,还很少有实证研究成果。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去了解中学生“非主流”心理与行为的特征,分析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从如何引导中学生趋利避害地看待时代流行趋势,如何自我成长、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等角度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建言献策,从而为加强对社会文化的正向引导,深化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

(一)被试

在全国华东(浙江省、山东省)、华南(广东省)、华西(重庆、四川省)、华北(北京、内蒙)、华中(江西省、河南省)抽样调查了9个省的中学生。其中包括了浙江省的宁波市、上虞、绍兴3个市;江西的鄱阳和上饶两个市;山东的烟台和莱阳两个市;河南的灵宝市和驻马店市;广东的广州市;内蒙的呼和浩特市;四川南充市;重庆以及北京。每个城市均调查了初中生和高中生,针对每个年级抽取两个班级。一共发放问卷12000份,收回问卷10441份,其中有效问卷数为9203份,其中确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个案有233名,占总样本的2.5%。

(二)材料

本研究使用了自编的《中学生“非主流”行为与心理调查问卷》。从研究目的出发,首先收集了能代表非主流心理与行为特征的表现形式的原始资料,初步编制了具有代表非主流行为表现形式和特征的题目,再根据专家判断法,并结合对象访谈法,将问卷的编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非主流行为表现形式和特点的题目,同时调查中学生对非主流的了解(认知)和态度(从对非主流行为表现的态度和对周围同学的态度),以多选和主观回答形式呈现。第二部分探寻非主流心理和行为的成因,采用里克特五点式量表,从两个角度探寻:(1)从外在环境因素来寻找非主流心理和行为的成因,分为经济、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各自设置10道问题,包括反向计分和正向计分的题;(2)从个体内部因素寻找非主流心理和行为的成因,分为生活态度、情感体验、人际关系、自我体验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各自设置10道问题,也包括反向计分和正向计分的题。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在学生做问卷过程中,存在漏做或忘做现象,所以对调查问卷每一题所统计的答题人数可能存在差别。

三、结果与分析

(一)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特征

1.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表现

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收集网上资料、前人研究借鉴以及结合访谈等的基础上,归纳和提炼出主要的六种主要并典型的表现形式,编入问卷,以直接提问的方式由答题者单选作答,要求勾选出其认为的非主流最主要的内容或表现,将结果进行统计,具体见表1。

表1 “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主要内容或表现

由表1可知,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排前三位的依次为“穿着、首饰或发型最流行、甚至另类”,“喜欢玩劲舞团等游戏,或喜欢动漫、cosplay”,“使用‘火星文’聊天或书写”,分别占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主要内容和表现的21.0%,20.5%,17.4%。

2.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场所

调查表明:中学生表现其行为的场所主要是家、学校、公共场所、亲戚朋友家等。同样,非主流中学生要表现出其非主流的行为也是在这几个地方,但是因周围环境、人员、社会规范等等的限制,他们并不是在所有场所都会表现出非主流的行为的,于是本研究统计了中学生在这几个关键地方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频率,具体见表2。

表2 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场所

由表2可知,非主流行为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场所50.5%在自己家,23.6%在公共场所,这两个地方所占的比例较多。

3.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同伴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群体效应和社会学习等都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人们的行为特征往往不是个人性的,而是群体性质的,中学生非主流行为也不例外,而且中学阶段处于人际交往的关键期,接触的群体一般有家人、同学、亲戚朋友还有陌生人等,那么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的群体归属感在哪里呢?于是本研究同样调查了中学生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同伴群体,以探究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的群体归属感来源。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同伴56.2%的人主要是同学,陌生人和亲戚朋友及家人分别占14.7%,14.3%和8.3%。

此外,本研究分别统计了中学生的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家庭所在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对非主流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家庭所在地对非主流行为的产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相对于市区和城区存在显著差异,即农村出现非主流行为中学生的比例比市区和城区小。(2)非主流行为中学生中的独生子女比例与非独生子女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即独生子女产生非主流行为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健康状况对非主流行为亦有重要影响,即健康状况较差的中学生中存在非主流行为的可能性更大。(4)中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等对其非主流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二)非主流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1.“非主流”中学生关于其“非主流行为对学习或健康影响”的认识

