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独栋别墅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11-08-15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肖 琪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对东、西方造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今日渐丰饶富足的时代,居住场所不仅是能满足人们生活基本需求,提高居住质量,还应是净化人类灵魂,达到精神文化的升华。对于居住场所的要求的日益提高,从只重视室内建筑面积及装修程度,到关注居住的文化内涵和居住环境氛围的舒适度,这其中经历了物质需求到精神追求的过度。而独栋别墅作为住宅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也逐渐受到重视。同时别墅形式“西洋化”“欧美化”逐渐成为主流风格,不禁让人思考有没有一种既能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又蕴含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的别墅形式。本文便是,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独栋别墅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中试图寻找一种形式,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妥之处以供同行们批评。
一、现代独栋别墅景观的设计
1.独栋别墅庭院的私密性
诚如余秋雨《千年庭院》中说道:“我们拥有一个庭院,又不完全是。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却夺不走它。很久很久,我们一直在那里,做着一场文化传代的游戏。”传统中式生活的恬淡闲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传统中国人延续着庭院围合或村落聚居的方式生活,粉墙灰瓦是中国传统建筑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印象。居住空间的私密性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种不变的情怀,它是一种对自我空间保护的需要,如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气质,更像是一种文化内涵。现代独栋别墅常有落地窗、大阳台等具有很强通透性的设计,不能很好阻隔外部空间视线的干扰,而中国古典园林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并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部分地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如入园处常以影壁。山石作为屏障以阻隔视线,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在现代独栋别墅的庭院中,分前、后、侧三院进行探讨。前院是主要道路及别墅的入口处,景观设计考虑观赏住宅和景观之外,利用花木将窗户稍加遮掩避免室内过于通透。后院则是一个个人化的空间环境,有私密性较强的院墙和栽植组合景观元素与其他庭院分开。一般别墅庭院并不大,因此充分利用古典园林中的蜿蜒曲折、高低错落的手法,营造一种景和意深远的意向,同时在视觉上也有扩大庭院的效果。面向后院的建筑门窗则不必刻意遮掩,运用低矮灌木等观赏性植物,以满足室内的采光和观赏庭院的需要。别墅侧院通常作为通往后院的过廊使用,利用院墙、浓密的植栽等景观元素来分隔园内外空间,保证私密性。入口处则要处理得小巧、朴素,空间的对比能突出相毗邻的后院其景深与意境。
2.独栋别墅庭院小气候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选址时,以“面水背山,土肥草茂,水甘质轻,藏风聚气”为原则,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庭院中的绿植的设置,又对庭院小气候产生良好的生态作用。如吸收废气,降温增湿,观赏纳凉,改善风水等作用。
就江南而言,夏季闷热冬季阴冷都令人感到不适。因此,众多的私家园林首先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导气流,形成穿堂风。院内则堆山叠石理水,既有有利于排水,同时便于植物的生长。而依据传统风水原则,西北叠山,东南理水。其目的就是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并从水面迎入凉爽的东南风,达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在古典园林中,不论大小,凡条件具备,都必然要引水入园。庭院中的水不但促进植物生长,增加空气湿润度,调节气温,同时能纳风通气调节空气湿度。独栋别墅庭院一般较小,可以静态水面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植物及室外活动能。这种布局形式使有限的空间更显开朗。
二、中国古典庭院景观营造在独栋别墅的传承
“意境”虽为王昌龄提出,但在其之前却有一个漫长的认识、积累过程,在王氏之后又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叶朗认为,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
同样是对意境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景观环境设计对意境的追寻或者说现代景观环境意境设计的特色和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有了一定的差别。我国传统园林造景的意境的体现上注重象征寓意,而且这种象征寓意已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解读形式流传,这种强制性的审美意识,限制了其发展。而现代人景观审美意向的大众化、生活化和西方化,导致景观趋同化,虽然这并非一个好的现象,却不能因此而一味地拒绝这种审美意向,应当以包容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通过中西文化的多元交融,以创造在象征型意境以外的写实型意境,更精确的表现现代的审美功能。
造景过程中,我国古典园林山水花木的“比”、“兴”的特性在我国古典园林尤为突出,通过其形、色、态、及质感来表达一种意境之美。在古典园林中常以“一拳代山”和“君子比德于山”来突出山石在园林中的意义,现代庭院景观中,在延续这种做法的同时,借鉴日本枯山水的置石手法,运用其纹理、质感及布置手法表达意境。水在古典园林中被赋予“君子比德于水”、“上善弱水”的品格,现代庭院景观中,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是水作为景观的运用变得更为丰富,如涌泉、喷泉、叠水,与传统水景中的含蓄内敛水相比,更为灵动、活泼。同时在庭院中栽植些寓意深刻的植物也颇有一番情趣,如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海棠玉兰,则寓意着富贵等,以此寄托庭院主人的情感。
除此之外,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成为景观意境的营造的素材。如灯营造缤纷夜景的灯光、烘托氛围声电设备、营造虚实变化的玻璃材质等。这些都为现代景观意境的营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
综上所述,在现代独栋别墅庭院的景观设计中,应多方面考虑和探索古典园林的精髓及现代庭院景观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将中西景观设计的精华相融合,不断探索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养分和文化根源。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西方造园,或者是照搬中式园林景观,两种都是极端的、不符合现实发展的做法。
三、现代独栋别墅景观意境营造新手法
综上所述,为现代独栋别墅的庭院景观营造提出以下几个营造手法。
首先是系统重构,打散或分散原系统内部或之间的构成关系,根据新的表达意义需要,在此系统内或系统之间进行重构,组成新的秩序。其二,隐喻象征,对文化内涵深层挖掘,某种符号示意某个对象,符号自身和所示意对象之间存在某种惯常的联想原则。力求在一个现代化的环境之中,按中国传统的做法,引入自然山水,表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如在中心部位设计一个水池,包含高低错落的自然山石,强烈地吸引人们的视线。其三,符号指代,意在用一种典型的符号形式代替某种事物,可能是某中文化、场景、传统、历史片段、或是某种情思等。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的设计“故乡水”,富于流动感的室内外空间组合体现出其岭南文化的根基。英石筑成的壁山、崖瀑溅落的流水、高处的亭筑、低处的曲栏这是岭南园林的经典意境。那一抹故乡水令人倍感亲切,水声如底婉如泣,令游子仿佛闻到了故土气息,思乡情顿然涌上心头。最后,对比强调,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利用强烈的文化冲突感的设计观念,尝试在充满矛盾的各种异质事物中,寻求“新”建筑与“旧”建筑互为存在的可能性。如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1]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2]宗白华.中国园林艺术概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3]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赵玲.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徐慧华.独栋别墅景观设计研究.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