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造性想象
2011-08-15姚壮飞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福建福州350001
姚壮飞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 福建福州 350001)
想象,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对记忆表象和联想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后会产生新的形象和新的形象组合的这一心理过程称之为想象。
笔者在此要谈的是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也是作为演员所要面对的一个相对重要的问题——创造性想象。
何为创造性想象呢?即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展开的想象,它是以生活经验、思想观念、记忆表象及联想表象为材料,经过提炼、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或新形象的组合体。
世界上所有的发明创造、新观念、新学说的形成都属于创造性想象的结果。从文艺作品的角度讲,只要是个人独创的,都应视为创造性想象的成果。从表演艺术方面讲,是在对剧本进行再建性想象的基础上,一种自然合理的延伸与发挥。其目的是把剧作的文字转化为舞台的真实并赋予角色以灵魂和生命。
再创造本身是个复杂的想象过程,首先需要对剧本进行再建性想象,当形象的轮廓大致上清晰后,这个阶段的任务就算基本完成了。之后,演员必须到生活里去寻找类似的直接和间接的体验,并通过回忆和联想,把以往的经验与现实的体验融合起来,从而给形象提供出远比剧作本身更为丰富的生活依据。这时,如何塑造人物的问题就成为创造性想象的开端。然后大家再回过头来研究剧本分析人物,务求把剧本的内涵透视的一清二楚。一般情况下,踏入创造性想象阶段时必然出现导演意图与演员构思之间的矛盾统一问题。导演自然是从全剧着眼去塑造整体的演出形象,而演员则全力集中于角色性格的刻划上,并对戏份多少,是否突出之类的问题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各自围绕着一个不同的目的展开创造性想象,其形象感自然各有不同。而作为演员所要注意的是既要有统一的演出风格,又不排除个人在演技上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从而实现个体与全局的统一。从全局的整体演出来讲,要以最高任务来统一艺术构思,但并不排除演员的创造性想象仍有极大地发挥机会,同一个角色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演绎方式,而这正是演员个人艺术风格的表现。
如何塑造人物,关键是如何形象化的问题,这也是演员进行创造性想象的焦点。著名戏剧艺术家焦菊隐先生就特别重视演员对角色“心象”的构思。他认为“你要生活于人物就必须让人物先生活于你”,反言之,亦即先要在你的心目中形成角色的心象,然后你才能投入到角色的生活之中。所谓心象,就是角色从孕育到成型,从内心到外形,以及思想情感、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着装打扮等所有的一切都要活灵活现的在你的脑海里显现出来,可以说是情同骨肉,就像对父母、兄弟、妻儿那样了解,其透明度应达到心灵的最深处,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明,这是一个从再建性想象发展到创造性想象的全过程,是复呈与独创相结合的产物,最终将会形成演员对角色的美学体现。不过这些艺术构思本质上仍是在剧本基础上的二度创作,是对剧本的丰富和深化,使之更适应舞台生活化与形象化的要求,从而为建立角色的精神生命与形体生命作出明确的指引。一旦演员发现自己的心象是如此符合角色时,这种创造上喜悦会形成一股动力将一度创造与二度创造结成一体,进入一种挥洒自如的最高境界——在心灵中找到角色,在角色中找到自己,这是任何演员都梦寐以求的创造体验。其实心象与内心视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在脑子里放电影,只是它更着重于演员对角色的创作意图与形象构思方面而已。
在发挥演员的创造性方面,丹钦柯提出了“形象的种子”。他认为演员应找到隐藏在角色内在深处的潜质——种子。甚至可以说有场面的种子和某一片段的种子。办法很简单,给角色冠上一种具有形象化的称谓,如:蛮牛、野狼、贪嘴的小狗等等。这与生活中人们相互取的绰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种子”即形象性格的核心,或某一场面及片段中角色性格的主要特征。例如:有些人在情敌面前可能是一只好斗的狼,而在情人面前又会成为一只温顺的羊。如果把那些充满活力的种子引进角色的心象构思中,那将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具多面性和立体感。这正是演员发挥创造性想象的根本目的。
诚然,寻找“形象的种子”这一创造性想象的方法在创作中是行之有效的,但任何术语和手法都必须反复明确他的导向性,关键不在名词本身而在于他的内涵,不同的导向性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倘若深究下去,创造戏份不多的配角时,从“基调”入手,未尝不是突出形象的可行方法之一。问题在于不能为了“基调”而“基调”,从而把动作线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