关于非主流生活和行为对其学习和健康等的影响,具体见表4。

表3 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同伴

表4 “非主流”生活或行为对中学生的学习或健康的影响

由表4可知,非主流行为中学生56.1%认为非主流生活或行为对其学习或健康无所谓什么作用,18.1%认为对健康有益处,11.8%认为对学习有干扰,9.5%认为对学习有促进,4.5%认为对健康有损害。

2.非主流中学生对其“非主流”行为的态度

同样,中学生有自己内在的价值判断,其自身对非主流行为的态度才是影响其非主流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以下的统计结果表明了非主流行为中学生对非主流行为的认可态度,具体见表5。

由表5可知,非主流行为中学生里27.4%的人对非主流生活或行为“完全认同或接受”,37.6%的人“认同或接受”,29.6%的人“无所谓”,1.3%的人“不认同或不接受”,4.0%的人“完全不认同或完全不接受”。

3.非主流中学生认为自己是非主流一族的情况统计

虽然非主流行为中学生承认自己的行为表现是属于非主流的,但是这并不能表示他们就认可自己就是非主流一族,外在的行为表现和内在的社会认同还是有差异的。于是本研究调查了非主流行为中学生是否认为自己是非主流一族的情况,结果见表6。

表5 非主流行为中学生对“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态度

表6 非主流行为中学生认识自己是非主流一族情况

由表6可知,选择了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中15.6%的人认为“我就是非主流”,19.6%认为“有点像”,28.9%认为“一般”,25.3%认为自己“不太像”非主流一族,10.7%认为自己“完全不是”非主流一族。

4.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感受

关于非主流行为中学生对非主流行为的感受,调查的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非主流行为中学生中28.8%的人认为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很高兴,26.6%人认为高兴,35.4%认为一般,5.2%人认为无聊,3.9%的人认为很无聊。总体看来,大部分人对表现非主流行为或生活的感受是高兴的。

(三)家长和老师对中学生非主流现象的态度

本研究从中学生的社会认知出发,调查了他们认为家长、老师社会群体对非主流的态度,结果见表8。

表7 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感受

表8 家长或老师或社会对“非主流”生活或行为所持态度

由表8所示,非主流行为中学生报告了其认为家长和老师对“非主流”生活或行为所持态度,其中仅有8.0%是完全认同或接受的,19.1%是认同或接受的,29.8%是无所谓的,25.3%是不认同或不接受的,17.8%是完全不认同或完全不接受的。这也间接说明大部分的家长和老师对非主流生活或行为持否定态度。

(四)中学生非主流行为产生的原因

关于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和行为的主客观因素统计,结果见表9和表10。

由表9可知,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52.2%是为了展示个性,18.2%是为了时髦时尚,12.9%是为了挑战传统,6.7%是为了引人注意。由表10可知,从非主流行为中学生的观点来看,当代中学生表现出“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主要原因40.5%是受社会影响,29.3%是出于个人原因,11.7%是受学校影响,10.7%是出于家庭影响。

表9 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主观因素

表10 中学生表现“非主流”生活或行为的客观原因

四、小结

第一,中学生非主流行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使用‘火星文’聊天或书写”,“穿着、首饰或发型最流行、甚至另类”,“喜欢玩劲舞团等游戏,或喜欢动漫、cosplay”;表现出非主流行为的场所主要是“自己家”或“公共场所”,表现非主流行为的同伴主要是同学。

第二,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健康状况等对中学生的非主流行为产生显著差异:农村地区出现非主流行为中学生的比例小于市区和城区;独生子女中学生产生非主流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健康状况较差的中学生中存在非主流行为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和自我统一性确立时期,乐于展示个体和追求时尚,所以很多具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并不认为非主流行为或生活对其学习和健康有不利的影响。

第四,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对非主流的生活和行为虽然基本持肯定态度,但是,有非主流行为的中学生并不是都认为自己就是属于非主流一族的;同时认为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对非主流行为一般持否定态度。

第五,中学生表现非主流行为和生活一半以上是为了展示个性,其次是为了追求时髦时尚,挑战传统。他们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的影响,然而这个社会的影响具体是指什么,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中去探究。

[1]王全印.冰山理论视野中的青少年非主流行为[J].当代青年研究,2010(1).

[2]才立琴.积极视角下的青少年非主流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0(10).

[3]高芳放.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8).

[4]赖明谷和徐彩球.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授探索,2006(11)

[5]史丹.“非主流”群体的自我建构——以观展/表演范式为框架[J].当代青年研究.2009(7)

猜你喜欢

非主流中学生青少年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青少年发明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