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发展

2011-08-15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3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民族化动画片

李 聪 (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四川自贡 643000)

中国文化因其学术民主、广开言路、兼容并包的泱泱大国风度,接纳了不少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动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类型,在中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逐渐被人们接受喜爱。近年来我国动画产业取得了长远发展,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仍然未能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本文通过分析动画的发展历史,研究每个阶段的角色造型的特点,旨在促进动画从业人员共同探讨国内动画角色造型设计问题,促进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

一、中国动画造型的发展随着动画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谈到中国动画,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动画的奠基人“万氏三兄弟”。他们在探索艺术的征途上,历经了种种艰苦,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到抗日战争发之前,他们大致绘制了近20部动画短片,这些短片的造型、动作,大都模仿美国形式,洋味很浓。

抗战时期,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在上海风靡一时。万氏兄弟排除万难拍摄具有我们民族风格的黑白长片动画片《铁扇公主》,全片长七千余尺,可以放映一小时二十分钟。人物造型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角色造型采用类似国画线描来勾勒,现线条柔软简洁,动作连贯舒展,贴近中国国画风格,又不乏幽默轻松的动作姿态。

(二)1950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艺术家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对艺术的更高的追求,中国悠久的传统艺术为动画这个新新的艺术门类提供了太多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时期,中国动画以中国民间传说,神话,等等题材,以多种多样的民族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了一部部优秀的动画影片。如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木偶造型的动画片《神笔》,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木偶动画片;还有动画角色造型取材于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水墨画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从造型上打破了中国早期传统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方式,取消了角色的边缘线,采用书画渲染的模式,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法国《世界报》评论这部影片时赞扬说:“中国水墨画,画的景色柔和,笔调细致,以及表示忧虑、犹豫和快乐的动作,使这部影片产生了魅力和诗意。”;还有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动画角色造型独特新颖,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元素,如中国京剧的脸谱元素,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奇异的造型,来源于艺术家们对中国各地民间的壁画,雕塑,建筑的中国元素的提炼与概括,塑造出一批民族特征鲜明的形象。这些动画角色造型简洁流畅,寥寥几笔就体现了角色性格,色彩浓重却不浮躁。这一系列的动画片在国际上获得大奖,使中国动画声名大噪,是中国动画百花齐放的艺术春天。

(三)1977年—1985年的中国动画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在这个新的创作高潮时期,有获得多个奖项的《哪吒闹海》,充满聪明幽默的《阿凡提》,造型夸张简洁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儒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富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小熊猫学木匠》、《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等等。这个时期的动画造型从繁到简,深化提炼出经典的动画角色,却并没有丧失民族特色,造型非常简练,概括,夸张的人物形象却非常有韵味。

(四)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这十年,是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中国动画从单独的影片向动画系列片发展,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角色造型简洁明快,角色特点鲜明,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还有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和《黑猫警长》、《蓝皮鼠与大脸猫》等。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由于制作量的加大,这段时期的中国动画角色造型更加的简单,逐渐走向模型化,产业化。

(五)1995年—今天的中国动画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腾飞,各种外来文化也随之而来。日美优秀的动画大量输入中国,中国动画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国产动画角色造型出现了粗制滥造,抄袭模仿等问题。中国动画人也开始了反思,以民族特色为前提进行创作,希望重拾中国动画的优秀传统。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精心设计的画面,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但动画角色造型却饱受争议,《宝莲灯》中的沉香有早期优秀动画片葫芦娃的痕迹,哮天犬也具有强烈的迪斯尼风格,而孙悟空和土地爷则直接用的大闹天宫中的形象,就像是中国以前的老动画片的翻版。映射出当代中国动画角色造型的通病,简单流于表面,线条缺乏节奏韵律,色彩艳丽却失去了中国古典优雅韵味,整个动画看起来中不中。洋不洋,乍一看还以为是迪斯尼出品的动画片。但也要从中看到中国动画的希望,中国的动画人正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进行新的开拓。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喜羊羊与灰太狼》,《虹猫蓝兔七侠传》,等这些动画角色造型清新可爱,动画角色造型简洁明了,有让人过目难忘的特点。《秦时明月》系列3D动画片也结合了国画的水墨风格。

二、总结

中国的动画角色造型经历了外来动画的冲击洗礼,也迷茫过,盲从过,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动画的新的希望。中国动画角色造型要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所依赖的意识形态,拓宽思路,走有自己风格的造型路线。民族特色是中国动画一直强调并在积极实践的,要更加全面地理解民族特色,除注重形式和内容之外,还是应该从广义上去把握理解。民族化这个词首先是个大概念,是指民族精神,气质,和角度。中国动画片的民族特色是广大动画艺术工作者必须时刻加以关注的事情,但是没必要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地绷着民族化这根弦,谨慎到去考虑每一个造型,每一段对话时不是都来源于某个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这样对创作也没有什么好处。民族化一定要讲,但是如果为民族化而民族化就失去了初衷,显得过于险隘。我们的民族性是要建立在生产出来的动画片好听好看,健康有生命力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础,一味的强调民族化就失去了意义。如何民族化成为中国动画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每个动画人努力的目标。

[1]陈同艺.中国美术电影的奠基人“万氏三兄弟”[J].电影文学,2011.

[2]郝维 贺军.从《大闹天宫》谈起——回顾20世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创作 [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民族化动画片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推荐一部动画片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